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语境下的“一对多”式话轮初探

2016-05-09臧岚

现代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微博界定模式

摘 要:话轮研究是会话结构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微博为首的、带有“互联网+”性质的社交媒体会话模式已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话轮的研究领域也随之拓宽,向现实、虚拟两个世界进发。相较于传统的话轮模式,微博独有的话轮模式凸显,微博的“一对多”式话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从“一对多”式话轮的界定、模式和微博中非话轮的排除三个方面,对微博语境下的“一对多”式话轮进行初步探索,以期能够丰富社交媒体会话模式的认识。

关键词:微博 “一对多”式话轮 界定 模式 非话轮排除

2015年度微博①用户发展报告指出,截止2015年9月30日,微博月活跃用户(MAU)已经达到2.12亿人,与2014年相比,同期增长48%[1],使用微博已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种新型的社交媒体在引领大众进入新媒体时代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会话方式,催生出一种新的交际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新的交际模式在话轮以及话轮转换方面,显示出与日常口语交际不同的新特点。

以往的话轮研究多针对现实世界的话轮,即面对面的口语交际。涉及虚拟世界的话轮研究也常以网络聊天室为背景,而鲜有对新型社交媒体的话轮研究。因此,本文将从“一对多”式话轮的界定、模式和微博非话轮的排除三个方面,对微博语境下的“一对多”式话轮进行初步探索。本文的“一对多”式话轮特指微博中微博“大V”与普通用户之间的话轮流转。其中,微博“大V”为微博发布者,普通用户或认证用户为微博回应者。这种话轮流转方式在微博中较为常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一对多”式话轮的界定

“话轮”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界就已经提出的语言学术语。国外学者Sack在开创会话分析理论时将话轮确定为会话研究的基本单位。Edmondson·W将话轮的定义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指在会话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称为说话者的机会;二是指一个人作为讲话者时所说的话[2]。以往学界对话轮的界定都是以日常交际为基点的,微博环境下的话轮,显然不在讨论之列。日常交际来源于现实世界,微博来源于虚拟空间。因此,本文认为,应将微博话轮的概念从传统话轮研究中独立出来,纳入一种新的话轮模式——社交媒体话轮模式之中。这种新的话轮模式与传统话轮模式并行,构成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所谓“一对多”话轮,即指作为发布者的微博“大V”与回应者之间话语权的转换。发布者微博“大V”是粉丝数量在10万以上,对微博的传播规律有一定的认知,并能够对网络舆论传播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微博V”认证用户[3]。根据微博提供的数据,本文统计出2016年1月全月,微博的主要舆论阵地——热门微博榜,排名前100的热门微博中,微博“大V”占86条,非认证用户仅占14条,数量相差悬殊。且榜单前30条的博主皆为“大V”用户,评论数均超80000条以上;回应者的身份不限,可以是认证用户,也可以是普通用户。之所以将发布者限定为微博“大V”,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微博“大V”可以保持丰富的话轮材料供给,二是由于“大V”自身极高的影响力,发布状态时容易产生惊人的评论、转发、点赞数量,形成“一对多”式的互动方式。因此,本文将这种形式的话语权流转形象地称为“一对多”式话轮。

二、“一对多”式话轮的模式

作为一种社交媒体,微博具有发布、转发、关注、评论这四种主要功能,除关注功能以外,其他三种功能都可以产生微博话轮的流转。微博的“一对多”式话轮模式也是基于这三种功能形成的。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讨论的转发均为互动类转发,即带有评论的转发,不带评论的转发方式不在本节的讨论范围之内,属于微博中的非话轮。

微博账号提供给使用者一个自由的虚拟空间,每一个微博账号都可以看做是一个小的独立语域,都可以作为话轮的发生地和流转地。在微博中,话轮的发生和流转可以同域,也可以转域。因此,本文以语域为基点,将“一对多”式话轮模式分为同域模式和转域模式。在同域模式中,利用发布、评论、转发三个功能所形成的话轮必须发生在同一语域。而在转域模式中,话语权需要在不同语域间流转,是“一对多”式话轮模式中的特殊模式。

(一)“一对多”式话轮的同域模式

“一对多”式话轮同域模式只存在首轮为“发布状态——评论”这一种路径。微博“大V”首先发布状态,关注其微博的用户通过评论的方式予以回应,产生首次话语权的流转。作为话轮首发者的微博“大V”,掌握着与回应用户之间互动的主动权。一般情况下,在首次话语权流转之后,面对上百、上千,甚至上万的回复,微博“大V”会选择终止话轮的继续转换。这时的话轮便止于“发布状态——评论”的首轮话轮流转阶段。若发布者“大V”发现感兴趣的评论内容并选择某些用户进行回复,便可再一次产生话语权的流转。这是“一对多”式话轮的基本模式,微博“大V”可以和在其原状态下评论的用户形成“发布状态——评论——评论——评论……”模式的话轮流转。

