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泊休闲旅游开发的符号化运作*
——以安徽巢湖为例

2016-05-28张海洲邓洪波赵玉洁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6年2期
关键词:休闲旅游湖泊

张海洲,陆 林,邓洪波,赵玉洁

(1.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2.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



[旅游业研究]

湖泊休闲旅游开发的符号化运作*
——以安徽巢湖为例

张海洲1,陆林1,邓洪波1,赵玉洁2

(1.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2.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

[摘要]符号经济背景下,符号化运作是湖泊旅游地进行休闲旅游转型的路径选择之一。以安徽巢湖为案例,对湖泊旅游地的休闲旅游进行了符号学分析,并尝试构建了湖泊休闲旅游符号体系和休闲旅游开发的符号化运作模式。其中符号化模式分为三大板块:符号挖掘与建构、符号传播与营销和符号消费与互动;7个具体的运作步骤。研究结果对湖泊以及其他旅游地的休闲旅游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湖泊;休闲旅游;符号化运作;安徽巢湖

引言

我国的湖泊资源拥有量居世界第三,其中面积在1km2以上的湖泊有2 693处,湖泊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0.9%,是一个典型的湖泊旅游资源大国。1992年设立的首批国家度假区中,有1/3是以湖泊为依托。截至目前在国务院已公布的8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湖泊型(含与湖泊密切相关的旅游区)风景名胜区32处,占14.2%。但是在当前我国旅游业由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的过渡时期,湖泊旅游的总体发展仍然处于观光游览为主的初级阶段,成功的休闲型湖泊旅游地屈指可数,部分湖泊甚至受到环境污染、过度开发、利益纷争等问题的困扰。湖泊旅游的发展受到了政府、业界和学者的广泛关注。魏小安指出湖泊旅游发展需要创造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化的新途径①。

国民收入增长、闲暇时间增加以及旅游经历丰富等因素快速推动着国内休闲旅游市场的发展,2013年国务院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更是掀起了中国旅游业转型的热潮。综观休闲旅游发展较好的旅游地,杭州拥有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和“东方休闲之都”的美誉;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中甸通过改名“香格里拉”突破传统观光旅游的束缚,成为全球游客文化休闲目的地;“天府之国”的成都凭借“麻将”“茶馆”和“美食”等成为城市休闲旅游的首选。符号化的旅游[1]在今天的消费社会中形成了独特的旅游符号经济,是旅游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模式[2]。休闲旅游是高层次的异地休闲活动[3],具有指向集中、停留时间长、文化和参与体验诉求强烈等深度旅游的特点,要求目的地建构休闲旅游符号空间[4]对旅游者发生吸引和互动以完成一系列休闲旅游活动,即“从看风景到住进风景”②。相比具有浓厚文化基础的古村落、文化遗产地和强大休闲功能的都市、海滨旅游地,传统山水旅游资源的湖泊向休闲度假旅游过渡发展较难。本文首次基于符号学的研究视角和基础理论,系统分析湖泊旅游地的休闲资源基础,尝试构建湖泊休闲旅游符号体系和休闲旅游开发的符号化运作模式,并以安徽巢湖为案例地进行实证分析,期待能够为湖泊以及其他旅游地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一、相关研究综述

(一)湖泊休闲旅游研究

随着近年来国内旅游业向休闲度假转型,休闲旅游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车震宇等对比分析国内外湖泊的旅游开发,指出了制约我国湖泊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因素[5];姜瑞强分析了打造世界湖泊休闲品牌对促进千岛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义[6];徐高福等提出了千岛湖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的建设思路[7];胡雪君对千岛湖休闲度假旅游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8];宋金平等分析了苏州环太湖地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优劣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9];孙娴娴对湖州太湖的休闲渔业旅游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修建渔人码头,开发当地湖泊旅游特色产品的建议[10]。相比较城市、海滨、乡村等旅游地,目前关于湖泊休闲旅游的研究较少,内容狭窄,以湖泊休闲旅游的资源评价、发展现状、开发建议等基础性研究为主,案例地也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太湖、千岛湖等地区。

