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关注新趋势: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2016-05-14周思虹

亚太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影响因素

周思虹

摘要: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广泛的关注,由于传统的心理学概念不能完全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许多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概念,本文介绍了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一些研究者的成果。本文简述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影响因素,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49-01一、引言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对其生活品质和情感生活所做的感性评价,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基于此解释,决定个体是否感到幸福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生活经历,而是个体如何种认知和解释生活经历中的事件。主观幸福感是一种连续的、相对主观的评价值,是评估长时间段的情感生活和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在长时间段上波动较小。

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3个方面: (l) 认知评价因素,大学生如何种认知生活和学习中所遭遇的事件; (2) 积极情感因素,包括大学生群体愉悦、人生价值实现、精神情感是否满足等相关的情感体验;(3) 消极情感因素,包括大学生群体忧郁、人生价值无法实现、无依无靠等情感体验,其中主观幸福感的最为主要因素为认知评价因素。

二、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根据主观幸福感的来源——价值取向不同,可将主观幸福感的来源分为个体价值型和集体价值型。在个体价值型文化中(如欧美国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主要来自于自身的主观体验和自我相关的情感,如自尊、成就感等,主观幸福感更为适用,测量较为精确。而在集体价值型文化中(如亚洲国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外界的认可和赞许,而不是自身的主观体验和自我相关的情感,个体的情感不被看作是主观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

(2)作学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工作学习是大学生日常的基本行为,也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作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或失落感等会显著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Katja的研究发现,在学校中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

2.交互作用

(1)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已经相对于稳定。在Diener提出的人格交互作用模型的理论中,认为人格显著影响着大学生群体对世间事物的认知和态度,人格能改变大学生在事件中某种特定情感出现的可能性,而这种情感又会引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改变。

(2)年龄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学生处于青年阶段,针对该年龄阶段的研究发现,特定人群如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同龄人,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充沛的物质生活是较高的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原因。国内学者研究发现,青年人群不论是生活满意度,或是积极消极情感的得分均不同程度的高于老年人群,主观幸福感亦然。

三、研究现状

Dodge提出的主观幸福感理论已具有70多年的历史,欧美国家研究较早,我国学者今年来也注重此方面的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个体—环境相互作用理论。有学者研究了大学生群体中收养子女和双胞胎的主观幸福感,结果表明后天因素如成长经历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限,而先天因素如基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为强烈。而有的学者持相反观点,影响主观幸福感水平的主要是后天因素。进而有学者提出了个体—环境相互作用理论。

(2)目标理论。目标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中便于测量且及具有重要参考性的因素,目标的类型、追求目标的方式和目标是否完成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进而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所产生的情感和认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3)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追求目的的方式, 虽然短期影响不明显,但其长期影响着个体的主观幸福感。Ryan , Sheldon , Kasser 和Deci 提出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自我决定理论, 此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有3个基础性的心理需要, 即自主需要、认可需要、关系需要,这三个需要是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性因素。

四、 展望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和研究者逐年增多,研究日益深化,但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最主要的问题是需要缺乏统一的研究标准。尽管学者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上的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但相当一部分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仍以“单一研究者体系”的方式开展,结果导致个人继续他人研究,相互之间难以完善,急需统一、科学的研究规则和体系。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因素的作用机理先今仍未明确,需要学者做出努力,探究主观幸福感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而更好研究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学者们注重主观幸福感的理论研究,但甚少关注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实际应用。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高校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Diener E, Biswas-Diener R. New direction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research: The cutting edge. India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0, 27, 21-33.

[2]段建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概述.心理学动态,1996, 4 (1) : 46-51.

[3]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2000. 4 : 23-28.

[4]黄永锋.高职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尊关系研究[D]. 广州大学,2012.

[5]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03).

[6]王芳,陈福国.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06).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影响因素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