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错别字离开学生的意识世界

2016-05-14柴如峰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6期
关键词:用字错别字汉字

柴如峰

写错别字可算是学生的“常见顽固性疾病”,由于学生的认知不精确、学态不严谨、注意力不集中、错误的思维定式等原因的影响,一些汉字使用不规范的习惯便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学生写错别字的“发病率”非常高,在学生的各种作业本上处处可见错别字的身影。尤其是在学生的作文试卷上,错别字现象更是品类繁多,在数十张学生的作文卷中,几乎找不到一篇没有错别字的作品,少则三五个,多则好几十个。错别字的出现反映出学生文字识记和运用能力的缺陷。怎样才能让错别字离开学生的意识世界?这个问题光靠学生的单方努力是远远不能解决的,需要教师的有效辅助治疗介入。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建议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鼓励学生做规范用字的有心人

汉字是中国人学习、生活、交往、表达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应试分数,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古往今来,有许多的实例可以证明错别字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为了能让学生做规范用字的有心人,我经常向学生讲述“白字先生”“一字千金”“一个偏旁毁了一座城”“切除食(十)指”等故事,提醒学生认识到修正错别字习惯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经常请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每课生字,或者把历次考试中学生易错的字进行重点讲解,或者进行正误字对照训练活动;课余时间,我倡议学生积极参加摘抄美文佳句活动;批改作业时,只要发现有错别字我便标注横线,让学生查字典纠正……在学生的心里我是一个“眼里不容错别字”的老师,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改错意识逐渐形成,规范用字的能力逐渐得到增强。

二、想方设法让学生的笔动起来

许多学生错别字习惯的形成与学习惰性相关,学生平时不爱动笔写字,写字的初衷大多是完成教师所留的各种作业,很少有主动去修正错别字习惯的人。“重复就是力量”,认知汉字光靠眼去走马观花是不能牢牢识记于心的,必须辅以反复地写、反复地练。为了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和规范用字水平,我们班试行了每日小楷展示活动,每日小楷的书写内容倡导以语文课文为主,学生也可自定。我们在教室外墙上挂了一排粘钩,用于悬挂学生的每日小楷,欢迎全校师生观看和评点。为了加强学生的作文创作能力,我们班每周都布置一篇作文,教师评阅后,再在班级内进行交换阅读,也请各位同学模拟教师身份在他人作文上写上阅评意见。我们班每月都要制作一期“语文知识手抄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想和方式搜集圣人先贤事例、成语诗词、学习方法、读书心得、好书介绍、美文佳句、哲理格言等与语文相关的知识,制作手抄报共享于其他同学。我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的手脑都动起来,学生在不断地写作、创作过程中,汉字的认知和规范使用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有效提高。

三、让学生争当“错别字纠察员”

“错别字纠察员”是我参照网络中“错别字门诊”“错别字医生”等称呼演化过来的一种称呼。我经常教育学生要争当“错别字纠察员”来强化汉字使用规范意识。“错别字纠察员”职责有二:一是为自己纠错,要把平时自己写错、易错的字集中书写于错字本上,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便要自学一遍,以减少自己写错别字的概率;二是帮其他同学纠错,尤其是在作文互评的过程中,发现并修改他人的错别字,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促进互帮互进良性竞争学习氛围。通过长时间的“纠察员”活动的实施,学生对汉字的观察和辨别力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四、积极开展文字创作活动

这些年来,我一直鼓励学生尝试打油诗和对联创作活动,这两种活动迎合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需要,学生都非常喜欢。每每在授课的空白时间,我便以课文主旨、学校生活、时事热点等为话题给学生出题,学生经过搜肠刮肚式的思考,形成了极富个性的文学作品,然后我们将之读出来、写出来,让全班同学共同玩味。为了让学生对创作活动保持持久的热情,我特别嘱托语文课代表对学生的优秀作品予以记录,如“Х年Х月Х日,某位同学创作打油诗《ХХ》,内容为……”每到学期期末我便把这些作品予以电脑排版,打印出来,编成我班的《文学作品集》发给大家留念,好的作品大家都喜欢争相阅读,学生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荣登《文学作品集》,因此在课余时间不断地翻查资料,进行“灵感”激发,编诗写联乐此不疲。这两种活动的创作过程无形中锻炼了学生文字综合能力,成为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催化剂”。

总之,识字、用字是每个人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最基本的能力,不写错字、规范用字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做到的事情。虽然克服错别字并不是易于实现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动起来,学生动起来,坚持不懈与错别字做斗争,一定会取得明显成绩的。

(作者单位:吉林省辉南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猜你喜欢

用字错别字汉字
容易混淆的词语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科技论文表格的编排要求(五):用线和用字
诗嘲错别字
错别字的自述
我与错别字
辽代避讳用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