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上海影像中的电影肖似记号

2016-05-14衣凤翱

艺苑 2016年5期
关键词:符号学电影

衣凤翱

【摘要】 当记号与被其指示的对象之间有共同性质,即在某些方面二者具有相似性时,它们之间就构成了一种肖似记号关系,如电影画面与被摄体之间的关系。在电影中,肖似记号以影像的方式代表着作为被知觉物的形式,两者以不同的实体存在。电影肖似记号的相似性不是指画面与被摄体之间在形象上的关系,而是画面与在先就被文化化了的内容之间的关系。电影肖似记号构成的形式与内容间的相互关系是基于一系列陈述和推论中介的,并与编码语境和元符号话语相关。

【关键词】 电影;肖似记号;艾柯;符号学;上海影像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符号学以典型的跨学科研究姿态、以娴熟的文化语义分析技术深入阐释着人类生命之价值,匡正着人类生存之信仰。当记号与被其指示的对象之间有共同性质,即在某些方面二者具有相似性时,它们之间就构成了一种肖似记号关系。在电影中,肖似记号以影像的方式代表着作为被知觉物的形式,两者以不同的实体存在。电影肖似记号的相似性不是指画面与被摄体之间在形象上的关系,而是画面与在先就被文化化了的内容之间的关系。电影肖似记号构成的形式与内容间的相互关系是基于一系列陈述和推论中介的,并与编码语境和元符号话语相关。

一、电影肖似记号

肖似记号(icon)是皮尔士符号学中一个比较严格的重要记号概念,它不仅被用于电影符号学的研究,而且在现代符号学中广为运用。当记号与被指示的对象之间有共同性质,在某些方面二者具有相似性时,它们之间就构成了一种肖似记号关系,如电影画面与被摄体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往往表现在视觉层面上,因此,肖似记号成为电影符号学中的主要概念之一。如中国电影的上海影像中女性形象身着的旗袍,它作为一种肖似记号是旧上海女性生活的重要标志。

电影肖似记号的提出为研究被摄体和电影画面所再现的现实之间的类似性提供了理论基础。艾柯在《电影代码的分节方式》一文中十分赞成将一种可分解的双元选择的肖似代码(iconic code)作为影像中三层电影分节代码的基础。他的电影符号学研究是基于帕索里尼和麦茨的论述之上。在具体论述中,艾柯用“代码”取代了“语言系统”,他认为虽然这两个词在内涵和外延上并不具有对等性,但它们的表意都是通过组合关系实现的。并且这一取代也从理论上改变了电影“语言系统”由于纯类比而带来的混乱。这种取代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即由于每个代码都可以独自成为一种纯粹的状态,所以,可以用它来概括所有影片的表意规律及系统化现象。

肖似代码和肖似化代码是艾柯的10大代码中的重要代码类型。肖似代码被连接为修辞元、记号和意素。修辞元是知觉的条件,其内容包括主题—背景关系、光线明暗对比、几何量值等。它们被按照代码规则转换为图形记号。修辞元在数目上不是无限的,也不总是离散的。中国电影以极具怀旧特质的修辞元来构建上海影像。电影《长恨歌》(2005)以片场、舞厅、酒楼、公寓、照相馆等封闭空间来营造怀旧情境,将灯光、布景、家具等赋予强烈的形式感,以营造一种怀旧与致敬兼具的上海影像修辞元。导演关锦鹏通过对上述修辞元这一直觉条件的运用,构建了一个有些纸醉金迷或者颓废的旧上海影像。这不但是一种美学上的取向,更彰显了王琦瑶当时那种生活的质感,迷人至极。可见,极富海派文化特质的修辞元不仅可以产生场景气氛效果,彰显着影片的叙事主题,更重要的是由海派文化元素构成的修辞元是观众领悟影片意味的知觉条件。记号表现为非离散性,并作为一个图像连续体的部分存在。其内容包括通过惯习性手段成立的识别意素,如鼻子、眼睛、天空、云彩等;还包括“抽象模型”、象征符号,对象的概念图式,如用具有放射线的圆圈表示太阳。中国电影的上海影像中以外滩建筑群表示上海、以东方明珠作为上海改革开放的标志等。意素常常被看作“形象”或“肖似记号”,如一个人、一匹马,它应当被看作是一种个别性语言表现。因为,在电影中它常常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肖似性短语,如电影中的一匹马,观众就会理解为“有一匹马侧立着”或至少是“这里有一匹马”。从这种最简单的意素编码中可见,肖似代码只在意素层次上起作用。并且,它可以在意素的语境中被识别,这成为我们理解电影的关键。肖似化代码能使含蓄意指更加复杂,使意指成为更具文化化的意指,如一个人可以是一个国王,一匹马可以是赤兔马。

二、电影肖似记号的信息内容

在电影中,肖似记号以影像的方式代表着作为被知觉物的形式,两者以不同的实体存在。肖似记号基于与被知觉物运作方式的一致性,使我们可以预测到两种不同现象所共有的结构。艾柯在此采用了一种彻底的二元制原则。他认为大脑的活动跟计算机类似,将每一种连续的东西分解为一系列不连续的二中取一的选择。基于马丁内所谓的不同音素间的“安全边际”的问题,在讨论视觉语言二元制的问题时,我们出于实用目的而可以从一个挂钟上知道时间,尽管我们不可能从知觉上感知两根指针的移动,但出于某种目的我们可以精确的说出时间。正像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电影画面时,由于色彩的混合很难明确区分某一种具体的颜色。所以,目前还有一些东西仍然未能将其归结为离散的、数字式的、纯区分式的一类。而只能将其作为模拟式的、连续的、非具体的、理据性的、自然的“非理据性的”形象呈现的东西。