(二)旅游符号学研究

20世纪70年代,Dean MacCannell在《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一书中详细阐释了旅游的符号学意义,引发了符号学研究旅游现象的学术热潮。之后众多西方学者分别从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基础理论、应用研究等不同角度进行相关研究,并形成了一大批重要的理论,建构了旅游符号学研究领域。国内对于旅游符号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不同方面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较为成熟的是借助符号学理论对旅游现象进行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阐释和旅游体验研究。同时学者也对旅游地、旅游吸引物(旅游景观)、旅游经济等旅游要素进行了符号学的尝试性研究。丁雨莲等人利用符号学对文化休闲旅游进行相关研究[11-12],通过分析丽江大研古城和徽州古村落旅游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旅游符号,揭示了休闲旅游与观光旅游的不同特征,探讨了文化旅游吸引物表征符号理论体系。俞宗丽、冯学钢以符号价值为核心构建了旅游开发的符号化运作模式[13],邓小艳等人指出符号化运作是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定制了文化遗产旅游地的符号化开发模式,并以武当山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14]。当前尚未有学者利用符号学进行休闲旅游的开发研究,也未有以湖泊这类自然与文化并存共荣的综合性旅游地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二、湖泊休闲旅游的符号学分析

(一)案例地——安徽巢湖概况

安徽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水域面积550.55km2,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同时也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禀赋最佳、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湖泊旅游资源。2002年巢湖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1年区划调整后,巢湖成为合肥市的内湖,合肥市把巢湖作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旅游支撑,以环巢湖旅游区做成城市旅游的新突破;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批准环巢湖地区建设我国首个国家旅游休闲区。巢湖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大开发、大旅游时代[15],在此背景下对巢湖休闲旅游开发进行研究,探索巢湖休闲旅游转型的方法与路径显得紧迫而重要。

(二)湖泊休闲旅游符号体系

旅游吸引物符号包括文化符号、标志符号和群体符号3种形态[16]。其中文化符号是旅游者旅游体验形成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地符号设计和建构的主体。文化符号的开发是依托规划机构和设计机构以旅游者期待的心理或行为模式为基础根据主题对旅游资源进行加工整合等一系列的符号化运作过程。

旅游吸引物的文化符号具有罗兰·巴尔特提出的双层表意系统[17],两个层面均是由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构成。第一层面是旅游资源的原始意义(开发前的意义),第二层面的“能指”是由第一层面整个符号系统构成,“所指”是旅游资源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被赋予的新的意义。巢湖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湖泊,在第一层面的“能指”是包括水体以及岸边湿地的整个湖泊系统,“所指”是巢湖的地理与环境意义,如我国第五大淡水湖等。第二层面上,第一层面的巢湖符号整体作为该层的“能指”,其“所指”是巢湖旅游发展后被赋予的新的意义,如“八百里湖天”“环巢湖旅游”“大湖名城”等。通过双层表意结构分析发现,巢湖旅游发展多年后并未形成统一完善的旅游意义,巢湖最重要的“所指”依然是第五大淡水湖,只在巢湖整体并入合肥市后,环巢湖旅游的开发设想赋予了巢湖一个较为深刻的旅游意义。成熟旅游地第二层面的“所指”一般为旅游地资源整合后的文化主题或旅游者文化(旅游者期待的心理或行为模式),这些巢湖均尚未形成,巢湖的旅游发展仍处于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作为弱文化性的旅游地,当前对于环巢湖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以旅游者文化的“所指”为目标发展旅游者期待较高的休闲旅游的开发思路是具有科学性的。

文化旅游吸引物符号的确定可以借助文化符号组合轴和系统轴分析(见表1)。休闲旅游的本质依然是旅游,只是旅游者的对于旅游符号价值的需求层次和关注重点不同,符号的基本性质不变。根据传统旅游的六大要素划分休闲旅游的组合轴,并在每个轴系统中划分旅游和休闲两大子系统,用以区分休闲旅游与传统观光旅游的区别和联系。分析发现:(1)湖泊休闲旅游是建立在成熟的观光旅游基础之上的,休闲旅游开发是耦合传统旅游的休闲符号价值,进行符号的重构和表征。(2)休闲符号化运作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休闲符号在旅游世界的全域化是休闲旅游开发成功的标志。(3)休闲的体验性和文化性等符号特点导致休闲旅游的游、购、娱成分形成深度交叉和渗透特点。湖泊休闲旅游的游艇既是交通,也是娱乐,甚至是餐饮和住宿的综合体;滨湖的RBD或古镇,有特色的购物商业街、吧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和特色餐饮业的聚集区、主题性的休闲住宿等多种成分。系统化、规模化、深层次是休闲旅游产业的结构性特点,也是为旅游者带来休闲性旅游体验的基础。(4)湖泊休闲旅游开发的符号化运作是高强度的结构性提升与建构,与章尚正得出的巢湖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关系属于R-P提升模式结论相一致[15]19。

