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历史细节,开启学生心灵的旅程

2016-05-14陆春萍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6期
关键词:蒋介石和平细节

陆春萍

很多学生对于历史课都没什么好感,大量枯燥的学理知识充斥书本,抄记笔记、题海战术弄得他们头昏脑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历史细节的描述,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为历史课赋予生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认识,让历史课为学生开启一场直抵心灵的旅程。

一、还原当时历史真实细节,赋予历史真正的生命力

历史细节就是历史的细枝末节,是构成历史事件的最小单位。教师应当精心搜集资料,把生动翔实的细节展现给学生。例如讲重庆谈判,笔者从教材上那张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着手:同学们,这张照片是毛泽东、蒋介石两位风云人物一生中唯一的合影。我们的教材为什么要放这样一张照片在这里呢?其实照片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意义。抗战胜利了,国民党要坚持他的“法统”地位,共产党要的是“和平民主团结”的联合政府。于是坐下来搞重庆谈判,双方斗智斗勇,心里都装着一条:争取民心。蒋介石老谋深算,他心里打的如意算盘是现在利用商谈和平来要挟共产党,毛泽东绝不敢来,但要是你不来,那就等于对全国人民宣布是共产党要打仗,我蒋介石是善良无辜、热爱和平的。于是老蒋连发三份电报,邀请毛泽东前来重庆参加谈判,(电报原文通过制作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你看老蒋在电文中的用词“恳切”“不甚悬盼之至”,在老百姓面前做足了戏,可却派军队加紧接收日军投降物资、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同时还在美国支援下训练军队、准备内战。

“毛泽东怎么办呢?”(学生兴趣高涨,高声回答:来。)

毛泽东不仅来了,还准备了全套谈判方案,既然你蒋介石假惺惺地谈,那就跟你好好谈谈,你不是想尽快发动战争么,就给你拖时间,我的和平提案,你签不签。我到你重庆来,全国人民都是知道的,蒋介石反而陷入了被动。毛泽东在照片上的笑容是有信心的、凌然正义的,不知蒋介石是否明白那会儿他已经输了?

通过还原当时历史的细节,让学生对重庆谈判的理解水到渠成,这样就拉近历史和学生的距离,使历史从书本上“站立起来”,成为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真实生命体。

二、选择蕴含道德情操的细节,给学生心灵爱的滋养

历史是一个民族心灵的皈依、精神的宝库,徜徉在历史这座辉煌的殿堂,你会看到游荡在其间的民族灵魂,领略到各种高尚的精神品质。

例如:讲两极格局对世界造成的影响,我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了美国越战纪念碑的图片,语气沉重地对学生说:“这是从空中俯瞰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好像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这无法愈合的伤痕。人们参观时,从两边缓缓而下,好像走进历史,触摸黑色花岗岩上5.7万美国阵亡军人的名字,又从中间缓缓而上,回到现实……纪念碑的设计者林璎说:‘就在你读到并触摸每个名字的瞬间,痛苦会立刻渗透出来。我的确希望人们会为之哭泣,并从此主宰着自己回归光明与现实。”最后,再用幻灯片打出一行字幕作为结束语:祈求和平和光明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课结束了,但学生久久不能平静,他们内心情感汹涌,感受到战争的罪恶和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选择这些蕴含感情因素的历史细节时,可以拨动学生心底那根柔软的弦,与历史人物产生情感共鸣,给学生的心灵以爱的滋养。

三、捕捉历史深处的哲理细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漫漫历史长河流淌的间隙里,一些细节常常闪烁着不易捕捉的光芒,其背后蕴含着很多哲理,它引导我们走进历史的深处,激发我们对历史的思考,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和火花。例如讲改革开放时,多数人都是把目光聚焦到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令人骄傲的经济增长势头。极少有人关注到改革开放的另一面。改革开放在带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一些配套措施仍在建设中,我们的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峻等等。课堂中,我带领学生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放进世界历史的经纬中。“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燃烧工业煤,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给英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那时英国的工业中心城市曼彻斯特四处浓烟滚滚,污水横流,发出刺鼻的味道。城市下水道住着贫苦潦倒的工人,社会分化,矛盾尖锐,人们道德败坏……小说《赌场》中描述了100多年前的美国也存在有毒猪肉、毒香肠,整个社会道德滑坡,跟我们今天的中国是不是非常相似呢。虽然我们现在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地思考,现代化,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一路坦途。”

细节是历史魅力的源泉。因此,典型而关键的历史细节能让课堂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可以掘深拓宽历史,实现微窗眺远景;也可以让历史课堂因势借力和转型换态,把历史细节熔铸成灵动课堂的“合金”,不断展现历史的多面风采。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汾湖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蒋介石和平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