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的三种结合

2016-05-24由国清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辽宁建平122400

关键词:中职职业情境

由国清(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辽宁建平122400)



谈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的三种结合

由国清
(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辽宁建平122400)

摘要:数学作为职业学校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服务于专业课和技能课,并且还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的重任,因此在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需要抓好以下三种结合。

关键词:数学课程教学结合

一、情感与认知教育相结合

根据教育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是学生的智力因素,即感觉、思维、知识、智慧的过程,另二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感受、情绪、意志、性格过程,前者是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合理的学习过程,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后一种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人才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人的主要差异在非智力因素上,因此,在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以知识为载体,营造良好的心里环境,开发好情商,激趣、冶情、励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课程强调: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目标并重。从传统的数学教学观来看,存在着重视单纯的认知数学,而忽略情感教学的情况,其结果正如波利亚所说:“讨厌数学的数学教师教会了他的学生如何讨厌数学。”《学记》中说:“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意思是说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才能纠正学习上的缺点,因此在中职课程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做到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并重。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注重学生学生的层次性和不同学生的承受力,创设激发学生人人参与的情境,对职业学校的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每点进步,或在思考问题时的点滴可取的见解,教师都应予以可定和表扬,让他们在成功中增强信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充分探索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心里现状,特点及变化,研究如何通过以知识载体,教材中的情感素材,建立情感刺激点和刺激层,运用适应的刺激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情境,引导学生发挥个性,激发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教师要增加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愉快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达到以德激趣,以趣启智。

二、探究性学习与课堂效率相结合

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为前提,以现行课本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为参照物,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探讨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参与解决疑难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应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数学教育学认为:学生的认识规律是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和反思中较快的对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这样要比单纯地讲解枯燥的理论得出的结论,效果好的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适当地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必能大大地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案例课题: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目的: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用具:学生手中的教材

步骤:将教材打开,直立在讲桌上,

如图a所示:我设计了一下问题:(1)书本打开后,棱AB与边AC,边AD什么关系?(2)棱AB与桌面有什么关系?(3)要使AB垂直于桌面需要什么条件,(4)思考:若AB与桌面两条平行直线垂直,则AB与桌面垂直吗?(5)试找出一种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这种探究式更能让学生理解定理定义的发生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实际操作能了,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在职业教学中,我努力将数学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着力营造“生活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抽象思维流通,应用实际涌动”的最佳情境。

例如:笔者在讲授不等式中的一道证明题:

在讲授时,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创设情境:已知在b克的糖水中含a糖克,现向其中加入糖m克,全部溶解,试问糖水变甜还是变淡了?为什么?

感知抽象:你能用一个数学表达式表示其中的原理吗?

培养严谨:你能证明此不等式吗?能想到多少种证明方法?

思维发散:(1)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举例说出改不等式的一个具体实例

(2)上述不等式的几何含义是什么?如图b所示

(3)能否推广上述不等式?

(参考结论:若a1a2…an∈R+b1b2…bn∈R+且则有

回归生活:若窗户的采光与其宽度跟高度的比值成正比,问当宽、高增加相同长度时,采光度是如何变化的?

四、个体差异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比较差,智力发展水平及其个性特征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认识事物及学习知识的时候,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必然存在着差异,由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着学生的年龄差异,知识水平的差异,性格特点的差异来对学生实行分层次的教学,以便达到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准确客观的把握学生的层次制定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分层施教,积极地进行个别辅导,就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而能较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以满足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各大岗位一线人才的需要。

总之,“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数学的核心是发展思维,优化思维,确保学生的思维到位,必须遵循职业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基础知识,确实能服务于专业和技能课,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留一点思考时间,多提供一点表达思维的机会,使学生逐渐的学会有根据的想,有条理的讲,更好的掌握思维的策略。

猜你喜欢

中职职业情境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