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高声自远

2016-05-14王明志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6期
关键词:虞世南赞誉托物

王明志

蝉,俗名“知了”,恰如它的叫声。每逢盛夏,在北京大学校园里,凡有树的地方,就有蝉的叫声。起先是一个蝉的叫:“知了——”,接着就是整片林子的叫:“知了——”,东边的林子停了下来,西边的林子又叫了起来,此起彼伏,昼夜聒噪不止,天越热,声越大,叫得人心烦。

然而,有个初唐诗人叫虞世南,对此聒噪声却不烦,不仅不烦,还写了一首不“凡”的诗作,对蝉的聒噪声赞誉有加,题为《咏蝉》:“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此诗,堪称逆向思维写蝉鸣的一个创举。诗作的寓意深刻,笔法简约形象,使人耳目一新,而且备受后人尊崇、效法和关注。诗人不是为蝉而写蝉,而是赋予蝉以新的使命,托物于蝉,以蝉自喻,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籍”托。

虞世南是诗人也是官人,博学多能,直言善谏。唐太宗曾赞曰:“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足见其地位之高,声名之显赫。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他并不居高自傲,不把地位名气当包袱,而是谦虚谨慎,低调为人。他选择叫声让人心烦、长相不起眼的蝉,托物寓情,表现那清高悠远的政治智慧和官人气度。

《咏蝉》的关键词,是“居高”。为官之道,为人之道同样要“居高”,只有品德的“居高”才能有“饮清露”做到清正廉洁的可能,只有品德的“居高”,才能使好名声“流响”于世,赢得赞誉,而不必劳心去凭借外力。此诗,字面上看写的是蝉,其实表达的是作者为官为人的心声,而非蝉的叫声。

然而,古人有所不知,蝉在 “居高”“饮清”的高露洁之前,还有一段在枯枝败叶泥土下,走了出来的“居低”“饮汁”的艰辛而光荣的历史。没有这低,何言那高。这低是那高的阶梯,这低是那高的储备,这低是那高的蓄势。如生物知识所言,蝉经历了不凡的磨炼,才有本事把声音传播得那样高远。蝉,先是妈妈在树枝上打洞,把卵产在里面,然后落地而死,卵随枯枝败叶落地,钻进泥土,靠吸食树根的浆汁,蛰伏起来。因地域品种不同,蛰伏时间也不同,少者2~3年,长者十几年,最长可达17年。相当于学子从出生到高中毕业的时间。为此,有的地方还把蝉的这个特点,当作了高考作文写作的题目。

当然,我不想问考试成绩几多少?但我想知道,高考过后,如蝉“破壳”而出时,学子的一生将怎样“居高”而过,是否也要像蝉那样,攀上林木的制高点,铆足了劲,引吭高歌!“知了……知了……知了……”把生命的声光,尽情地远播。

读这诗,再听蝉鸣,我发现,知了的叫声里,充满激情、自信和奋争,从那从不知疲倦、精神饱满的叫声中,我仿佛听到了时代的呼唤,感到那世界性的竞争,“居高”就是要居那人才竞争制高点的高,要向蝉那样,拉开架势,振翅痛痛快快地大叫一场,我们已经等待得太久太久,我们正赶上大显身手的好时代,我们要尽情地歌唱。十年不飞,一飞冲天;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心怀梦想,我在高傲的叫声中成长,为成为共和国大夏的栋梁之材,我们豪情满怀。

居高,天外有天。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不想追寻考试分数的高低,只想问君:

天空没有痕迹,你是否飞过!天空没有遮拦,你是否叫过!

世界如此美好,你是否来过!如此美好的一生,你将怎样度过!

(作者系学子杂志社社长)

猜你喜欢

虞世南赞誉托物
被赞誉有什么坏处
春夜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追根溯源写生活 托物言志抒情怀——王桂臻老师小写意花鸟画欣赏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咏萤火
托物言志的作文怎样写
奇闻趣事
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重点项目实施普受赞誉
“五手”是群众对“五老”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