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系统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启示

2016-05-18王黎黎

关键词:子系统动态大学

王黎黎

(浙江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舟山316022)

动态系统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启示

王黎黎

(浙江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舟山316022)

教学模式是为了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系列教学活动和方法,它由多个子系统构成。本文探讨和分析了动态系统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指导作用。教师和学生只有了解复杂系统发展的变化轨迹,才能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各个子系统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动态系统理论;英语教学模式;动态;平衡

教学模式是根据相关教学理论与实践框架构建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将相关教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可执行的操作步骤,是将相关教学理论和具体情景相结合的产物。[1]外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模式构建的首要任务是创造适宜的语言学习环境,以此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发展。本文探讨了动态系统理论给予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启示,以促成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各子系统的有效组合。

一、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相关教学理论和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中介,可根据相关程序进行操作。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由五个部分组成:理论基础是教学模式的基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策略是教学模式的关键;教学评估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外语教学中,教学模式是将外语学得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结构和功能、所具备的特征阐述清楚的模式。从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来看,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理念下的教学模式要求学习者对各种学习要求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强调循序渐进的输入,各种高强度、大量的学习,而且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认知理论强调大脑的功能,认为思维是人最本质的东西,行为的重要性不可否认,但更要关注行为背后的意识和思维,该理论下的教学模式从表面转向内在,逐渐从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者自己寻找、传递和转换已知信息,该教学模式要求综合性教学,强调听、说、读、写、译各种技能的综合发展。进一步发展的建构主义理论则强调人的创造能力,人能够主动构建知识,学习者要对周围的一切具有敏感性,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秉承积极的、自主的学习原则,给予各种语言技能同等的关注,并采取立体式的、全面的教学原则。动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应拘泥于某种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它积极探索综合多元、又不失风格的教学模式,结合了多种教学模式的优点。

二、动态系统理论概述

动态系统理论来源于经典力学,动态系统又被称之为动力学系统,它遵循一定规律并随时间演化。动力学系统的理论基础是天体力学和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动态系统的研究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逐渐深入而发展。当前,对动态系统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已经从经典力学扩大到广义的系统,对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做出了合理独到的解释。

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动态系统理论的相关研究始于Larsen-Freeman。她认为语言作为一种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具备诸多特点,语言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2]她的论著基本上奠定了应用语言学中动态系统理论(DST)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国内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沈昌洪利用动态系统理论解释了二语习得中的初始状态和蝴蝶效应、石化现象和非重建平衡态、变异与语素习得研究、非线性观和语言损耗。[3]王涛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了动态系统理论的概念,特征,在此理论指导下的语言使用与发展的要素及语言研究的方法论。[4]许希阳利用动态系统理论从核心术语、研究对象、语言子系统的关系、情境和大脑认知机制关系以及研究方法五个方面对二语习得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应用“语言发展”来替代“语言习得”。[5]国内比较系统的关于二语词汇发展的研究始于郑咏滟。郑咏滟在探讨动态系统理论每个概念时均以二语词汇发展的实证研究为切入点,详细讨论了该视角在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中的应用可能。[6]郑咏滟通过使用移动极值图法、再抽样法、蒙特卡罗模拟、移动相关系数图等研究动态系统理论所要求的相关分析方法,揭示了外语学习者的自由产出词汇呈跳跃式、阶段性和非匀速发展等特征。[7]这些研究大部分从宏观层面上解释了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的应用,而进一步的研究应该是通过寻求广泛的语料和实证去发现哪些子系统能成为其他子系统的先导,哪些子系统能一起协同发展。

三、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动态系统理论为指导,集互动、开放、反馈敏感、动态平衡、多样性、共适应性及非线性发展为特征的英语教学模式。动态的英语教学模式需要设定实际可行的教学目标,选择开放、多样、动态的教学内容和与之对应的教学方式,以及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又互相协作,实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动态平衡。因此,基于动态系统理论(DST)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各子系统演化图

四、动态系统理论(DST)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启示

(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是动态的

动态系统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师要意识到组成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每个子系统,如课程设置、教学评估、教材、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及策略、教师、学生,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整个教学大环境不是稳固不变的,而是都处于恒动状态中。该理论指导下的课程观是动态的,课程不是一个由教育者引领一个受教育者所经历的一个外在的、静态的集合,课程的创造是一个动态的经历体验过程。作为教学模式的主体—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的交互、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言语行为也是时时刻刻处于变化状态中。在此教学模式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及以此形成的某种教学氛围等构成的心理环境都会发生微妙变化的。教材不是教师照本宣科的材料,动态的教材应该体现教学的个性化和超文本化的特点。[8]教师对教材的态度是开放的、动态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搬运工,教师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动态的认识。在教学媒体上,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计算机被当做是英语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在动态系统理论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与外语课程进行了有机结合,是该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能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拘泥于理论和教条,需要与时俱进地吸收新的理论和方法,灵活、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去,[9]动态地、开放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而在教学评估上,教师也应辅以相应的、动态的评估体系。

(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是互动的

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离不开互动。Finch认为我们不能仅依据语言输入就预测出某个语言课堂的输出效果,语言课堂内的各种因素与语言课堂外的各种因素在不停地起交互作用,彼此联系,彼此影响。[10]互动不仅限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包括语言子系统互动、教学媒体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构成教学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教材、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等)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网。在动态系统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的互动应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由弹性的互动时间、无限扩大的互动地点、可供自由选择的互动方式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系统适用范围更广、更易操作,互动形式也会呈现多元化和立体化。[11]