表1湖泊休闲旅游符号体系

资料来源:根据参考文献[16][18]和[19]整理

旅游标志符号是对旅游地符号系统概括化和片面化的结果,是产生旅游吸引力、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重要符号,也是旅游营销和宣传的重要依据。休闲旅游作为单一目的地的深度游对于旅游地的标志符号依赖性更强。休闲旅游者在形成休闲旅游度假的需求时,往往已经伴随着潜在向往的休闲符号,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即向往符号与知晓的旅游地标志符号的匹配过程。湖泊旅游地要想突破传统观光的重围形成休闲旅游的新型旅游地,重构标志符号是基础和关键。湖州南太湖旅游区通过太湖岸边超五星月亮酒店标志建筑物的建设,借助建筑物“酒店”“超五星”“温泉”“喜来登”等一系列休闲性符号的“所指”建构了休闲度假为主要特点的标志性符号,无锡太湖(马山)的休闲度假标志符号也联系了灵山大佛和梵宫形成了冥修养生主题的湖泊休闲标志符号。湖泊休闲标志符号需要借助近湖的高级别休闲旅游符号进行整合性建构实现湖泊旅游符号的重构,而这恰恰是当前巢湖旅游发展所欠缺的。

旅游群体符号是对吸引物客观符号认知过程中,旅游者由于“相互关注的焦点”和“共享的情感状态”与旅游的相关群体形成的一种符号状态,与“群体意识”和“情感能量”共同影响着旅游者的体验。群体符号被认为是旅游者情感管理和旅游依恋的重要内涵因素,是由旅游吸引物通过旅游互动仪式从文化符号和标志符号转化得到。以往研究主要是以团队旅游为群体符号的研究对象,阐述了导游对于群体符号形成的重要作用。休闲旅游的组织形式主要以家庭、亲朋结伴等为主,旅游区解说系统、旅游服务人员、行政工作人员和旅游社区充当了导游的作用对群体符号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

三、湖泊休闲旅游开发的符号化运作模式

对湖泊休闲旅游的符号分析发现,湖泊休闲旅游的开发对象并非单纯的湖泊本身,而是湖泊和滨湖共同构成的旅游地空间。符号学视角下的湖泊旅游开发是对旅游地进行系统的符号化运作的过程。俞宗丽、冯学钢以符号价值为核心首次提出了旅游开发的符号化运作模式,包含识别、载体化和实现符号价值3个阶段以及6个具体的运作步骤。该模式揭示了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者和旅游地的符号联系,并提供了旅游开发的符号化运作的基本路径。基于前文的湖泊休闲旅游的符号学分析结果和旅游开发的符号化运作模式,尝试构建湖泊休闲旅游开发的符号化运作模式(见图1),模式包括7个递进式的运作步骤:①了解湖泊休闲旅游者的符号需求;②挖掘湖泊旅游地的符号价值;③耦合与创新,建构文化符号体系;④符号生产;⑤整合文化符号,建构标志符号;⑥符号营销;⑦符号消费与符号互动。结合步骤的实施阶段和工作性质分析,模式涵盖符号挖掘与建构、符号传播与营销以及符号消费与互动三大板块。结合巢湖旅游的实际发展,笔者将从符号化运作的三大板块和具体的实施步骤进行探讨。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图1 湖泊休闲旅游开发符号化运作模式

