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2016-05-24朱从祥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甘肃武威733103

关键词:感应电流高中物理物理

朱从祥(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 甘肃武威 733103)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朱从祥
(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甘肃武威733103)

2014年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WW[2014]GH035.

教学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科学探究的理念”,因此在新的课程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教学上要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我进行了不懈的尝试和探索,下面我就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就有了动力,高效学习就有了成功的保障。例如在闭合电路的欧姆家律教学时,笔者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增加了下面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E1为两节新电池,E2为四节旧电池,将开关分别接到1和2,则电压表读出的数据E1=3V,E2=4.5V;再将电压表换成小灯泡如图2,将开关接到1时,小灯泡很亮,此时提出问题:开关接到2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一下子“活”了起来,有的说灯泡会更亮,有的说灯泡会烧掉,有的说上述两种情况都有可能。这时老师可“放”开让学生互相争、互相议,各自述说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一个学生上来将电键扳到2位置,出现了几乎所有学生意料之外的现象——灯泡比刚才暗了!不难想象学生惊讶而不解的表情,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过来,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此时再展开教学过程,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合理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基于物理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性,长久以来,物理教师多采取“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在台上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在台下认真听讲,然后就是题海战术。这样不仅容易使学生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会导致学生对教师过重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在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合理创设生活情境,让物理概念和规律不再抽象,让物理课堂更加生活化、真实化,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降低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难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讲授“相互作用(力)”的概念时,教师常常提到“物体”、“质点”等笼统、抽象的概念,使得不少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为此,笔者认为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举例、实验演示、提问等方式合理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

演示:课堂展示用手压锯条,用手拉皮筋,用手挤气球等活动,让学生观察。

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演示:课堂展示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活动,让学生观察。

问:“大家又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在这里,学生们看到的、听到的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物理概念和模型,而是真实的生活场景,甚至是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自然高涨,通过细致观察和师生探讨,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锯条、皮筋、气球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由于这些物体受到了其他物体力的作用。因此在物理学中,人们把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力。

三、利用插图,多媒体等手段丰富教学方式,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具也变得丰富起来,现在最常见的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方便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透彻理解物理知识和规律,满足学生视听的要求。如,在学习机械振动的传播时,利用视频和音响播放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海浪澎湃的景象,让学生有了水波的基本感受后开展新课教学,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一改以往学生面对枯燥的课本的局面,给学生新鲜的视听感受,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这样学生才会有积极学习的动力,从主观上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创建高效课堂,轻松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工具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让课堂充满“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思考,放飞学生思维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有效的物理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问题情景——提出解释——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是本次课改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实践中尝试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中思考。

例如:楞次定律的教学时从实验中提出以下六个设问:

(1)当条形磁铁的N极插入螺线管时,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2)什么时候产生感应电流?线圈中有磁感线就能产生感应电流吗?

(3)如何产生感应电流磁场?什么时候产生?

(4)感应电流磁场如何阻碍原磁场的变化?

(5)磁铁的N极下插时为什么感应电流磁场会产生N极与之相斥?

(6)怎样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这一系列问题不仅揭示出教材所研究的问题,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自我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发挥学生在科学探究性实验的主体作用,而且向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和合作的良好空间,通过创新这样的机会有助于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共享成功的机会。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新高考的不断改革和深化的大背景下,在学生个体差异越来越多元化的环境中,物理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合理创设生活情境,积极设计探究课例以及重视多媒体视听教学等方式来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做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猜你喜欢

感应电流高中物理物理
只因是物理
金属轨道的形状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吗
第23和24太阳活动周高纬地磁感应电流分布特性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处处留心皆物理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异频法线路参数测试中工频感应电流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