(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是非线性的

动态系统理论认为系统的发展过程是非线性的。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并不是掌握了这个项目,再转向下一个项目”[12]。和传统科学经典的因果律范式即原因X产生结果Y不同,动态系统理论认为,系统的不可知性和互相交互性使得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区分不再那么显而易见。语言发展的过程并不是直线进行的,是非线性发展的,有变异,也存在磨蚀,是从一个吸态(语言发展的停滞状态)到另一个吸态的过程,且并不存在最终状态。[13]由于系统的非线性,我们会发现在接受一定时间的学习后,学习者未必能够内化已经学得的知识,即使学习者成绩较之前有进步,这些进步也并不一定就是由所接受的这些训练带来的。所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波峰和低谷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持续下去。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对学习者做出合理分析和切合实际的预期。

(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有共适性

在正常状态下,构成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各个子系统及因子,特别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因子,都会不断地调整自己来适应对方,使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的发展状态。当教学环境有利时,教学模式这个复杂系统会向着更加复杂、动态的平衡方向演化。而与此同时,各子系统的演化也是“自我”强化的过程,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等维护着整个系统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创造有利教学环境,发挥系统的自组织作用,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更新完善注入新的动力。

(五)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有及时有效的反馈

动态系统理论认为,语言的发展对初始条件和反馈非常敏感。[14]从大环境来看,如果国家在语言政策规划上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重心做出调整的话,各高校会启动一系列的变革。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计划、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课堂教学的小环境来看,教学设备配置的改变或升级会改变教师上课的方式、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效果,座椅的编排也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变化。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各个子系统和要素应根据实际及时作出调整和有效反馈。

(六)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是平稳发展的

动态系统理论认为,即使处于稳定的状态,系统仍然保持不断变化,并且与其相关联的系统保持随时变化,但稳定性不等同于停滞,它包含了变异并拥有发展的潜力,稳定性只是处于变异的不同阶段而已,而变异在本质上反应的是语言的发展变化。教师应注意到动态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一个稳定和变异之间交互作用的系统,系统的变化揭示了语言教学系统的变化,变异同时又是这个系统的发展。因此,组成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各个因子是在不断地变异、生长的,当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它们又会进入下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以此循环往复。

(七)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有创新性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由各个子系统构成,即使我们能够了解如课程设置、教材、授课环境等这一类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突变的因素,但是我们还是无法完全解释教师、学习者的特性。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也无法预测教学媒体的变化,更无法确定教师、学习者、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策略之间的互动及参与互动的程度的变化。根据动态系统理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会呈现出不可预测性的特点。但正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不可预测性和教学模式各要素之间非线性交互促成了创造生成的可能性。教师作为教学模式的主体,应拓宽教学视野,延伸课堂情境,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发现式教学,敢于打破常态,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从而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和创新的思辨思维。

语言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复杂系统,语言学习的过程也一样。动态系统理论是对传统理论和方法整合之后的升华,它并不是一味地摈弃传统的理论和方法。基于动态系统理论(DST)的语言观使得教师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对教学模式有一个整体观,对教学过程有一个动态平衡的把握,能更深入细致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由多个处于动态发展变化的复杂子系统构成,我们应将其看作一个有序系统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并根据其复杂系统特征,使之有序平衡地演化。

[1]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83.

[2]Larsen-Freeman,D.Chaos/Complexity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97,18(2):141-165.

[3]沈昌洪,吕敏.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J].外语研究,2008(3):65-68.

[4]王涛.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复杂系统:理论、实践与方法[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6):8-15.

[5]许希阳,吴勇毅.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反思[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2):1-7.

[6]郑咏滟.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J].现代外语,2011(3):303-309.

[7]郑咏滟.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自由产出词汇历时发展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3):276-288.

[8]陈坚林.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4(4):46-50.

[9]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59-174.

[10]Finch A.A systems view of the EFL class:Mapping Complexity[EB/OL].[2016-06-20].http://www.eslteachersboard.com/cgi-bin/ articles/index.pl?noframes;page=13;read=909.

[11]陈坚林.关于“中心”的辨析—兼谈“基于计算机和课堂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中心论”[J].外语电化教学,2005(5):3-8.

[12]Larsen-Freeman,D.Chaos/Complexity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97,18(2):141-165.

[13]Bot K D,Lowie W,Verspoor M.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Revue Canadienne Des Langues Vivantes,2005,64(4):697-699.

[14]李兰霞.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3):409-421.

Revelation of the Dynamic System Theory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l

WANG Li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22,China)

Teaching model,aimed at achieving teaching goals,is a serie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methods.It is composed of many subsystems.The DST encourages teachers to explore effective means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The paper explores and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that the DST can have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l.Teachers,as well as student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change track of the complex system and realize their respective role to be played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l so as to construct a dynamic and balanced English classroom.

Dynamic System Theory;English teaching model;dynamic;balanced

H319

A

1008-8318(2016)06-0089-04

2016-07-28

王黎黎(1981-),女,浙江舟山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子系统动态大学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国内动态
“留白”是个大学问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大学求学的遗憾
机车6A视频子系统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