(一)符号挖掘与建构

符号挖掘与建构是模式的核心和主体,涵盖了从①至⑤的五大步骤。在识别符号价值阶段,了解目标市场旅游者的符号需求是开发基础,挖掘自身的符号价值是重点。休闲旅游者对于旅游地有更深层次的符号需求,而湖泊型休闲旅游者的符号需求是什么?了解和把握这类需求是湖泊旅游地开发的基本方向,是从根本上脱离传统观光游览,实现休闲旅游突破的关键。不仅要看旅游者要什么,更要弄清楚自己有什么。深入挖掘湖泊旅游地的符号价值,提炼出旅游地已有的和潜在的休闲“能指”和“所指”休闲的符号体系。休闲旅游者对于旅游地“观赏性”的符号价值关注较少,更多地倾向于符合精神享受和心理需求的符号价值,这类符号具有“消遣性”和“舒畅性”[18]等体验特点。八百里巢湖自身优美的自然风光能够为旅游者带来放松舒适的休闲体验,同时环巢湖地区自然资源中的温泉、湿地、滨湖森林、山地以及水中的“三岛”都具有较高的康体养生和生态休闲的符号价值。环巢湖地区包括一市(合肥市)四县(肥西县、庐江县、巢湖市、肥东县),地域范围较大,同时合肥是省会城市,是安徽省的文化中心,为环巢湖地区集聚了丰富多元的休闲文化符号体系,包括以万达旅游城为代表的城市旅游文化符号;以安徽名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为代表的安徽文化符号;以三河古镇为代表的古村落文化符号;以淮军、焦姥、渔捕、民歌、庐剧为代表的巢湖文化符号等。通过调查分析,开发者对巢湖休闲旅游者的符号需求与巢湖的休闲符号进行耦合,摒弃与旅游者需求不相符的符号,科学建构巢湖缺乏但旅游者需求和能够创新引领旅游者需求的符号。结合文化地理学理论进行宏观分析,巢湖休闲文化符号在空间上呈现出3类集聚:北部合肥市滨湖地区——城市滨湖休闲,以环城游憩带为依托的城市休闲符号和现代湖泊娱乐休闲符号;东部巢湖市城区——滨湖旅游城镇休闲,温泉和生态旅游为主的康体养生型休闲文化符号;环巢湖两翼地区——“观光农业+景点型”的农家乐式休闲,滨湖乡村(渔村)文化体验为主的消遣性休闲文化符号。

通过分析可知,环巢湖地区拥有大量潜在休闲旅游符号,但是符号能否有效地迎合与满足旅游者的休闲符号需求、寻找合适的载体进行符号生产是重中之重。梳理分析环巢湖地区大型的旅游项目,发现符号的载体化层次低、表征形式单一,仍以景区和公园的形式为主,如冶父山景区、银屏山景区、周瑜文化园、李克农故居等。当前在毗邻合肥市的地区建成了休闲载体化程度较高的项目,如合肥滨湖打造的万达旅游城、肥西县花木主导的休闲农业园等。但项目多是脱离巢湖本土的文化符号,直接建构新的休闲符号进行载体化迎合旅游者,且载体形式多为休闲农业,同质化趋势出现。过度的载体同质化会导致市场竞争和旅游者体验下降等不良后果。

巢湖休闲旅游符号的载体化应该根据上文的分类进行定制化:合肥滨湖的载体化应该以RBD、旅游综合体等形式的城市现代服务业为主;巢湖市区应该以滨湖小城的理念,以和谐、舒适为原则、以巢湖文化为主题、以休闲体验为目的进行符号的载体化运作;环湖其他的三县可以以符号搬运的形式将环巢湖作为旅游窗口和前沿,选择合适的滨湖城镇进行符号的载体化,建设具有强烈的县域特色的滨湖休闲小镇。非物质的巢湖文化符号可以创新载体化,例如,当前《印象》和《千古情》系列的舞台演绎、3D电影、球幕电影等各种“拟象化”载体形式。载体化的过程要做到深度挖掘、文化展现、科技表征、全新体验、以人为本。

(二)符号传播与营销

消费社会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的是商品符号价值的消费,旅游作为精神消费品,其蕴含的符号价值更是旅游者乐此不疲地追求的精神体验[2]17。这种旅游符号经济形态要求旅游地的营销重点转变到符号价值的推介上,进行符号化营销。符号营销的前提依然是确定营销的符号内容:通过对旅游地文化符号体系进行整合与挖掘,建构出能够代表旅游地休闲旅游特色,区别其他同类型旅游地休闲产品,能够为旅游者带来新鲜体验并激发其旅游动机的标志符号,即步骤⑤。媒介的选择是符号营销成功的关键,其中“创意”是实质,“个性化”和“人性化”是原则,符号的数量和特点是创新依据。苏州太湖的《寻梦太湖,情归吴中》和《又见吴中》系列宣传片的媒介选择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符号多元化、离散化是湖泊旅游地文化普遍的特点,形成了符号营销的瓶颈。“环巢湖”概念提出以前,巢湖有效的旅游营销几乎为零。当前对于巢湖旅游的宣传也仅仅是合肥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城市口号和2014年开始举办的环巢湖马拉松比赛,针对巢湖休闲旅游的专业营销目前尚无。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大湖名城”的合肥城市形象定位与巢湖休闲旅游发展是相悖的,休闲旅游的发展往往要追求“小”[19]。因此巢湖旅游符号营销工作的前提是突破“大湖”的历史形象,建构休闲代表性较强的标志符号,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巢湖休闲旅游形象,并寻找合适的媒介进行反复地传播和品牌塑造。同时符号渗透的营销策略要遍及各类营销活动,以多角度、多形式、多内容的途径传播巢湖休闲旅游符号。

