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如何编写幼儿童话

2016-05-14肖武

文教资料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肖武

摘 要: 幼儿童话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主要艺术形式之一,也是幼儿教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拟人和夸张是幼儿童话的灵魂,拟人让童话生动,夸张使童话神奇,编写幼儿童话必须对这两种艺术手段运用自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编写幼儿童话的步骤、方法和技巧,成为走上工作岗位必备的技能。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童话 编写程序

幼儿童话是指符合幼儿想象方式,以拟人、夸张等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富有幻想色彩的神奇故事。童话对于幼儿来说,就像是与现实生活并行的一个游戏世界。怎样编写幼儿童话呢?

一、拟定童话题目

题目是幼儿童话的眼睛,纵观幼儿童话的命名方式,大概可以发现有如下几种:

1.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黄狗和花猫》、《小白兔》、《丑小鸭》、《小红帽》)

2.以主人公的特征命名。(《勇敢的壁虎》、《善良的大象》、《戴眼镜的小猴子》、《不爱卫生的小猫》)

3.以文章的事件命名。(《小猪照镜子》、《蛇穿裤子》、《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

二、确立写作思路

创编幼儿童话大概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环境如何?

2.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小动物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

3.故事的结果怎样?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求:事情生动有趣,叙述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为了更直观地确立写作思路,可以用一个表格的形式直接呈现:

三、设计结构模式

幼儿童话的叙述方式基本定型,有固定的程式,可以归纳为三段式、层递式、循环式、对照式、连环式、连续式、串联式、包孕式、归谬式、梦幻式、历险式、奇遇式、寻宝式、漫游式、旅行式、双轨式16种模式。

下面我们就以三段式、对照式和循环式为例,对幼儿童话的结构模式进行阐释。

1.三段式

传统童话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常常采用重复性的叙事结构,其中最典型的是三段式。从角色设计的角度来看,三兄弟、三姐妹、三只熊、三只小猪等这样的故事随处可见,而从情节的展开过程来看,三段式也是被普遍使用的。如《灰姑娘》中灰姑娘三次从舞会逃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的皇后三次到森林加害公主等。

三段式的结构,强调的是反复的作用,它首先反映了民间文学口耳相传的流传特征,使读者获得一种经验上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与他们的心理期待相呼应,而情节在重复之中的系列变化使他们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如《去年的树》鸟儿先后向树根、大门和一个小姑娘三次打听树的下落,最后在煤油灯的火苗里寻到树的影子。

2.对照式

传统童话往往采用极端和对立的方式传达抑恶扬善的鲜明主题,以此描绘出一个清晰而又纯净的童话世界。如贝洛的《仙女》借助形象和情节的前后对比来结构故事,故事中的仙女为一对姐妹准备不同的礼物:妹妹只要张口说话,口里就会吐出一朵花或一粒宝石,因为她善良、可爱、美丽;而姐姐每说一句话,就会从嘴里吐出一条蛇或一只癞蛤蟆,这是对她恶毒、粗野、傲慢的惩罚。

对照式的叙事结构能够使童话表现出简洁明快的叙述风格,只是现代幼儿童话作家所注重的不是二元对立的道德判断,而是一种充满趣味的讲述风格,并且在差异中寻求融合,创设和谐、快乐的童话情境。如台湾作家木子的《长腿七和短腿八》。

3.循环式

循环式是一种首尾呼应的童话叙事结构,往往能够带来令人惊异的阅读效果。而且,这种结构在回环往复中所创造的叙事的韵律和节奏,特别符合年幼儿童的接受心理,充满游戏感。如美国作家阿诺德·洛贝尔《青蛙和蟾蜍》系列中关于“讲故事”的故事,就是运用了循环式的叙事结构,如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反复重复,造成循环式。又如《萝卜回来了》,小白兔送出去的萝卜转了一圈最终回到了自己这里,终点似乎又回到了起点。《想当太阳的小狗》,小狗由想当太阳、乌云、大风、土堆、水牛、绳子,最后还要当小狗,回到本原,告诉我们做自己,接受自己,才会幸福。

四、注重语言技巧

童话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个游戏空间,欣赏童话就是参与一个游戏,幼儿自身的言语真诚、稚朴、情绪外露、逻辑性弱,不会拐弯抹角。对于幼儿来说,用语言叙述童话应该是新奇又简单的,它不需要经过艰深的理解和逻辑推理,因此,专门为幼儿创作的童话往往语言简洁、明快,直接而富有动感。要创编出生动形象的童话作品,还需要注重四种描写。

1.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幼儿童话刻画人物的重要方式之一,童话人物的动作是其思想和性格的外在表现,通过细致描写人物的动作,就会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品格,成功的动作描写还可以推动童话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想当太阳的小狗》中“格尼尼依旧干劲十足,用尽全力吹啊吹,吹得海上波涛翻滚,地上树断草折,吹散了想要挡住它的一切。它这样高高兴兴地刮了好多天的大风”,把小狗格尼尼变成大风的激动和喜悦的劲头表现得活灵活现。《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中“魔法师听了这个消息,一下子扑向阿拉丁,搂着他的脖子,边吻他,边挥泪,一副悲痛怜惜的样子”,这一组动作描写把魔法师的阴险和奸诈表现得栩栩如生。

2.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是指对幼儿童话中人物的神态和表情的刻画。如《丑小鸭》中“受尽欺负的丑小鸭伤心地来到河边,眼巴巴地望着天上自由自在飞翔的美丽的白天鹅,不由得惊呆了”和《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中“不过小牧羊女双眼望着她最心爱的瓷制的扫烟囱的人儿,哭起来了”,这种描写让人物更加鲜活和传神。

3.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如《打火匣》

“你要这打火匣有什么用呢?”兵士问。

“这与你没有什么相干,”巫婆反驳他说,“你已经得到钱——你只消把打火匣交给我好了。”

“废话!”兵士说。“你要它有什么用,请你马上告诉我。不然我就抽出剑来,把你的头砍掉。”

“我可不能告诉你!”巫婆说。

这一段语言描绘的是把士兵和巫婆两人为了各自利益产生了争执,一个旧打火匣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4.心理活动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幼儿童话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突出童话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和情感。如《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他仔细地盯着阿拉丁,细心观察、研究阿拉丁。最后他暗自忖道:“哦,他就是我所需要的那个孩子。”表现了魔法师的阴谋诡计。《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此刻,他暗自想,我要试验一下这句咒语的作用,看我能否也将这个洞门打开。于是他大声喊道:“芝麻,开门吧!”他的喊声刚落,洞门立刻打开了,表现了阿里巴巴的疑惑和好奇。

幼儿童话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明确的主题,幼儿童话以情节吸引人,以形象感染人,以道理启迪人。编写幼儿童话要大胆想象,充分运用拟人和夸张等表现手法。编写幼儿童话可以从片段写作开始,逐步积累,做到人物描绘形神兼备。要不断吸取优秀幼儿童话的写作技巧,多注意观察各种动植物的特性,同时要深入研究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性,达到物性和人性统一,趣味性和教育性交融。

参考文献:

[1]苏敏,赵国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童话”的教学设计[J].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2011(11):3-5.

[2]贾静.让幼儿园的童话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成长[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3).

[3]张国秀.浅谈如何提高幼儿童话教学质量[J].新课程:小学,2015(8):5-5.

[4]蒋乡慧,丁景辉.安徒生童话中教育资源的现象学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5(9):122-123.

[5]张凤英.如何指导幼儿阅读童话故事书[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3(29):179-179.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实效性研究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