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服务舟山自贸区建设路径研究

2016-01-23裘洁洁

关键词:人才专业建设

裘洁洁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服务舟山自贸区建设路径研究

裘洁洁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在舟山建设自贸区背景下,从舟山自贸区功能定位入手,分析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舟山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如何构建舟山地方高校服务自贸区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实现地方高校服务舟山自贸区建设的最优化。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自贸区;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2016年9月,以落实中央关于“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要求为核心内容的浙江自贸试验区获党中央、国务院同意设立,成为我国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意味着舟山新区将成为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高地。面对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地方高校就业难题,地方高校急需探索服务舟山自贸区建设的人才培养路径。借舟山建设自贸区的契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探索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从而为舟山自贸区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舟山自贸区建设背景及功能定位

《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明确舟山群岛新区的战略定位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明确提出“条件成熟时探索建立舟山自由贸易园区和自由港区”。[2]2016年以来,国家先后在《“十三五”纲要》《关于同意设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批复》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多个重要文件中进一步明确舟山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区的相关内容。[3]随着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的确定,标志着舟山正式进入了自贸区试点探索的新航程。

由上述背景我们可以分析判断,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自贸区,将会以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海洋产业投资便利化和扩大现代海洋服务业对外开放作为建设重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政策创新、体制创新。有效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探索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制度。主动适应、融入、接轨国际贸易新体系,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为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4]

二、舟山自贸区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舟山自贸区的功能定位不难发现: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是推进一系列探索、建设和重大创新的关键。人才资源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息息相关,是全世界自贸区发展不可忽视的动力。刘良群提出自贸区的形成引起了人才聚集,人才资源尤其是高层次的人才资源已经成为自贸区各竞争主体是否能够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5]舟山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更是人才的洼地,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对接和满足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人才需求,加快打造开放程度高、聚集能力强、体制机制活的人才特区,为自贸试验区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6]研究分析舟山自贸区建设内容,笔者认为舟山自贸区所需人才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一)配套集中力量解决特定金融财税产业投资便利化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战略,国际贸易人才。这是发展舟山自贸区的首要必备人才,舟山自贸区开放的基本原则是双向、互利和共赢,需要一批深谙国际规则、准则的国际贸易人才。[7]他们是推动舟山贸易区发展的根基力量。

(二)港口航运人才。舟山适宜开发建港的深水岸线总长280公里,占全国的18.4%。李克强总理亲自点题的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说明了舟山在国家港口航运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舟山自贸区获批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将对港口及航运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港口航运管理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

(三)金融专业人才。金融配套是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支撑,也是当前舟山产业发展的短板,舟山自贸区的建设特色对金融方面的需求将会在特定领域更加集中,特别需要专业的金融人才集中力量解决特定金融配套问题。

(四)能源专业人才。舟山目前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油品产业链。舟山自贸区获批后,舟山油品产业发展将会迈进新的发展阶段,对于石油能源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特别是石油石化科技研发和贸易人才。

(五)海洋科创人才。舟山拥有十分丰富的渔业资源及风能、潮汐能等海洋资源,这些重要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需要一批海洋科学人才来完成。

(六)法律人才。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探索建立舟山自由贸易港区,舟山自贸区的开放程度将会比现有4个自贸试验区开放程度更为提升,国家法律法规在舟山自贸区这个特定区域的特殊调整将会面临更多新的挑战,特别需要专业法律法规人才大力支持舟山自贸区建设。

(七)海关监管人才。舟山有1390个岛屿,天然具备离岛监管的优势,需要专业的海关监管人才,根据舟山实际情况,探索建立“高效管住、高度自由、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模式。

(八)高端服务人才。高端服务业是舟山当前最大的产业短板,随着金融、保险、仲裁、高端航运、国家交流、邮轮游艇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

三、舟山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舟山自贸区人才需求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舟山群岛新区的人才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不能满足舟山建设自贸区更高开放水平的要求。人才发展总体环境欠佳,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当地高校人才培养对地方经济的人才支持有限,在为服务舟山自贸区建设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专业结构不合理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是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的,所以设置的专业也应紧扣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舟山的高校在专业设置时应统盘考虑舟山自贸区建设对人才的特殊需要。但从现状看有些专业人才相对过剩,而与自贸区需求相对应的某些专业却未设置。从本科层次来看缺少规划、金融保险、税收、海事管理、海关管理等专业;从高职层次来看缺少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船舶管理、船舶检验、港口机械应用技术、高端服务等专业。与自贸区建设密切相关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也相对缺乏。专业结构设置不尽合理且分布狭窄,势必会制约高校的长期发展和自贸区建设。

(二)人才培养模式统一、评价体系陈旧

尽管地方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模式已经多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也已有不少成果。但是由于受到当地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制约,地方高校的财政支持、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各方面都不能与部属大学相提并论。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中没有及时根据本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定位,而是盲目跟从整齐划一的普通高校教学评估方案指挥棒走或照搬别人的模式。这势必会导致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设置等大同小异,偏离了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同时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陈旧,与市场需求所匹配的要求脱节,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与地方缺少联动协作,服务地方发展优势不明显

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不容忽视。其一,与地方缺少联动协作。一方面,高校对学生知识的传授统一化、大众化、理论化,没有紧密联系地方经济、社会、人文,针对性不强;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地方实践基地缺乏,理论与实践脱节;未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企业等人才资源,使之参与到高校的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中来。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人才就业环境的培养与营造不够开放、不够宽松。不够重视本地高校培养的人才,过于追求外来人才和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导致本地高校优秀毕业生流失。其二,由于区域因素影响与高校办学理念创新局限,地方高校在专业建设中更多秉持大而全的思维方式,对自贸区建设中急需的几类人才缺乏相应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划,直接服务自贸区建设发展需求的专业发展滞后,服务地方发展优势不明显。

