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应急管理能力研究

2016-05-14吉婷婷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

吉婷婷

摘要:突发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客户需求的多样性,以及供应链自身的诸多不确定性,直接影响着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因此,供应链应急管理能力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供应链事前应急准备能力、事中应急处理能力和事后应急善后能力三个方面系统的分析了供应链应急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为完善供应链应急管理理论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供应链应急管理;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引言

现代社会里,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增加了供应链上的风险,威胁着供应链的安全。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供应链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JIT、敏捷制造及快速供应等现代供应链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大范围应用,企业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浪费。但另一方面,这些管理方法也使得很多企业的供应链严重缺乏弹性,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导致供应链系统的混乱,引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供给与需求的巨大波动,甚至会引起供应中断。这会导致供应链成本的急剧升高,顾客服务水平的下降,最终可能导致供应链系统崩溃,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生存和发展都将受到威胁。因此,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供应链环境,如何提高供应链应急管理的能力,对突发事件下的供应链进行有效的应急管理,对于保证供应链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供应链应急管理能力的研究现状

(一)供应链应急管理策略是提高其应急管理能力的关键

傅克俊等认为,可以从供应链弹性以及鲁棒性这两个方面来研究。黎枫,徐道明通过对不同类别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管理策略进行研究,总结出可以从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分别考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Tang针对塑造供应链弹性提出了战略库存(Strategic inventory)、柔性供应(Flexible supply)、延迟制造(Postponement)等具体的策略。Hallikas J.等发表了在复杂网络环境下对供应链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的方法。总结这些学者的观点,供应链应急管理就是当供应链系统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出现干扰因素,并对供应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产生重大影响,使得原来的计划不再最优或不可行的时候,供应链主体会对原来供应链环节进行相应的修改,将系统的损失降到最低或保证利润最大,保证系统能平稳运行,并在危机中寻求发展机遇。

(二)供应链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倍受关注

覃艳华等认为,提高供应链应急管理能可以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出发。孟翠翠等阐述了鲁棒优化法的应用,并调整了柔性应急能力问题的优化目标。吴维军分析了提高突发事件下供应链应急管理能力的方法。于辉认为,企业不仅要强调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处理过程,也应当注重事前的预防准备工作和事后的善后恢复工作。因此,事前,事中,事后应急管理的组合才是完整的应急管理框架,应从这三个角度着手来提升供应链的应急管理能力。王春兰认为可以通过许多方法来提高企业供应链应急管理的能力,并结合于辉老师的“事前、事中、事后应急管理”研究框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类。

三、评价指标构建

(一)供应链应急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文章在于辉老师“事前、事中、事后应急管理”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将影响因素分为三个方面,即事前应急准备能力、事中应急处理能力和事后应急善后能力。

1. 事前应急准备能力。事前应急准备需要企业在理论、资源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其步骤主要有:认识突发事件并对其进行分类;杜绝潜在突发事件;制定各类突发事件的相应预案;在员工中普及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知识。本文总结事前应急准备能力可以通过弹性策略法、鲁棒优化法、决策树法和随机优化法来得到提高。

2. 事中应急处理能力。突发事件具有紧急性和危害性,这要求企业决策者做决定要及时、迅速。在做出相应决策之后,企业要及时实施相关应急预案,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另一方面,企业不仅要积极快速的应对突发事件,还要善于发现突发事件带来的机遇,在困境中谋发展。本文认为企业的事中应急处理能力可以通过干扰管理、博弈分析和局内决策法来提高。

3. 事后应急善后能力。应急善后处理的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应急预案的评估工作、应急预案库的更新完善工作。而突发事件善后工作主要包含:制定供应链恢复计划并执行恢复工作,让企业以新的状态平稳运转。同时,成立一个评估小组,对整个应急管理方案的实施做出客观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更新应急管理预案,进而优化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

(二)供应链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供应链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在科学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如下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前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确定每项指标的权重。文章在研究过程中编制了专家调查问卷来获得客观的评价结果,经过专家两两比较各项能力的重要程度,最终形成判断矩阵。并对判断矩阵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及对应的特征向量。

四、 实例分析

D公司是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公司,生产汽车液压系统,主要面向国际市场销售,部分产品面向国内市场,整个产品供应链涉及企业多且广,因此该公司的供应链应急管理能力十分重要。

本节在前文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分层次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最后得出总的评价结果,结合D公司作为实例对文章的观点做出实证研究。

首先,建立评价指标的评语集, 设 V=(v1,v2,v3)=(良好,一般,较差),设定分值分别为5分,3分,1分。并邀请20名专家结合案例对D公司的供应链应急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评判,将他们的评判结果整理如下表所示。

经过计算可以得到一级综合评价结果,如下表10所示。

通过一级综合评价结果可以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结合模糊权向量经过计算可以得到二级综合评价结果,如下表11所示。

通过以上的模型计算,得到以下结论:该企业的供应链应急管理能力,良好分为41.422,一般分为21.449,较差分为4.566。

结合上述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供应链应急能力评价的最终目的

全面考察企业的供应链应急管理能力,找出薄弱环节,制定相应措施,促进供应链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从上文中不难发现不管是该企业供应链的事前、事中还是事后的应急方法,其实施效果都不是很好,尤其是在事中处理突发事件时表现较为一般,这对于供应链的影响是较大的,因为事中处理应该做到越快越好。对此,企业应该加强事中应急方法的管理和完善,但同时也不能放松事前应急准备能力和事后应急善后能力的提高。

(二)为了全面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完善的供应链应急管理预案,在员工中普及相应知识,进行供应链应急管理方法的培训,健全并不断更新供应链应急预案机制。同时需要各企业优化合作伙伴的选择,建立供应链合作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机制,重点提高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以保证整个供应网络的健康平稳运行。

五、结语

首先,文章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总结出影响企业供应链应急能力的众多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能力的提高方法。

其次,构建了供应链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实例对D公司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最后总结出总的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企业在面临供应链突发事件时的管理重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最后,由于本文结合的案例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其企业性质具有特殊性不具有代表性,研究结果并不适用于其他企业,所以还有很多后续的研究工作值得我们去开展。

参考文献:

[1]傅克俊,胡祥培,王旭坪.供应链系统中的应急策略与模型[J].中国软科学,2007(05).

[2]黎枫,徐道明.供应链突发事件的应急策略[J].统计与决策,2011(12).

[3]Tang C S. Robust Strategies for Mitigating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2006(01).

[4]Hallikas J, Virolainen V.M.,Tuominen M, Risks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in network Environments:a dyadic case stud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es, 2002(01).

[5]Hallikas J,Karvonene I,Pulkkinen U, etal.Risks management Processes in supplier networ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es,2004(01).

[6]覃艳华,曹细玉,宋巧娜.提升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策略[J].企业经济,2013(02).

[7]孟翠翠,季建华,李新军.基于柔性能力的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述评[J].软科学,2014(04).

[8]吴维军,潘敏.供应链联盟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路径选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5(01).

[9]于辉.供应链合作与企业应急管理[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10]王春兰.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2.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代理的供应链网络演化及其风险控制研究”(71001028)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
供电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研究
实用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S-H评估法)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专利权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民办高校绩效评价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