APP下载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016-05-28陈杰

考试周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快乐教育

陈杰

摘 要: 教师发现当学生对于某个教学内容感兴趣或喜欢时,就会积极探索,全身心投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授课时眼神要亲切,态度应热情。同时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适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要主次有别、层次分明,教学节奏要快慢得当。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竞赛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提高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自信学习 快乐教育 巧设问题

在教学中,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营造乐学的课堂氛围。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尝试采用快乐教学法。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你觉得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一到玩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高兴。我发现当学生对于某个教学内容感兴趣或喜欢时,就会积极探索,全身心投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说明每个人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乐的因子,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显性,有些人比较隐性而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认识。

一、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学习

一个班级的学生能否愿意学数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构建快乐的数学课堂尤为重要。课堂教学应有张有弛,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集中。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新旧知识及难易程度的改变等原因,学生的学习往往会出现起伏的现象。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取决了教师学生人格的尊重。学生情绪激昂时,教师要冷静对待,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难点和细节,学生情绪低落时,教师要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唤起学生的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在课堂上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规定行为,只要是围绕学习的言行,教师都必须给予鼓励。教师还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加以引导和发展,避免学习过程公式化。教师授课时的眼神要亲切,态度应热情。同时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适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要主次有别,层次分明,教学节奏要快慢得当。此外,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避免单调枯燥。调查数据表明,小学生会从喜欢某位教师到喜欢这位教师所教学科,进而在课堂上才会快乐。要注意缓解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优化教学语言,课堂语言应多些“请”,多些“可以吗”,多些“婉转”。在感情上,老师要和孩子们成为朋友,和他们一起玩、一起乐。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体会到这点。记得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时,有一道应用题是这样的:一辆公共汽车里有10人,到了一个车站后下车8人,上车7人,这时候车上有几人?这时学生已经有些疲些惫,是我就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形成表象,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顺利完成了这道题。

二、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自信学习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成功,希望获得同学的尊重、教师的喜爱、家长的肯定。成功能让学生喜悦,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更大的成功,他们总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组织竞赛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提高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获得成功,就会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如果经常失败,那么他就没有学习兴趣,情绪消沉,缺乏热情。与他人竞赛和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会让优秀学生“跳一跳”探究更深层的知识。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板演或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尽量体面、自豪地解答出来。中等生通过努力不断进步,向优秀生看齐,学困生也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由于考虑到这部分学习内容较抽象、运用性强,因此我在课堂中采用师生相互出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果学生不能体验到成功,而是多次体验到失败,就会产生厌学、消沉等消极情绪。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必然会以更饱满的情绪投身到让他感到愉悦的数学活动中,感到数学不再枯燥,不再乏味了。老师或学生出一个乘法算式,对方也出一个算式,两个算式要符合乘法分配律。学生出:13×47,接着教师出:54×760,学生出:加上54×240……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课堂气氛活跃,教材的重点,难点反复多次练习,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巧设问题,拨动学生思考数学的心弦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充分挖掘,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我们要让思考数学问题成为小学生的一种享受,教师要把握好教材,依据教材特点构思出有情趣的问题,克服学生因单调枯燥的问题而产生厌倦心理。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应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例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创设一个小小便利店的场景,模拟买卖商品,使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并加深对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利用具体的生活场景,联系实际,进行实践,使学习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过程,真正让学生乐学、爱学。

综上所述,小课堂,大世界,学生和教师是课堂中永远不变的主角。只要我们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还是可以形象、滋润起来的,快乐教育思想还是可以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实施的。在数学教学中,创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小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J].九江师专学报,2004(05).

[2]沈建新.课堂机智例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3(14).

猜你喜欢

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方式研究
寻找快乐的钥匙
“快乐教育”+ 技术 助力学生快乐成长
高中数学如何进行快乐教育
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
“快乐教育”结硕果,16岁少年登顶“全球脑王”
如何把快乐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幼儿礼乐教育中的巧设情境策略研究
办“快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