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SDA的区域旅游演进动态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

2016-05-28邰鹏飞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6年2期

邰鹏飞,王 铁,李 梅

(曲阜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旅游业研究]

基于ESDA的区域旅游演进动态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

邰鹏飞,王铁,李梅

(曲阜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摘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层次分析(AHP)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与技术,以山东省140个县域单元为例,解析国家A级旅游景区资源禀赋与地理空间组织的变化特征,探讨区域旅游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①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值随时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旅游资源关联性增强,空间相似性显现,差异性减弱;②局部空间自相关,旅游资源禀赋H-H区,由东部沿海向鲁中地区转移,且范围不断扩大,此区域旅游资源禀赋较高,关联性增强,相似性增大;L-L区集中于鲁西南与鲁西北地区,范围先扩大后趋于稳定,虽具有一定相似性,但旅游资源禀赋较低;H-L、L-H区年际空间分布变化较大,旅游资源空间差异度较大、稳定性差,资源相似性较小。

[关键词]ESDA;区域旅游;旅游资源禀赋;动态演进

引言

揭示区域旅游的演进规律是实现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效益递增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前提和基础。而旅游景区是发展区域旅游业的重要依托和物质载体。研究区域旅游动态演进特征有助于推动不同级别旅游景区在旅游就业、旅游产业乃至地区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学界对于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规律特征等的研究逐渐显现多元化特点。毛小岗通过最邻近指数、洛仑兹曲线和戴克特三步迭代法揭示北京市A级景区的空间结构与演化规律[1]。袁俊利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A级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探讨[2]。另外,有学者利用空间分析、空间拓扑关系等手段对国家A级景区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客源市场等的分异规律进行研究[3-6],得到景区空间结构与各研究主体间的关系。这些方法对某一时间断面的区域旅游演进和空间结构有较强的阐释,但难以全面刻画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维度的动态路径。然而,在区域旅游发展的研究中,时间与空间维度相结合的集成性研究恰恰是解释区域旅游发展规律的核心问题之一。而且,实践中对于区域旅游发展的决策均建立于空间结构识别和发展演化阶段的判定基础之上,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研究主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方法,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区域旅游动态演进特征。ESDA技术能够妥善解决传统统计模型应用过程中造成的空间关系与数值相关分析之间的兼顾性较差的问题[8],且能解决研究区域元素的集聚水平过程中研究区域和邻接区域的相互影响程度与集中程度不融合的现象。因此,该方法已被学者广泛应用于研究区域经济的时空分异规律[7-10]、城乡统筹发展的空间分异[11-13]等方面的研究,但对于区域旅游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尚少。研究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时空分布规律不仅需要考虑各景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要兼顾各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因此,需要将地理空间分析图与不同级别景区的资源禀赋相结合以揭示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相似性。综上所述,研究创新性地将ESDA方法引入旅游景区空间布局研究中,利用不同时段的数据,研究区域旅游资源演进特征,以期在旅游资源综合利用与旅游经济长足发展方面验证其理论与实践的应用价值。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权威性,研究数据来自山东省旅游局官方公布的全省分地市A级旅游区(点)。据此分别统计出山东省17地市140个行政区划单元共547处A级景区(点),并且通过GIS技术有针对性且合理地对每个景区(点)进行坐标定位与属性值对应,从而建立起旅游基础要素数据库。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检验

本研究中ESDA主要针对空间地理实体所包含信息的性质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描述其空间关联性与分布规律,以解释各实体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机制。而空间自相关分析是进行ESDA分析的主要支撑手段。

1. 空间自相关分析

2. 数据检验

为检验Moran’I的显著性,Geoda中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 Test)模拟法来检验。

(三) 数据处理

综合山东省旅游资源各项数据,首先进行国家A级旅游景区资源禀赋值的计算,采用加权求和法,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Q为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值;i代表旅游景区中的某一级别,xi代表区域内该级别旅游资源的实际数量,ωi代表第i级别的旅游资源权重。其中,依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对于各A级旅游景区评定中使用的门槛游客量对权重值ωi进行确定。在该评定办法中,对1A—5A旅游区的最低游客量的评价标准分别为3万、10万、30万、50万和60万。据此,依据层次分析法并综合专家意见确定不同级别景区的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级别A级旅游景区(点)的权重

