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雾霾的科学与人文

2016-05-16徐迅雷

民主与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樟柯颗粒物气道

徐迅雷

“雾以吸为贵”,这是北京人自嘲雾霾的话。在京城雾霾一下子橙色预警、一下子红色预警的日子里,有消息从杭州传来:中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阐明超细颗粒物诱导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的一种新机制。新华社报道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课题组研究人员,不久前通过高倍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只有头发丝1/500到1/100大小的超细颗粒物,能够经过内吞进入人体气道的上皮细胞,在细胞内沉积形成黑暗颗粒,由于这些超细颗粒含有大量无机碳、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很难被细胞自噬降解,导致气道炎症和粘液的大量分泌,最终引发慢性呼吸道疾病。

这番科学解释的话,说明了细胞自噬行为与雾霾导致的气道疾病之间的关系。简单说,这就是中国医学科学家最先发现了雾霾致病机理。

有关统计表明,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每年遭受100个以上的雾霾天,这些雾霾天的PM2.5浓度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指南的2到4倍。 面对越来越猖狂的雾霾,全方位的治理是必须的,政治、经济、社会、科学、人文缺一不可。雾霾会致病吗?雾霾会导致肺癌吗?此前一片争议,需要给出科学验证、科学理论。雾霾能致病,那么就得找出其致病机理,从而“对理制药”,实现“对症下药”。专家说,“一旦针对细胞自噬相关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获得成功,将给广大雾霾受害者带来福音”。科学治疗雾霾导致的疾病,同样属于“科学治霾”中的一页。

事实上,由大气颗粒物导致的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已影响到全球逾10亿人的生命健康。雾霾中含有大量颗粒物、细微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它们不仅易附带重金属、微生物、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 输送距离远,尤其是细微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极易被人体吸入。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世界癌症日”前夕发布了《全球癌症报告2014》称,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令人不安地增加,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在肝、食道、胃和肺等4种恶性肿瘤中,中国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肺癌仍是最普遍和最致命的癌症,其中中国约占此类病例的1/3以上。从这些数字看,科学治癌任务是如何之重。

“科学治癌”的背后,离不开分析原因,进行“科学治霾”。我们所说的“科学治霾”,是为了让雾霾治理更精准、更到位、更有效。有报道说,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的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氮掺杂有序介孔石墨烯。因其具有极佳的储电性能,可用作电动车的超强电池:充电只需7秒钟,即可续航35公里。当汽车尾气成为重要雾霾源头之时,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使用率,是一条重要的治霾路径。如果超强电池来了,那当然是新能源汽车的福音——当“7秒充电能开35公里”变成现实,无疑会让更多人愿意使用以电力为动力的汽车或自行车。

伴随科学而生的,是人文。人文是人的态度,具体到雾霾,当然就是对雾霾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自由放任,还是积极治理;保守治疗,还是创新应对;应付治霾,还是科学下药;以GDP为本,还是以人为本,人文决定了大方向。治理雾霾、保护环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者缺一不可。

然而很遗憾,人文品格人文精神的缺失,在某些人那里已经严重到匪夷所思、无以复加的地步。由贾樟柯导演、国际环保组织出品的电影短片《人在霾途》年初在全球线上发布,影片通过两个家庭视角,呼吁全社会一起重视和改变污染现状。贾樟柯说,“在拍摄过程中,有一个最吸引我又最让我震惊的情况是:即使在雾霾笼罩的日子里,人们依旧在自然地生活”。这样对雾霾熟视无睹也就罢了,更恐怖的是保护雾霾。2015年12月1日,贾樟柯发了一条微博:“去年拍环保广告,胡同里突然冲出几个大妈大爷,高声嚷嚷:‘他们在拍咱们的雾霾,快把摄像机扣下来。也很恐怖。”“咱们的雾霾”,不许拍、不许说、不许曝光,否则就“把摄像机扣下来”,还理直气壮、义正词严,这样的“联防联控”,何止是恐怖?!

有个青年网络作家,日前发表长篇宏文,拐弯抹角地为雾霾辩护,拿一串似是而非的数据来说明中国的雾霾和癌症都不严重,雾霾和癌症没啥干系,严厉斥责“西方夸大中国的雾霾问题”,“北京无论如何算不得空气污染的排头兵,但在西方所谓的国际舆论上,中国和北京却永远是众矢之的”云云。个中逻辑是:爱雾霾等于爱国、批雾霾等于卖国。这简直比那些从胡同里冲出来大喊“快把摄像机扣下来”的大爷还大爷。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说的是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但在有的人那里,却成了“尊重雾霾”“人霾合一”。

(作者为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

猜你喜欢

樟柯颗粒物气道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浅谈冬奥会前期朝阳市空气质量及细颗粒物变化及成因
法国电影资料馆举办贾樟柯作品回顾展
情义
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测定大气颗粒物的甲胺类及其氧化产物
气象条件对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分析
第二届青葱计划启动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道高反应性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