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快乐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2016-04-26王巧欣

关键词:快乐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教学

王巧欣

【摘要】很多人认为数学教学只是枯燥的知识传授,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教师只要合理安排、精心设计、积极渗透快乐教育及时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发现、去欣赏,去创造,同样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鉴赏能力,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造性潜能。能使本来枯燥的数学课堂快乐起来,教师教得轻松自如,学生学得开心快乐。课堂教学的质量肯定不断提升。 我们怎样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快乐教育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快乐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66-02

一、如何让快乐深入学生数学课上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快乐教育”的基础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快乐教育的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老师和学生交朋友,其次是老师的关爱,最后一定要利用家访或者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加强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建立信任老师从而促进“ 快乐教学“的实施

2.激发兴趣是搞好“快乐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1版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带有快乐因素的活动,会开启学生们学数学的欲望。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经说过:“一切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和快乐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要实施“快乐教育”,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在“小数、分数、整数加法混合运算”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一道练习题:“1.2+1/5+6=”,解决这道题的过程,我是以开展游戏的形式来完成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我把该题的算式放大写在黑板上即“?+?+?=?”,然后提出游戏规则:本游戏叫“快速归位”。我把写有数字的卡片放到几位同学的面前,待我下达口令“开始”学生便快速拿起面前的数字卡(分别是:6、1.2、1/5、7.4)贴于算式的相应位置(?的位置)看谁速度快又准确。这样的课堂使学生们在欢快热烈的氛围中有效地完成“分数、小数、整数加法混合运算”的学习。此时,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教材上的知识,最主要的表现还是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并且学得有滋有味,体现了寓教于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优化教学语言是搞好“快乐教育”的重要手段

语言是交往的主要工具,而老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一段风趣的故事,一番幽默的演说可以使人开怀大笑,反之,枯燥无味让学生反感,从而影响心情。因此,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快乐、学得有味,教师首先要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简洁、有条理,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幽默和风趣。

4.课前导入是搞好“快乐教育”的关键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课堂导入不成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调动不起来,对学习内容无兴趣,课堂教学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善于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学习新知识。因此,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搞好课堂导入这一环节。

二、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猜想让学生们在快乐氛围中学习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们大胆猜想确实能让他们快乐,是确保学生们学习效率的良好铺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学活动。我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们展示只露出一个锐角的三角形卡片,问:“大家认为老师手里的这个卡片上应当是个什么三角形?”学生们兴致勃勃,发表其各自的见解。有的大声说:“很难说。”我接此话茬:“你的意思是什么?”该生说:“我觉得老师手里的那张卡片上的三角形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锐角三角形,还可能是钝角三角形。”我又问:“你为什么这样想?”该生说:“老师手里的卡片上的三角形只露出了一个锐角,而这几种三角形可是都有锐角的,所以我说‘很难说 。”该生的解释令我信服,全班学生也都心悦诚服,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使学生们的学习活动特别快乐。

三、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的最大特点是抽象性极强,而低年级的学生们思维能力又不很强,学生们对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时难以理解。仅凭教师的语言讲述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鉴于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们创造条件,让他亲自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从中理解那些抽象枯燥数字以及概念。比如我在进行《长方体》教学过程中的做法是:课前先准备好学具橡皮泥,我让学生们用事先准备好的橡皮泥进行削、切、刮、捏。明确在操作中必须以“长方体”为主线,观察、感受、思考长方体棱、面、长、宽、高等知识点,认真填写活动记录卡。活动结束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顺利达成了,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长方体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们自始至终沉浸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活动之中,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学习乐趣。

四、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故事情节从中感受学习乐趣

故事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会使人永久难忘,生动的故事情节,富有情感的色彩,不仅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也能增强学生们的记忆力。比如我在《找规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情境开展数学活动,即通过在大屏幕上播放故事《春游》展开教学。先让学生们通过观看声情齐备、图文并茂的《春游》故事情境发现春天的事物有什么规律,观察小动物的队形排列有何规律。当观赏到春游的篝火晚会这一场面时我便引导学生们在观看小动物们精彩缤纷的表演中找规律。在观看小动物们吃晚饭的场面时我再次引导孩子们从中发现规律。就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们感受到规律随处可见,以此激励学生们积极探索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充分调动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在感受成功的喜悦中快乐的学数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们有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我的做法是,只要学完一单元我就要进行一次单元检测,每次进行单元检测时我都要向学生们讲清本次考试的试题难度、考试范围、题量。然后让每个学生按要求自己设计一张本单元试卷并自己答完交给我,我对每位学生的试卷进行认真批阅,表扬(有时发奖)那些试卷质量好的同学。从好的试卷中挑选其一编成考试卷,进行单元考试。这样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出题、答题、当小老师,自然而然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的复习、认真的检查,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体验在快乐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我以上的几点做法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快乐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中数学如何进行快乐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