(三)符号消费与互动

旅游体验的本质是一种符号互动现象[20],符号的互动贯穿着旅游活动的始终,从准备阶段到活动阶段再到返程回忆阶段,体验过程其实是旅游者对旅游符号系统的解读过程。消费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物品符号价值的追求与消费催生了符号经济,旅游符号经济被认为是旅游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模式。符号化的营销引导符号消费,科学的开发和针对性的服务满足符号消费,有效的行政管理保障符号消费,是实现符号经济的几个重要因素。

关于符号营销和符号开发的内容前文已做详述,这里重点关注旅游地开发后旅游者活动中的符号消费和互动,强调旅游过程中人—地和人—人之间的符号体验管理。人—地符号互动主要是通过旅游解说系统实现,解说系统的语音、文字、图像等符号与旅游者通过互动的形式产生“共鸣”的群体符号,旅游者从而形成体验。湖泊休闲旅游的人—地符号互动更多的是湖泊以天然景观的形式符号与旅游者进行互动,而休闲旅游者的体验更多地来自在这种大尺度的景观背景下、参与旅游项目形成的综合体验。对于湖泊休闲旅游而言,最重要的是保护好湖泊的生态景观,让旅游者实地体验到的符号与心中向往已久的符号高度契合,体验真实性强。同时高素质的旅游解说人员、人性化与情感交流的语音导览、符号化的指示牌等都是符号优质互动的重要途径。人—人符号互动是湖泊旅游地的重点,也是旅游体验的高层次影响因素,这里的人包括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社区居民等。其中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本身就是一种产品,以休闲符号为特点的服务与旅游者进行互动能够从细节上满足旅游者的休闲需求,例如酒店服务人员的更加亲切随性的服务语言,对待家庭旅游者更加温馨和谐的旅游服务项目等。旅游行政人员是旅游体验的最终保障,面对旅游者的投诉,行政人员不仅要快捷有效处理,同时以东道主的身份做到“负责”“关怀”“歉意”“服务”等符号互动能够使旅游者得到更好的体验弥补。无论是旅游从业人员还是社区居民,旅游地的人与旅游者互动中都应该具有“热心服务”和“自信”两大符号,其中对旅游地的“自信”会影响旅游者的情感体验和地方依恋。

成功的互动仪式是情感相互关注的机制,是产生理想的群体符号的重要手段[21]。旅游地可通过仪式从宏观上实现游客的情感管理。杭州千岛湖的秀水节自2001年举办至今,是通过一系列以“千岛湖”“湖泊休闲”“水文化”“体验”为符号主体的活动形成的千岛湖仪式。2011杭州国际旅游休闲度假论坛在千岛湖举办,形成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范本《千岛湖宣言》,千岛湖成为中国休闲度假大会的永久性会址。这些仪式均实现了千岛湖休闲旅游群体符号在符号互动中的强化,同时形成了“秀水节”“休闲论坛”等千岛湖休闲旅游的标志性符号。

符号消费的管理也包括对旅游地文化符号系统的旅游产业链延伸、特产的符号商品化、文化的符号拟象化等。巢湖拥有着丰富的淮军文化,但是有文化无景观,可以依托淮军文化打造出一系列“小”的旅游产品实现文化符号的创意表征,如淮军文化的主题餐厅、小人书、文化衫等。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类无历史景观的旅游文化,切忌以历史复原、传统雕塑等形式“大搞特搞”。通过不同产业的创意创新与旅游文化符号的完美融合形成“旅游+”,是突破旅游文化符号开发困境的“不二法门”。环巢湖地区拥有大量的该类文化资源,政府可以建立环巢湖休闲旅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整合多领域探索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符号消费的符号的载体化途径。

