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夜西瓜”引舆论食品安全报道需谨慎

2016-05-14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保鲜膜冷藏专业知识

夏天,可口的西瓜不仅能解暑,还能增加营养成分。然而,最近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广泛流传着一条新闻—“隔夜西瓜放倒一家三口”,因文中“隔夜西瓜细菌以亿计”引起很多人的恐慌。经查询发现这条新闻最早于2013年由某报发表,以后每年都有媒体不断炒新,该新闻背后的实验却引起了相关专家的质疑。

2014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何计国就曾提醒广大读者注意该报道中的实验前提不对等,因为实验中西瓜存放的条件和平常家庭不同,所以缺少与冷藏保存的比较。如果实验者切开西瓜后马上盖上保鲜膜,那么实验中西瓜表面数以亿计的细菌很大一部分可能是由刀或者保鲜膜不干净所引起,何教授的观点表明西瓜隔夜不是造成数亿细菌产生的主要原因。北京朝阳医院营养师宋新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提醒大家,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与冰冻西瓜凉、个人体质不同有关,希望读者看到新闻后不要马上对号入座,过于担心。

对于此类爆炸性新闻,小编建议读者一定要科学对待,不仅要去了解新闻背后的内容,而且需要多关注如何解决新闻里提到的问题。

关于保鲜西瓜的方式,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钟凯曾建议,没吃完的西瓜不宜久放,切开的西瓜常温下一般最多放置4小时,并需及时冷藏,同时要保证使用干净的保鲜膜覆盖,或将剩余的西瓜挖出来放入密封保鲜盒里。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高围溦曾解释,因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每户家庭餐具、刀具、保存水果的方法等卫生情况不同,所以吃隔夜西瓜的结果不同;西瓜可以冷藏后食用,但最好不要过夜;若要过夜,需用洁净的刀具将冷藏的隔夜西瓜削去表层约1公分左右再食用。

食品安全报道是具有一定专业属性的报道,包含化学、食品、毒理学、营养学、流行病学诸多专业知识,属于“科学新闻”。笔者认为,作为新闻媒体从业者不应该以不确切的言论盲目追求关注,打擦边球,造成公众恐慌。媒体从业者需选取恰当采访对象,做出可靠的调查报告,采纳第三方专业评价,并以词语的严谨弥补相关专业知识的缺失,踏实报道,谨防媒体圈浮躁情绪。

猜你喜欢

保鲜膜冷藏专业知识
安全存疑、加速腐败,你家的保鲜膜“保险”吗
为什么保鲜膜具有吸附能力?
食物冷藏不要超过多少天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哪些应该放冷藏?哪些应该放冷冻?哪些不用放冰箱?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
再谈冷藏保温车:市场已升温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