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

2016-05-24李丹霞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关键词:结构大学生能力

李丹霞(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珠海 519090)



探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

李丹霞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学府的不断扩招,我国大学生就业人数在逐年增长,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则成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各大高校与用人企业针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采取相应措施。文章主要阐述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组成,并探讨了其发展特点,进而提出解决建议,以此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发展特点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因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有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但就现状而言,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组成相对较差,进而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造成人才资源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作用。本文简要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意见,促使大学毕业生都能顺利进入工作岗位。[1]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现状分析

就业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它可以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早在很久以前,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致力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经过长期发展得出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能力可以包含多项内容,其中主要是5个类别,还有16项技能,进而促使高校培养人才策略的形成。他们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基本目标,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这其中的5个类别涵盖以下内容,比如基本技能、专业技能、适应能力,还有发展与交往能力,这是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具备的素质。[2]

我国对于此类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基本上停留在自我测评状态,一些教育学者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进而通过抽样的方式在各大高校展开调研,初步形成就业结构框架。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就业能力存在很大区别,例如:有位学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对于相同专业的学生而言,女生就业能力较差,并在某种程度上明显低于男生;大二学生就业能力比刚入校的学生能力要高。如表1所示,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组成。[3]

表1大学生能力结构组成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其步入工作岗位的重要基石,就目前而言,我国各大高校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并不热衷,这也是现如今高校教学发展特点之一。部分高校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并不看重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如专业技能较差的学生,学校只是看到他学习的一面,并没有看到这位同学的交际能力,这种对学生能力缺乏认知的现象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缺陷。[4]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策略

1.政府加大宏观调控

政府作为教育活动最有力的支持者,他们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搭建就业平台,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做好宏观调控,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将两者有机结合。确定就业能力开发,同时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市场资源调控机能,让高校可以自主选择学科设置,做到学有所用,同时健全职能培训,进而对毕业生展开职前培训,让其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就业能力。除此之外,针对大学生就业而言,建立相关服务体系,并以财政激励的方式实施,促使教育培训中介服务能够真正发挥自身的功能,比如服务、咨询、协调以及评价作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促使他们就业能力的提升。

3.高校完善人才培养战略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因而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而大学生毕业之后必须步入社会,因此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重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并以这样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改革。以市场需求作为培养目标,加强调研,开展教学改革,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渗透就业能力,并且针对就业能力科学设置教学科目,优化知识结构。例如:针对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高校应该多开设相关的实践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应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而打破专业壁垒,促使人文与自然学科的相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第二课堂”教学,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两者结合,充分发挥以下团体的作用,如学生会、学生社团,同时落实好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的功能作用,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5]

3.企业与高校之间加强联系

企业是检验学生能力的最佳场所,因而其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缺陷与漏洞,企业应该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的合理化。例如:某高校与当地一家企业签订长久的就业协议,高校为其输入专业人才,而企业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盲点给予参考建议,让高校教学模式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策略。经过几年的合作发展,该校输入企业的专业人才已经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而高效人才培养模式也日趋完善,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与高校应该强强联合,共同拟定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专业的行业发展趋势,同时依据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提出专业改善意见,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与此同时,企业可以委派经验丰富的员工深入高校,向学生传授职场所需技能,促使学生社交能力的提升,并且使学生能够具备团队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实现其学有所用的重要保障。文章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现状展开深入论述,并就其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进一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贾利军,管静娟.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 (Z1).

[2]胡永青.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差异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2).

[3]李存岭,李光红,孔晓晓.大学生就业力结构模型的重构与启示[J].教育与经济,2014(06).

[4]杨晓南,郑微.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证研究[J].科学决策,2012(05).

[5]李恩平,牛冲槐,董国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维度探讨与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0(03).

猜你喜欢

结构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论《日出》的结构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