数据来源:根据山东省旅游局公布的国家A级景区数据计算。

依据上述方法,对2000-2012年间山东省140个区县级行政区划单元的A级旅游景区(点)的等级构成及其数量进行了统计,对各地市的旅游资源禀赋进行计算,然后基于计算结果进行山东省140区县级行政区划单元旅游资源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山东省国家A级景区的时空变化特征。

本研究基础数据处理主要采用Excel,SPSS18.0等进行权重计算与数据库建立等工作;空间分析过程主要选用ArcGIS10.0、Arcview3.0、Geoda095i等相关软件进行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制图等分析。

二、 区域旅游演进动态分析

(一) 全局空间自相关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本研究利用GeoDa软件计算山东省2000年以来13年间140个区县级行政区划单元旅游资源禀赋值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全局Moran’s I指数及指数的置信度,用Excel做出折线图(如图1)。

数据来源:根据山东省旅游局公布的国家A级景区数据计算。图1 2000-2012年山东省县域旅游资源禀赋的全局自相关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时间演化趋势来看,山东省各区县旅游资源相关性于2000-2003年及2008-2010年呈现下降趋势;2003-2008及2010-2012年呈现上升趋势。总体来看,旅游资源相关性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山东省空间旅游资源趋同性逐渐加强,差异性减弱。

究其原因:2000—2002年随着国家加入WTO组织,各项经济刺激政策逐步落实,人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旅游业实现连续三年快速增长,但是由于旅游业发展各项监管尚未完善,对于旅游业快速发展应对不足,产业平衡发展受到制约,造成景区、地区等各自为营、无秩序发展,使得山东省旅游景区的总体相关性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达到全局自相关的最低点,是由于“非典”疫情暴发导致三年旅游产业由快速增长期迅速跌落到低点,进一步弱化了全局空间相关性。但2004年以后由于国家对“后非典”时期经济各项产业的调整,地方政府对A级景区开发与申报表现出高度热情,且重视景区的联动效应,推出不同的精品旅游路线,实现了2004—2008年旅游景区空间相关性的上升态势;2008年由于北京奥运会等大型赛事旅游的屏蔽效应和山东省“山、水、圣人”精品路线过于单一等原因,山东省除青岛以外的景区旅游关联度降低,形成全省旅游资源的非优区,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造成2008—2010年山东省国家级旅游景区全局空间自相关降低;2010年10月1日颁布的《山东旅游管理条例》颁布,确立“好客山东”旅游文化品牌,在山东省旅游推介、产品输出等方面推动了区域旅游产业资源整合,打造整体旅游资源品牌等措施,使得2011年以后山东省国家A级景区全局空间相关性逐步加强。

基于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选取最具代表性的2001、2005、2010和2012四个特征年度,分别计算山东省各县域旅游资源的Moran’s I值并做出散点图(图2)。对图2散点图分析与特征提取,得到表2。

数据来源:根据山东省旅游局公布的国家A级景区数据计算。图2 部分年度山东省县域旅游资源禀赋的MORAN散点图分析

年份GlobalMoran'sI检验置信区间相关性空间格局20010.191399.60%弱正空间自相关弱集聚分布20050.224899.90%正空间自相关集聚分布20100.230399.90%正空间自相关集聚分布20120.232099.90%强正空间自相关强集聚分布

数据来源:根据山东省旅游局公布的国家A级景区数据计算。

总体来看:在4个年份的散点图中,早期(2001年、2005年)山东各区县A级旅游景区资源的发展关联性不强,主要围绕于原点附近;后期(2010年、2012年)县域A级旅游景区发展的关联性逐步增强,各点开始呈现出沿斜率线分布,说明其空间关联性正逐步增强,且分布在H-H、L-L的区域范围内的县域明显增多,表明其集聚性比较明显。

根据4个特征年度数据分析:由图1、2以及表2,我们对2001年、2005年、2010年以及2012年山东省A级旅游资源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如下:

对于2001年,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图2可知,Global Moran's I为0.191 3,为正值,表现为弱正空间自相关,空间上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格局为弱集聚分布。对于2005年,全局自相关的Global Moran's I为0.224 8,为正值,表现为正空间自相关,空间上表现为集聚分布。对于2010年,全局自相关的Global Moran's I为0.230 3为正值,表现为正空间自相关,在空间上表现为集聚分布。对于2012年,全局自相关的Globgal Moran's I为0.293 2,为正值,表现为强正空间自相关,空间上表现为强集聚分布。

(二) 局部自相关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虽然山东省旅游景点禀赋的空间演化状况存在明显的全局正空间自相关,其内部旅游资源发展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存在何种空间分布特征,还需要借助于局部自相关来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典型特征年份建立局部空间数据库,并进行局部空间分析得到图3所示的局部空间分布图。

数据来源:根据山东省旅游局公布的国家A级景区数据计算。图3 部分年度山东省县域旅游资源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

根据典型年份的空间地理分布变化,得出表3所示的行政区划单元在局部空间相关性区域的变化数量和变化态势数据。由图表可得:

表3各年Moran散点图中各象限的县域数量及主要分布地区

数据来源:根据山东省旅游局公布的国家A级景区数据计算。

注:表中加粗斜体县域单元为新增区县

1. H-H区

空间正相关中的增长极核,分析其历年变化可以发现,2000-2010年间,H-H区在山东省的分布范围明显增多,并且由原来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逐步发展到鲁中地区,从2010-2012年间呈现发展稳定态势。具体表现为:2001年H-H区主要集中在泰安、烟台的蓬莱、青岛崂山和市南区;2005年H-H区主要集中在烟台、青岛地区,包括烟台的福山,青岛的崂山、莱山、四方以及市北、市南区;2010年H-H区集中于潍坊的临朐县、安丘市,济南的章丘市,淄博的淄川,临沂的沂南,泰安的岱岳区,青岛的市南区、市北区等地;2012年H-H区集中于济南、淄博、泰安、潍坊、青岛地区。

2 .L-L区

空间正相关中的塌陷区,历年的分布变化表现为:L-L区在山东省的分布范围,在2000-2005年间呈扩大趋势,随后到2012年间保持相对稳定。具体表现为:2001年L-L区不明显;2005年L-L区主要集中于德州和菏泽地区,包括德州的乐陵、陵县、平原、临邑,菏泽的巨野、曹县、牡丹等地区;2012年L-L区集中于聊城、德州、菏泽地区。

3. H-L区

空间正相关的发展不平衡区,通过历年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H-L区在山东省的分布范围,在2000-2005年出现明显的减少,随后至2012年,分布情况保持相对稳定,主要集中于鲁西北和鲁西南旅游资源比较薄弱的地区。具体表现为:2001年H-L区包括东营、济宁的曲阜、潍坊的安丘和奎文、枣庄的台儿庄的各地区,分布比较广泛;2005年H-L区集中于潍坊的奎文区、滨州的沾化县以惠民县、菏泽的梁山县;2010年H-L区集中于德州的德城区、滨州的惠民县、滨城区;2012年H-L区依旧集中于德州的德城区、聊城的东昌府区。

4 .L-H区

同样作为空间正相关的发展不平衡地区,通过历年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看出:2000-2005年,H-L区的分布范围明显较小,随后到2012年分布范围又趋于稳定。具体表现为:2001年L-H区主要集中在青岛市北区、济南的槐荫区、泰安的岱岳区;2005年L-H区威海的文登区以及济南的天桥区;2012年L-H区集中于日照的莒县、临沂的蒙阴、青岛的四方以及烟台的长岛。

图3中LISA的高值集聚区域代表了全省旅游景点空间聚集程度,就其空间分布来看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2001年山东省各区域旅游景区集聚程度呈弱相关,主要以泰山、崂山、青岛市南区为中心;2005年这种集聚程度逐渐加强,烟台北部地区景点空间集聚程度开始显现;2010年景点集聚相关性变化不是很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原集聚性较强的泰山区又开始显现。截至2012年鲁中地区和青岛沿海地区的集聚性又略有上升。与其他增长中心相比,淄博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效果不尽相同,其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旅游产业进步。例如潍坊西南部、临沂北部等地区,溢出效应明显,而且这种溢出所波及的空间范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由图3我们可知,目前山东省旅游产业的欠发达区域主要位于鲁西南的菏泽、济宁的西部县域、鲁西北的德州聊城地区,该区域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旅游业发展速度缓慢,明显滞后于省内其他地区,旅游产业落后状况一直未曾得到明显改观。在Moran散点图中属于L-H和H-L象限的旅游发展异常区中,仅有为数不多的属于L-H类型的县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且其发展方向存在不确定性,主要受其所毗邻的核心区域的作用类型影响,如在青岛的辐射效应影响下日照旅游产业长期处于旅游资源的非优区。