四、结论

湖泊旅游地是自然要素与经济社会文化要素长期耦合发展的综合体[22]。突破传统观光旅游,符号化运作是湖泊休闲旅游开发的一种模式选择,更是探索旅游地演化升级和休闲人地关系的一种思维路径。“以湖为本、以人为本、人湖共生”是湖泊休闲旅游符号化运作的基本思想,也是湖泊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同时,旅游发展中旅游者符号价值观的转变、旅游地符号新的挖掘与建构以及二者的耦合与摩擦势必会推动旅游地符号化运作的循环性更新与升级。因此运作过程中,开发者要时刻关注符号与需求的变化,与时俱进地耦合休闲旅游符号需求,创新旅游符号生产和载体化路径,以符号为介质,实现湖泊休闲旅游系统的和谐运作。

注释:

①魏小安.构建和谐服务,培育健康生活[EB/OL].http://travel.people.com.cn/GB/41636/41637/53371/53399/3723372.html.

②人民网.2011杭州国际旅游休闲度假论坛召开[EB/OL].http://patachina.org/news/2011hangzhou.

参考文献:

[1]Yang ZZ,Zou JY. Tourism's "symbolization" and symbolized tourism: Examining tourism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emiotics' views[J].Tourism Tribune,2006,21(5):75-79.[杨振之,邹积艺.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的符号学审视[J].旅游学刊,2006,21(5):75-79.]

[2]Lyu WY,Wang F,Li QL,et al.An analysis of tourism symbolic economy and its operation mechanism[J].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2010(11):11-18.[吕文艺,王峰,李庆雷,等.旅游符号经济及其运行机理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1):11-18.]

[3]Liu DQ.Another discussion on leisure and tourism[J].Tourism Tribune,2006,21(10):12-19.[刘德谦.也论休闲与旅游[J].旅游学刊,2006,21(10):12-19.]

[4]Wang F,Ming QZ,Xiong JF.Semiotics of tourism construction framework[J].Tourism Forum,2013,6(3):11-15. [王峰,明庆忠,熊剑峰.旅游符号学研究框架体系的建构[J].旅游论坛,2013,6(3):11-15. ]

[5]Che ZY,Tang XQ.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tourist holiday resorts of medium-small-sized lakes in China[J].Tourism Tribune,2004,19(2):45-49.[车震宇,唐雪琼.我国中小型湖泊旅游度假区开发现状分析[J].旅游学刊,2004,19(2):45-49.]

[6]Jiang RQ.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Qiandao Lake tourism via establishing a noted brand of lake leisure tourism[J].Economic Geography,2006,26(feature):98-101.[姜瑞强.打造湖泊休闲品牌,促进千岛湖旅游可持续发展[J].经济地理,2006,26(专辑):98-101.]

[7]Xu GF,Liu WH,He MJ,et al.A study on the building of leisure tourism resort in Qiandao Lake[J].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2006(S2):17-18.[徐高福,刘伟宏,何敏娟,等.对千岛湖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的几点思考[J].林业调查规划,2006(S2):17-18.]

[8]Hu XJ.A study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recreation tourism in Qiandao Lake[J].Special Zone Economy,2008(5):160-162.[胡雪君.千岛湖休闲度假游营销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08(5):160-162.]

[9]Song JP,Hao CY,Li XQ.On the development of recreation tourism around Taihu Lake in Suzhou[J].Ecological Economy,2006(8):78-81,88.[宋金平,郝春燕,李香芹.苏州市环太湖地区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探讨[J].生态经济,2006(8):78-81,88.]

[10]Sun XX.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ke leisure fishing tourism in Huzhou Taihu Lake tourism resort[J].Special Zone Economy,2008(11):167-169.[孙娴娴.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湖泊型休闲渔业旅游的初步研究[J].特区经济,2008(11):167-169.]

[11]Ding YL,Lu L,Huang L.A study on the symbol of cultural leisure tourism:Taking Lijiang Ancient Town and Huizhou Ancient Village as examples[J].Tourism Tribune,2006,21(7):12-16.[丁雨莲,陆林,黄亮.文化休闲旅游符号的思考:以丽江大研古城和徽州古村落为例[J].旅游学刊,2006,21(7):12-16.]

