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开放式教学,让数学课堂增值

2016-05-14翁惠明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6期
关键词:进率合数质数

翁惠明

开放性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向社会、家庭、学校等领域自然拓展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师更应该走出以往呆板无趣的教学课堂,不断发现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从而践行新课标提出的开放式互动教学。

一、巧妙构建趣味课堂,让开放教学绽放魅力

新型的课堂模式应该是开放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对等的高度上,实现平等交流,不要只是一味展现教师的威严。师生关系更应该是朋友关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并结合教材特点挖掘趣味因素,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境下参与数学探究,从而让数学探究绽放魅力。

如在学习《质数与合数》时,我采用了生动有趣的课堂模式,让全班学生每人拿一张数字卡(1-50),教师也参与活动。活动规则是这样的:卡片上的的数字只有因数1的站1队;卡片上的数字只有两个因数的站1队;卡片上的数字有两个以上的因数站1队。游戏开始了,课堂热闹了,有的学生自己一队,有的学生朋友找得多,最后,老师让大家共同观察一下,这些数被分为几类?学生很快发现被分为三类,而且只有一个同学是自己一队,它就是数字“1”。接着,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凡是只有两个因数的取名为“质数”(1和本身);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叫“合数”(3个以个因数)。此时,拿到1的学生急了,他问自己要被称为什么?教师趁机告诉学生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接着,教师让学生按1-50序号按序自己说,如:“我是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我是2,我是质数(是最小的质数)。”“我是3……”可以说,游戏活动融合了动手操作、分组合作、自由组合等形式,把知识探究与能力培养渗透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之中,实现了课堂的增值。

二、巧妙挖掘开放素材,让开放教学焕发活力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该提供与生活相关的素材,巧妙让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去。而在构建开放的课堂模式时,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开放式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理解知识之后进行再创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巧妙挖掘开放性素材,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结合生活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 一份书稿,甲单独打印需要8小时完成,乙单独10小时完成,丙单独打印,每分钟可以打印30个字。①甲、乙合作几小时可以完成?②甲、乙、丙三人合作,几小时可以完成?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解答,但在第一个问题的干扰下,第二题会有不少学生列式如下: 1÷(1/8+1/10+1/30)。讨论后发现算式错误时,学生就有疑惑:“老师出的题目也会错?”学习兴趣随之高涨。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改正题目的错误,并相互交流。这时,学生的思维如泉涌一般,提出好几种修改方案,如:①将第三个条件改为“丙单独打印需要15个小时完成”、“丙单独打印需要15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书稿的1/2”、丙的工作效率是甲的1/2。②在题中添上工作总量(书稿的总字数)。打印书稿是生活常见的事,教师巧妙融入开放式教学,它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局限于问题的答案只有一种的禁锢中,从而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

三、巧妙变换思维方式,让开放教学释放张力

常常会有学生问我:熟悉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会背几何形体的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但遇到一些问题,却不知如何下手,这是为什么?追根究底,思考方法不对。在开放式的思维理念中,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变换思考方式来解决的,比如说著名的曹冲称象,曹冲不直接称大象,而是通过称石头的方法间接得出大象体重。变换思维方式能让开放式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思维走向理性和深刻。

如记忆数学知识时,可以寻找内在的规律进行记忆。例如:记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率。因为常用的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小学阶段常用的单位,而不常用的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记忆)。又如,在解题时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如已知“A与B的比是3∶5”,可引导学生联想说出:(1)B与A的比是5∶3;(2)A是B的3/5;(3)B是A的5/3;(4)A比B少2/5;(5)B比A多2/5;(6)A是3份,B是5份,一共是8份等。

总之,在构建开放性的数学课堂模式时,教师要紧扣开放性的教学内涵,构建趣味的课堂模式,挖掘学习素材,巧妙变换思维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开放性课堂的探究乐趣,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在开放性的课堂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拓展,实现数学课堂的增值。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进率合数质数
奇妙的质数约定
怎么教让质数学习更有趣
“单位”换算想“进率”
千克和克
如何快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巧记质数
奇合数的构成规律研究
对素数(质数)一些特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