三、 讨论与建议

区域旅游动态演进过程受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生命周期等影响形成空间上的相互依赖和集聚关系。对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时空关联性特征进行探索性分析,有利于宏观把握各地区的旅游资源禀赋与资源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地区精品旅游路线开发、旅游交通规划、旅游文化挖掘、旅游产品品牌化建设等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然而在已有的研究中,罕有对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探索性分析。而ESDA方法能很好地揭示国家A级旅游资源的区域演进规律。

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区域旅游动态变化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导向性。近年来,山东不断采取各项措施,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旅游产业向集约型发展,重视对旅游资源空间开发,以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发现:山东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关联性与集聚性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景区空间差异性逐渐减小。处于高高相关的地区不断增大,且地区旅游资源差异性逐渐减小,表明山东省国家A级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在各项积极政策的宏观调控下正逐步趋于平衡。但是,在旅游资源时空演化趋于平衡过程中注意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产品同质性问题。

基于ESDA分析方法,并结合山东省各区县A级旅游资源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相互之间的文化、经济关联关系,对山东省A级旅游资源进行时空演化分析,不仅考虑了地理位置,还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能够发现区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客观规律。研究方法有效弥补了以往此类研究只借助于定性分析的不足,同时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仍然受到诸多因子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主成分和空间聚类分析等的进一步分析与探讨,以期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防止资源浪费,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的节约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Mao XG, Song JP, Yu W. Space structure and its evolution of A-grade tourist attractions in Beijing[J]. Economic Geography, 2011, 31(8): 1381-1386. [毛小岗, 宋金平, 于伟. 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化[J]. 经济地理,2011, 31(8): 1381-1386.]

[2]Yuan J, Yu RL, Liu CL, et al. Research on spatial structure of national A-grade tourist districts of Wuhan metropolitan area[J]. Economic Geography, 2010, 30(2): 324-328. [袁俊, 余瑞林, 刘承良, 等. 武汉城市圈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J]. 经济地理, 2010, 30(2): 324-328.]

[3]Wu BH, Tang ZY. A study on spatial structure of national 4A grade tourism attractions in China[J]. Human Geography, 2003, 18(1): 1 - 5,28. [吴必虎, 唐子颖. 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J]. 人文地理, 2003, 18(1): 1 - 5,28.]

[4]Lu FR, Liu DJ, Xie SY. Analysis of evolutionary spatial structure of excellent tourism city in Hubei[J]. Tourism Forum, 2014, 7(2): 63-67. [逯付荣, 刘大均, 谢双玉. 湖北省优秀旅游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研究[J]. 旅游论坛, 2014, 7(2): 63-67.]

[5]Bian XH. Research on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national grading-AAAA tourist district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J]. Economic Geography, 2007, 27(1): 157-160. [卞显红. 长江三角洲国家AAAA级旅游区空间结构[J]. 经济地理, 2007, 27(1): 157-160.]

[6]Ma XL, Yang XJ. A study on the 4A tourism area (spots) in China: Spatial characters and industrial distribution[J]. Economic Geography, 2003, 23(5): 713 - 716,720. [马晓龙, 杨新军. 中国4A级旅游区(点): 空间特征与产业配置研究[J]. 经济地理, 2003, 23(5): 713 - 716,720.]

[7]Huang L, Zhang CX. Research on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model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from ecological vision:Taking Guangxi as an example[J]. Tourism Forum, 2012, 5(3): 87 - 89,103. [黄蕾, 张显春.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旅游业发展的时空演化模式研究:以广西为例[J]. 旅游论坛, 2012, 5(3): 87-89,103.]