[12]Ding YL,Zhao Y.A study about construction of symbol system on cultural tourism[J].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2011,23(5):13-17.[丁雨莲,赵媛.文化旅游吸引物表征符号理论体系的探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23(5):13-17.]

[13]Yu ZL,Feng XG.The establishment of symbolic operation mode on tourism development[J].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2007,18(6):861-864.[俞宗丽,冯学钢.旅游开发符号化运作模式的构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6):861-864.]

[14]Deng XY,Liu Y.Symbolic operation :The way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estination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J].Economic Geography,2012,32(9):156-171.[邓小艳,刘英.符号化运作: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J].经济地理,2012,32(9):156-171.]

[15]Zhang SZ,Ji XX.On the Ring Chaohu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R-P upgrade mode[J].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2013,30(6):18-23.[章尚正,季晓雪.基于R-P提升模式的环巢湖旅游大开发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6):18-23.]

[16]Chen G.The three forms of symbols of tourist attraction and their prospect of research[J].Tourism Science,2013,27(3):26-36.[陈岗.旅游吸引物符号的三种形态及其研究展望[J].旅游科学,2013,27(3):26-36.]

[17]Chen G.A study on double ideographic structure of symbol of tourist attraction and its authenticity[J].Human Geography,2012,27(2):50-55.[陈岗.旅游吸引物符号的双层表意结构与体验真实性研究[J].人文地理,2012,27(2):50-55.]

[18]Huang ZF,Zhu Y,Yuan LW,et al.The intention,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leisure tourism resources: A case study of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J].Geographical Research,2011,30(9):1543-1553.[黄震方,祝晔,袁林旺,等.休闲旅游资源的内涵、分类与评价: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1,30(9):1543-1553.]

[19]Wei XA,Li Y.Urban-based leisure activities and leisure city[J].Tourism Tribune,2007,22(10):71-76.[魏小安,李莹.城市休闲与休闲城市[J].旅游学刊,2007,22(10):71-76.]

[20]Xie YJ,Peng D.Tourism, tourist experience and signs: A review of related studies[J].Tourism Science,2005,19(4):1-6.[谢彦君,彭丹.旅游、旅游体验和符号:对相关研究的一个评述[J].旅游科学,2005,19(4):1-6.]

[21]Collins R.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M].Lin JR,et al,trans.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2009.[兰德尔·科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2]Lu L,Yu H.Progress in lake tourism research and enlightenment[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14,29(1):177-188.[陆林,虞虎.湖泊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177-188.]

[责任编辑:连云凯]

Symbolic Operation of Leisur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Lakes——With Chaohu of Anhui Province as the Example

ZHANG Haizhou1, LU Lin1,DENG Hongbo1,ZHAO Yujie2

(1.CollegeofTerritorialResourcesandTourism,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3,China;2.CollegeofGeographicalScience,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210046,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ymbolic economy,symbolic operation is one of the path options instructing lake-tourism's transformation to leisure tourism.Taking Chaohu of Anhui Province as the example,the paper makes a semiotics analysis of lake's leisure tourism,and establishes lake's leisure tourism symbol system and symbolic operation mode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symbol mining and construction;symbol communication and marketing ;symbol consumption and interaction ,Finally it analyzed seven operating steps.The results is of scientifically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leisur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lake and other tourism destination.

Key words:lake; leisure tourism;symbolic operation;Chaohu of Anhui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16)02-0072-06

[作者简介]张海洲(1994-),男,安徽阜南人,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陆林(1962-),男,安徽芜湖人,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旅游学研究;邓洪波(1987-),男,安徽太和人,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地理与规划;赵玉洁(1992-),女,安徽芜湖人,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

[收稿日期]2015-11-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1)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1602024

[引用格式]Zhang HZ, Lu L,Deng HB,et al.Symbolic operation of leisur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lakes:With Chaohu of Anhui Province as the example[J].Tourism Forum,2016,9(2):72-77.[张海洲,陆林,邓洪波,等.湖泊休闲旅游开发的符号化运作:以安徽巢湖为例 [J].旅游论坛,2016,9(2):72-77.]

猜你喜欢

休闲旅游湖泊
奇特的河流湖泊之:它们不寻常
藏有“怪物”的湖泊
“害羞”的湖泊
为什么南极会有温水湖泊?
奇异的湖泊
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调查研究
历史名镇名村辐射村休闲旅游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华龙舟大赛与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