由于肖似代码不同于天然语言那类强代码,它存在时间较短暂,并且受到有限的团体和个人选择的限制。所以,肖似代码是一种弱代码。在肖似代码中,一方面,可予选择的变体在肖似代码中比真正适当的特征更重要;另一方面,可予选择的变体受到惯习化作用的影响较大,并将随其而变。正如中国电影对上海影像中旗袍含义的阐释,这与旗袍文化的嬗变密不可分。旗袍起先作为一种色情服饰出现,但在现代西方文化高速渗透的殖民地时代的上海,它与海派文化迅速融合,并被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海派文化所吸收,旗袍自然从妓女身上转移到良家女子身上。

将肖似代码区分为它的一级分节的诸成分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它是一种并不相当于天然语言中的一个词的东西,但仍然可以将它看作为一种言语。如在电影中出现了一匹马的形象,其实并非就是仅仅意指“马”本身,而至少是意指“一匹白马站在这儿”。同样,正是基于此,中国电影的上海影像中的女性形象释义才出现了都市娼妓、都市新女性等美学内涵。路易·普里托的研究表明是代码使意素惯习化,而意素则不能被分为较小的分节单元,代码可以被分为一级分节或二级分节。天然语言有双层分节,艾柯发现视觉语言具有三层分节,即修辞元、记号和意素。可通过修辞元的连接方式检查色调及线条角度的变异以区别出不同的抽象绘画;并且这些变异都是有意义的,不同形式的变异必然对应着相应的语义变异。按照记号分节,我们可以把一条线或图形看作是具有作为所指物的一个或一组外界对象,如将一个椭圆加上椭圆内一点看作眼睛。运用意素连接可以将诸成分构造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如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一张脸。

三、电影肖似记号的作用机制

艾柯在他的《符号学理论》一书中批评了莫理斯对于肖似记号所下的定义过于简单。电影画面与被摄体之间图形的相似性实际上是一种“转换过程”。按照这一转换过程,电影画面上的一点将对应着现实中被摄体上的一点,且这种转换基于一种文化惯习。按照艾柯的观点,电影肖似记号的相似性不是指画面与被摄体之间在形象上的关系,而是画面与在先就被文化化了的内容之间的关系。类似性意指作用的发挥是基于观众与导演心理上的被码化的预期系统的一致性的,即观众通过这种预期系统可以进入导演的“语义世界”,进而理解肖似记号系统的意指内容。对中国电影中上海影像肖似记号的解码无疑建立在观众对海派文化的理解基础上。

按照艾柯的观点,电影中的相似关系不存在于画面与作为实体的被摄体之间,而是存在于画面与被摄体文化惯习之间。图式化的表现因此复制了另一图式化表现的某些特征。电影肖似记号所依据的肖似代码就是在电影画面和观众与导演心理上已编码的知觉单元之间;或者在电影画面系统的一个适当单元和一个依赖于知觉单元的在先被码化的语义系统的适当单元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电影的上海影像中,旗袍作为揭示旧上海女性思想的最重要肖似记号,它无疑是一个带给观众最多想象的符号。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殖民地时期的上海女性开始领悟到“曲线美”,并对旗袍不断改进,推陈出新。西方文化对海派文化的影响便被缝在了旗袍上。在中国电影的上海影像中,对旗袍的解码依赖于观众与导演对海派文化下旗袍语义读解的契合。

电影肖似记号的作用不是存在于电影画面和被摄体之间的物理性之间,而是基于一种文化惯习。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肖似记号的形象与对象不同,只要存在肖似性印象的“构成条件”,也可以起到肖似性意指的作用。造成肖似性印象的条件是一种相当于本文的东西,而非相当于记号的东西,这个条件就是肖似代码。电影肖似记号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之中的,离开了语境,记号就不再是记号了。对中国电影的上海影像中旗袍的解码离不开海派文化的语境,它是海派文化开放性、包容性的象征性符号之一。悄然贴着东方女性身体表面的旗袍,是她们温文尔雅品格的象征;柔软丝质的质地是她们柔滑细腻皮肤的表达;贴身的裁剪又凸显了她们优美的身体曲线。旗袍的语义更在于它的革命性意义,即它向东方女性发出了身体解放的号召。可见,肖似记号的肖似性只是它作为记号的条件之一,此外还需要语境等其它辅助条件。一切记号的意指功能都是在多重条件下成立的,语境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常当同一实体有不同记号功能时,其便分属为两类记号:一种是“印迹”(imprint),一种是肖似记号类。前一种既是指号也是肖似记号,后一种只是表示者在外形的某一方面与所指对象具有相似性。电影肖似记号一般情况下就属于一种“印迹”,它是按惯约方式被编码的,正是由于它基于先在经验,因此具有理据性。电影《胭脂扣》(1987)、《花样年华》(2000)等故事发生在香港,但影片深处却若隐若现地浮现着上海影像的特质。这与导演极富海派文化“印迹”的编码技巧密不可分。可见,电影肖似记号构成的形式与内容间的相互关系是基于一系列陈述和推论中介的,还与编码语境和元符号话语相关。

参考文献:

[1](法)麦茨,等.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M].李幼蒸,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王志敏.电影美学分析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

[3]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符号学电影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写在“生命符号学研究”前面的话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我们存在于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