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6-05-24王莉

课外语文·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摘要】 本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结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教学要点、教学方法跑偏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对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也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一些影响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问题。因此,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研究与探讨便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

一、为何要着重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可以普遍接触与运用的基础能力,主要体现在与外界沟通与交流方面,如阅读报纸杂志时对文章内信息的获取,或与人签约时对合约内容的辨析等。因此,如何通过语文阅读的教学来有效提升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近年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学语文阅读能力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学生对文字的处理能力,二是学生对信息的接收能力。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到针对这两个方面,在阅读教学上设计出一套合理、新颖且高效的全新教学模式,从而调动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理想教学效果。

二、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错使学生混淆了阅读与朗读的概念

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了让学生熟练、准确并且有感情的通读全文,并未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与思考。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混淆了阅读与朗读之间的概念,认为阅读便是流利准确地将文章通篇读一遍,并对文章大意进行简单的了解即可,并未加以细致的思考和过多的理解。这样的阅读教学虽完成了教学内容却全然不注重教学质量,使阅读教学既没了宽度也没了深度。

(二)运用了错误的教学方法

部分教师为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尝试采取一些突破性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虽然起到了使学生注意听讲的作用,却忽略了所讲内容与文章内容的偏离。教师只注重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而通常忽略了如何培养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致使学生虽然享受于语文阅读课堂却并未体会到语文阅读之美。错误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亦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未做到将学生作为主体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错把学生视为接纳知识的容器,而未做到将学生作为主体[1]。教师对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的认知导致其不能突破固有的束缚,不能转变自身所担当的角色,从而导致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未得到信任与重视,对文章的见解也停留在教师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之上,并没有自行深刻的思考与体会,禁锢了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与想象。

三、解决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率局面的有效对策

(一)明确阅读教学内容的主次之分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与次要部分,只有明确了教学内容的主次,才能更加准确的在教学时使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得到正确且有效的引导。如在一些“借景抒情”手法运用较多的文章中,教师应着重于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获取适当的人生感悟,而对文章的次要内容进行酌情忽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抓住阅读内容的重点,并在日后的阅读学习中学以致用。

(二)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突破性思维进行有效激发

在中学语文阅读内容中,部分文章会出现作者为激发读者扩展性想象与开放式理解而精心设计的“空白点”,文章的“空白点”也多会因为读者对文章不同的见解和体会而出现在文章的不同之处。比如,在对《孔乙己》这篇文章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文中所提到的孔乙己长衫不见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针对该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为什么孔乙己的长衫会没有了,是因为什么?这样,学生在对文章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文章中,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过程便可使学生自发地填补了文章空白点,亦是对学生的突破性思维进行了有效激发。

(三)将通读、思考与交流三方面相融合

首先,关于通读,重点在于将文章内容读得明了,将文中所寄托的情感读得准确。这就要求教师在导读过程中对启发语、铺垫语等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情感与生活实际对文章进行深入的認知与感悟。其次,关于思考,当代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转变自身角色,从传统所定义的知识给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将学生视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发的思考与想象,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给予充分的信任[2]。最后,关于交流,教师可通过交流探讨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思维与想象进行开拓,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阅读之美。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面,中学语文教师应着手于发现并完善自己在阅读教学当中的不足之处,转变自身的传统观念,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做到将学生视为主体,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并通过恰当的引导使学生掌握扎实的阅读能力,感受到阅读之美。

参考文献

[1]李秀.浅谈传统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内容、经验及问题[J].基础教育研究,2012(7).

[2]马云鹏,张释元,杨光.努力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理解——一所农村学校的个案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作者简介:王莉,女,1974年生,四川省夹江县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

(编辑:钟园)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