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科学生成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14严鞠萍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6期
关键词:预设科学过程

严鞠萍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课堂应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多元性的对话与交流,这就意味着教学将会产生更多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初中科学教师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在科学课程教学中使用生成性的教学模式,主要指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教师对教学思路和教学流程进行灵活地调整,让科学课堂不断地进行变化与生成,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通过在初中阶段实施生成性教学,不但能够促进每一位初中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能够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

一、构建教学情境,营造生成学习环境

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真实情感的感受与体验,要想科学知识的学习效果达到最好,则初中科学教师必须积极构建教学情境和营造生成学习环境,还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情景诱导。情景诱导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开拓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初中科学教师在对科学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内心情感为基础,通过相应的导入方式构建出科学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环境和生成学习环境,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并提升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浙教版初中七年级科学教材目录中,学习到第四章第五节的“物质的溶解性”时,科学教师积极创设以下情境:在10毫升清水中分别滴入NaCl、KNO5和Ca(OH)2,这三种物质溶剂种类相同,保持温度相同,但溶质的种类不同。在清水内将这三种物质充分溶解,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对与溶解性接近的词语,以此来理解溶解性的概念。这样积极构建教学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学习的参与度和兴趣,更有利于初中科学教师营造良好的科学课堂氛围。

二、进行弹性预设,奠定生成教学基础

初中科学教师奠定生成教学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在课堂教学前对科学课程的标准进行解读,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进行弹性预设。所以科学教师更好地实现弹性预设、奠定生成性教学基础的主要方式为: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后,科学教师再精心地进行弹性预设,使课程教学设计达到指定的目标,并对所要达成目标的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后果做出分析与讨论,以此为生成性教学储存足够的空间,使其充分发挥效能。如在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目录中,学习到第二章“牛顿第一定律”这一内容时,科学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准备好实验小车、碗、清水,邀请两位学生进行全班示范,把一碗水放置在小车上,保持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摩擦力。当碗与清水处于静止状态时,碗里的水也保持不动,当学生突然拉动这辆小车时,碗里的水因为固有的惯性往后方洒出;当碗与清水保持匀速运动时,碗里的水又保持了原有的固定状态。这时教师先抛出生成性问题,例如:为什么水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呢?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与预测,提出了“水与小车之间存在力或者惯性”,最后通过具体的研究证明,发现“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状态或者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强迫它改变了这种状态”。又如,当学习到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时,科学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好最近几天当地的天气与气温状况,并根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可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大胆推断与假设,即“明天的气温大概为多少度”及“未来几天的降水状况”。通过这样的弹性预设与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三、鼓励自主探究,培养生成学习习惯

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谨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和主体地位,主动引导与激励学生大胆提出高质量的生成性问题,并针对其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培养出生成学习的习惯。如在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目录中,当学习到“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这一课程内容时,科学教师可以“金属钠”作为例子,把金属钠放置在水面上,看到金属钠不但迅速浮起,而且快速熔成小球,发出一些微声响,这样的状态结束后教师再往金属钠上滴酚酞,发现酚酞迅速变为红色。这时科学教师可向学生抛出问题,如,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当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时,有学生会产生疑问,可能是生成的其他物质才使钠浮在水面上,科学教师便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开展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对产生的质疑进行自主研究与探索,然后再对学生生成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总结与提炼,把实践目标、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转变成全班同学共同的精神财富。科学教师树立这样的教学意识,不但会让教学环境民主化、和谐化和宽容化,师生之间处在平等地位,而且会营造一种轻松欢乐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有助于生成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促进互动交流,实现动态生成过程

生成性教学的主要来源便是科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和互动往来。在实现教学课堂动态的生成过程中,不仅仅是科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还可以有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向其他人发出信息等。课堂教学过程是科学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研究科学新知识、课程内容生成的过程,所以要求科学教师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和学习程度的变化,适时适当地调整好教学环节与教学进度,这样才能达到动态生成的目的。如在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教材目录中,学习到“摩擦的利与弊”这一内容时,科学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其中持“摩擦的利方面”这一观点为一大组,反之,持“摩擦的弊方面”这一观点为一大组,学生自主选择问题后通过小组讨论与团队合作的方式,收集并整理好关于摩擦力的实际案例与数据资料。科学教师再利用课堂中的10~20分钟,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演讲,底下的听众可随时提出质疑。通过这样的做法不但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感情,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和主体。生成性教学课堂的主体为学生,课堂环境是科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和位置场所,是灌满科学智慧与探究激情的综合性生成过程。本文就初中科学如何实施生成性教学提出了具体策略,即构建教学情境,营造生成学习环境;进行弹性预设,奠定生成教学基础;鼓励自主探究,培养生成学习习惯;促进互动交流,实现动态生成过程。除此之外,初中科学教师还应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课堂驾驭能力,依靠个人机智积极应对生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困难,为生成性教学提供足够的预留弹性空间。

参考文献

[1]葛先园.试论研讨焦点事件对培养法科学生生成性思维的重要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4:74-76.

[2]张德良,石萌,张峰,张小敬.回归武术之本真:再论我国学校武术课程设计[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02:137-142.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初中)

猜你喜欢

预设科学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科学拔牙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