[8]Li M, Wang T.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pattern based on ESDA:A case study of Shandong Province[J]. Territory & Natural Resources Study, 2011(6): 9-11. [李梅, 王铁. 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研究:以山东省说为例[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6): 9-11.]

[9]Sun PP, Dai XF. An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data of China's regional tourism economic disparity[J]. Tourism Science, 2014, 28(2): 35-48. [孙盼盼, 戴学锋.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J]. 旅游科学, 2014, 28(2): 35-48.]

[10]Fang YL, Huang ZF, Wang K, et al. 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is of Chinese provincial tourism economy based on PCA-ESDA[J]. Economic Geography, 2012, 32(8): 149 - 154,35.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等. 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J]. 经济地理, 2012, 32(8): 149 - 154,35.]

[11]Ma XD, Ma RH, Xu JG. Spatial structure of cities and towns with ESDA-GIS framework[J]. Acta Geography Sinica, 2004, 59(6): 1048-1057. [马晓冬, 马荣华, 徐建刚. 基于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J]. 地理学报, 2004, 59(6): 1048-1057.]

[12]Xuan GF,Xu JG, Zhao J. An analysis of urban social space based on ESDA:A case study of the central urban district in Shanghai[J]. Science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30(1): 22-29. [宣国富, 徐建刚, 赵静. 基于ESDA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0, 30(1): 22-29.]

[13]Wang L, Li T, Cao XS. Spatial difference of urban and rur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with ESDA-GIS framework in Guangdong Province[J]. Economic Geographic, 2012, 32(9): 44-50. [王磊, 李涛, 曹小曙. 基于ESDA-GIS的广东省城乡统筹发展空间分异[J]. 经济地理, 2012, 32(9): 44-50.]

[14]Chen JL, Wang LJ, Li JJ. A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vincial tourism's development in China based on spatial econometric[J]. Tourism Forum, 2011, 4(2): 41 - 46,58.[陈锦龙, 王良健, 李晶晶. 我国省际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J]. 旅游论坛, 2011, 4(2): 41-46 ,58.]

[15]Xu JH.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geography[M]. 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6:120-131. [徐建华. 计量地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0-131.]

[16]Shen LZ. 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J].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06 (8): 28-30. [沈绿珠. 空间关联分析及其应用[J]. 统计与决策, 2006 (8): 28-30.]

[17]Zhang SL, Zhang K. Contrast study on Moran and Getis-ord indexes of 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indices[J].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07, 27(3): 31-34. [张松林, 张昆. 空间自相关局部指标Moran指数和G系数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7, 27(3): 31-34.]

[责任编辑:吕观盛]

An Dynamic Analysis of Regional Tourism based on ESDA——A Case Study of Shandong Province

TAI Pengfei, WANG Tie,LI Mei

(GeographyandTourismSchool,QufuNormalUniversity,Rizhao276826,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takes the national A-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in 140-county-units of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GIS spatial analysis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changes about the resource endowment and geospatial organization and probe the regular patterns of its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The result indicated the tendency of global autocorrelation—the Moran’s I levels show a trend of fluctuation rise over time, which means the increasing relevance of tourism resources, the appearance of spatial similarity and decrease the spatial diversity. Furthermore, it showed the tendency of 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the area where tourism resources with high correlation (H-H district) transferred from the east coast to the central regions of Shandong Province with relatively high tourism resource endowment, strong correlation and highly similarity; L-L district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west and northwest Shandong Province, the scope of which expanded first and then showed a stable tendency. These districts were with relatively low tourism resource endowment, yet strong correlation and high similarity; H-L and L-H areas had large inter-annual changes and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areas were with relatively large diversity and poor stability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s well as lower similarity of the resources.

Key words:ESDA; regional tourism;tourism resource endowments;dynamic evolution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16)02-0043-06

[作者简介]邰鹏飞(1990-),男,山东日照人,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王铁(1975-),男,山东青岛人,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李梅(1976-),女,山东济南人,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规划。

[收稿日期]2015-07-30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1602020

[引用格式]Tai PF, Wang T,Li M. An dynamic analysis of regional tourism based on ESDA:A case study of Shandong Province[J].Tourism Forum,2016,9(2):43-48.[邰鹏飞,王铁,李梅.基于ESDA的区域旅游演进动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旅游论坛,2016,9(2):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