(四)师资队伍建设重学历职称结构,轻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地方高校因办学层次提升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侧重于教师学历学位的提升,对教师的培养侧重于选派教师去国内重点大学或海外高校访学进修而忽视去企业一线实践、挂职锻炼。大部分教师从高校再走进高校,没有任何一线基层工作经验,更没有在地方相应职能部门锻炼的机会,实践知识缺乏。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从理论上来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培养的学生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和地方经济发展实际需求脱节,不能有效地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和需求来培养人才。

四、舟山地方高校服务自贸区人才培养路径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应该主动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舟山的地方高校应该紧紧抓住舟山建设自贸区的机遇,了解自贸区建设所需要的各个行业人才的需求状况、结构现状,有效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探索实用性和创新性兼备的人才培养路径。

(一)转变办学观念,找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服务求发展。

针对舟山自贸区建设的要求和特点,舟山自贸区急需的国际贸易、港口航运、能源、海关监管、海洋科创、金融、法律法规及高端服务等各类人才,舟山地方高校要在依托本校现有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舟山自贸区对各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对现有专业及课程设置进行评估、完善和调整。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通过学校设置的课程,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理论知识,更能从中获得实践技能,为学生能成为服务舟山自贸区建设的应用型人才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凝聚学科特色,实现学科与产业互动。

地方高校要在调查分析舟山自贸区发展方向及目标定位基础上,研究国家已出台的“十三五”规划、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规划等,同时对比分析其他国内外自贸区的建设经验,深入企业调研舟山新区经济转型情况,特别是对从事能源、海洋新技术、大宗商品交易、现代航运服务、金融配套等企业在发展现状、难点问题、政策需求、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舟山自贸区发展的相关重点问题。进一步完善专业方向,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舟山自贸区发展需要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具备适应舟山自贸区发展需求的专业知识,为从业后的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要在完善学科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办学,逐步形成“学科—专业—产业”链。此外,舟山地方高校还可根据舟山自贸区发展要求,开展相应资格认证和岗位能力培训等特色项目。

(三)加强合作与平台建设,切实服务舟山自贸区。

依托高校建立自贸区研究机构是上海等地自贸区建设的一项成功经验,但从实际运行反馈的信息看,也存在学术味过浓、“不接地气”等问题。舟山本地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研究力量优势,借鉴其他自贸区经验,结合舟山自贸区的发展实际需求,定位地方高校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谋划组建舟山自贸区研究院等研究智库机构。要以应用型智库机构而非纯学术研究机构为定位,和政府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充分合作,将舟山自贸区研究院建设成为既能为发展决策服务,又能培养大批实用型自贸区人才的重要平台。同时大力推进高校科研成果向地方的转化和运用。

(四)内培外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背景。针对目前舟山自贸区复合型、专业化、国际化人才的短缺现状,地方高校特别需要配备一支创新型和实践型相结合的师资力量,在专业培训、岗位培训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保障。加强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挂职锻炼、专题调研等形式,为师资力量提供丰富的社会锻炼平台,同时也邀请政府、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国内外高级专业人才到学校授课,提供指导、分享心得、交流经验。逐步建设一支既具有坚实专业知识和科研水平,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

在加强内部培养同时,要完善师资引进政策,积极引进优秀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具体来看,一是要完善高校师资的引进环境,在住房条件、医疗保障、落户、子女教育等方面做好切实保障;二是要不断优化选拔高校人才的任用机制,实现高校各类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要建立完善各类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四是要制定柔性的师资流动政策,积极促进舟山各大高校之间的师资交流与人才合作,为人才流动消除体制上的障碍,尊重人才自主选择权,创新智力引进形式;五是提高外地教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地方高校要积极营造包容的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各方人才来舟山高校发展营造一个宽松、开放、自由的环境。

舟山自贸区的建设对于舟山地方高等教育而言,既是一个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又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应统筹兼顾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和自身优势学科专业发展的内部需求。在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实现对每一位高校学生的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从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储备。

[1]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O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7):1-6.

[2]周世锋.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解读[J].浙江经济,2013(6):12-14.

[3]宋兵.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获批[J].中国远洋航务,2016(5):21.

[4]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J].新长征,2013(12):18-23.

[5]刘良群.上海自贸区:国际经验与对策制定[J].国际人才交流,2014(5):52-53.

[6]陈昊,王军.上海自贸区发展进程中的金融改革与银行业发展策略研究[J].2014(6):86-90.

[7]郑新立.将舟山建设成为我国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J].全球化,2013(4):30-38.

On Talent-cultivating Path of Local Universit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Zhoushan Free Trade Zone

QIU Jiejie
(Do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4,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on of Zhoushan Free Trade Zone,this paper,based on function of Zhoushan Free Trade Zone,analyzes not only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the process of its construction but als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Moreover,this paper advanc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build talent-cultivating path of local universities for Zhoushan Free Trade Zone so as to achieve the optimization for the local university to serve Zhoushan Free Trade Zone.

local universities;talent cultivation;Free Trade Zone;path

F127

A

1008-8318(2016)06-0041-04

2016-10-10

舟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6年度舟山市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服务舟山自贸区建设路径研究”(编号:201649)。

裘洁洁(1979-),女,舟山定海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人才专业建设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