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探析

2016-05-14张慧琪

科技资讯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党建考核

【摘要】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存在不够重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组织生活不能有效开展及内容和形式缺少创新等问题,我们在严格把关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发挥制度制约功能,丰富党员教育管理载体及途径,并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以学生党建带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党建;考核;创新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c)-0000-00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党员规模也随之大幅增长。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重发展、轻管理”等现象,笔者通过对我校100名文、理、工等学科本、研究生党员(其中有效问卷96份)进行问卷调查,对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实践进行探讨及思考。

一、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有85.42%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对正式党员加强后续教育,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都认为对学生党员很有必要进行继续教育;但是当问及本校对正式党员的教育重视程度时,71.88%的同学表示学校很重视,有实效;另有28.12%的同学表示上级要求时就抓一下或针对性不强或要求不严、管理松懈等,可见,从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

(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根据数据显示,只有55.21%的同学认为身边的党员很好的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另有近一半的同学认为不能起到明显作用或根本起不到作用;仅26.04%的同学认为自己对成为正式党员后的表现完全满意,认为完全符合一个党员的标准,62.5%的同学认为还有一定距离,不太满意,由此可见,现有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不能有效显现。

(二)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不能有效开展。有效开展组织生活是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及有效保障,但在现实生活中,高校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不能有效、正常开展。据调查分析显示,70.83%党员半年以内参加一次党员教育培训,25.02%的党员每年参加一次;当被问到所在的党组织能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58.33%的党员表示能坚持,36.46%的党员表示基本能做到。高校学生的组织生活大部分都围绕在推优、发展及转正等工作上,对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存在缺失。

(四)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缺少创新。在对是否愿意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时, 80.21%的同学表示愿意积极参加,但同时在对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时,22.93%的党员认为办法不多,措施不力,70.83%的党员认为内容陈旧,吸引力不强;新形势下,原有的、惯用的党员教育管理的模式已不能充分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亟需创新,高校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问题要坚持与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及青年一代的思想特征相结合,丰富教育形式,与时俱进,取得实效。

二、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

(一)教育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党员教育管理队伍中基本没有专职党务人员,大都是学生党员和辅导员构成,这些人中很多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生党建工作业务培训,有的自身刚转为正式党员, 无法形成系统完善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理论,缺乏相应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并且本身的学习工作又相对繁重,因而很难将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工做精做细做好。据调查显示,73.96%的被调查党员所在支部的支部书记由学生党员担任,10.42%被调查党员所在支部书记由辅导员班主任担任。

(二)党员自身先进性意识不强。随着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入党动机不够纯正,往往伴随功力主义思想,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党员的自身修养和思想觉悟。调查显示,55.21%的党员认为自身很好的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42.71%的党员认为起了点模范作用,但不明显;当被问及对党组织交给的没有报酬又占时间的工作任务时,仅有63.54%的同学表示积极接受,另有近40%同学表示会不情愿或找借口推辞;党员意识有所弱化,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先进性、模范性属性体现不够明显。

(三)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需要严格完善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以保证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党员先进性。据调查显示,仅有59.38%的党员认为学校对党员的民主评议效果很好,33.33%的党员认为效果一般;另有近8%的同学认为流于形式,没有效果;在对不合格党员处理的调查中,仍有近30%的党员认为不处理或很少处理不合格党员。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无法对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表现进行系统、客观、全面的考核与监督,不能将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发挥进行量化考核,致使学生党员对其自身的责任与任务不甚明确,另生党员民主评议普遍仅以党员互评、党组织评议为主,缺乏党外群众的监督。

三、创新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途径探究

(一)完善监督机制,发挥制度制约功能。科学合理健全的党员目标管理考核机制,能系统地对学生党员的综合表现进行显性与量化评估,是确保党员后续教育管理效果的关键,是有效提升党员先进性的内在驱动力。各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及学生党员特点,将党员标准具体化,从思想作风、组织生活、纪律观念、学习表现、职责履行、活动参与、群众基础及服务意识等方面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详细考核指标,形成 《学生党员考评明细表》,对党员的实际表现和作用发挥进行量化考核,另在考核评价过程中,要建立全面、立体的综合考察体系,如可开展学生党支部评议、班集体评议、寝室成员评议和任课教师评议等途径,加强群众评议,注重党内外群众的反馈意见。

(二)丰富党员教育管理载体及途径。要充分利用 “三会一课”教育管理平台,并注重努力挖掘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教育提升,提高党员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并不断开辟网络新载体,建立起党员教育、管理及交流的互动平台。目前我校的笃学网教育平台已基本完成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网上学习及考察,各基层组织还应搭建更多的如QQ群、手机报、微信、微博、短信党刊等网络平台,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构建网络教育立体新模式,将党员教育与专业教育、校园文化生活、时事热点相结合,吸引新一代90后党员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网络即时、快速的特征,发挥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建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基层支部的组织建设,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学习好”的要求,尽量挑选专业教师党员或辅导员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同时选拔,培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同时配置其他学生党员干部任支委,并同时注重发挥关工委、兼职组织员等党建队伍力量。同时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保证党员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水平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主要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②孔东,黄大威.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时代教育,2011(3).

③张学亮,高校学生党员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J].科技信息,2011(1).

④张日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1).

⑤贾敬远,四制并举: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作者简介:张慧琪(1981-),河南扶沟人,讲师,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党委秘书,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党建考核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