(二)“一对多”式话轮的转域模式

除“一对多”式话轮同域模式外,“一对多”式话轮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话轮模式——转域模式,这种话轮模式的话轮流转主要以首轮为“发布状态——发布状态”“发布状态——转发”两种不同路径展开,本文称之为“隔空话轮”。如若“隔空话轮”在微博“大V”与同一用户的话语权流转达两次或两次以上,那么该话轮则以2n的数量进行树状分裂,形成2n种路径供话轮双方使用,其中n为话轮流转次数,见图1。

从直观上看,首轮为“发布状态——发布状态”路径在话语权发生交接时切断了上一轮话轮所提供的上下文语境。而首轮为“发布状态——转发”的另一路径则不同,在话轮流转时仍然附加上一轮话轮所提供的任何语境信息。“隔空话轮”的不同发生路径既有差异性也具备共性,那就是,“隔空话轮”在发生首次话轮的流转时必须产生语境上的位移,这里的语境可以理解为微博主页。每个微博账号配备给个人独立的操作权限,给予个人独立的虚拟空间,即微博主页。当话轮发生流转时,听话者会跳脱微博“大V”的微博主页,将话轮的发生地移位至自己的微博主页,使得话语权穿梭于不同虚拟领域并流转,实现语域的转换。

以2015年崔永元微博“挂骂”事件为例,2015年11月26日凌晨,崔永元以“说脏话”为由陆续在自己的微博主页上挂出认证学校为中国农业大学的网友微博主页截图,并称其为“垃圾”,要求农大“回收”,引发争议。其中,被“挂出”的农大学生中有几位在微博上做出了回应。微博名为“@王biu哩是卤蛋”的学生就是以“隔空话轮”的方式对崔永元的原微博进行回应。以下为微博原文,其中T2②和T3为“@王biu哩是卤蛋”在同一天对T1话轮的回复:

(1)T1 @崔永元:农大的垃圾,凑足四大,一挂![喵喵][弱](并附农大学生个人信息图片四张)

T2“@王biu哩是卤蛋”:你个中传的垃圾败类就不要出来丢你们中传的人了,我觉得你就是中传的耻辱[微笑]教出来你这么个玩意儿[表情]心疼我们校长、我们农大被你要疯,更心疼你丢尽了中传的脸。当记者干传媒,以后请先学理科知识以及做人的原则[微笑]#哩说#

T3 @王biu哩是卤蛋: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这是我们每个农大学子都铭记在心的校训。与百年名校为敌,与真正胸怀社会感的农大学子为敌,你才是真正的垃圾。我的农大,容不得任何人任何形式去诋毁。#哩说#(新浪微博)

此为“隔空话轮”中首轮为“发布状态——发布状态”的路径。“@王biu哩是卤蛋”为崔永元T1中“挂骂”学生之一,但这位学生并没有选择在原状态下方评论的方式,而是针对崔永元原微博的内容通过自己的微博账号在自己的主页发布状态来保持话轮的流转。双方话在各自账号发布状态促成话轮的持续流转,即切断了上一话轮所提供的语境信息,也使得话轮的语域随着话语权的交接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话轮流转过程中,单方面的努力并不能促成话轮的推进。微博“大V”本人对原状态的转发以及回应者在微博“大V”零回应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对微博大V原状态的转发都不具有互动性,都没有发生话语权的再次交接,相当于会话参与者对同一话轮的补充,因此不能算是新一轮的话轮流转。

如下文是2015年高晓松与罗永浩微博掐架事件中,罗永浩的微博状态之一,罗永浩在发布状态之后,对原状态进行了转发,目的是为了对原状态叙述内容进行补充。这种情况就不算在话轮发生流转的范围之内,只能说是同一说话者产生了两个或多个话轮。

(2)@罗永浩:@高晓松先生您好,虽然那个海报是您的铁杆粉丝做的,但我们的活动间接给您带来这样的麻烦或困扰,我也感到很抱歉,我已删除了之前语气阴损的帖子,祝一切顺利。

@罗永浩:我想了一下,海报生成图片里含坚果logo确实不好。我们本来的计划都是用已故伟人做主题,但拦不住网友用活着的名人做……单纯加肖像权声明也不是负责的做法。即便是为了好玩的网友恶搞,也确有可能给有代言合约在身的明星带来麻烦,所以已安排同事连夜改版,去掉生成图片里的logo,祝明天玩儿得开心。(新浪微博)

三、“一对多”式话轮中非话轮的排除

与口语交际相同,微博环境中也有非话轮的存在。面对面的口语交际中,非话轮只有反馈项目,反馈项目是听话者对说话者所说的话的反应形式[4],如听话者用“嗯”“哦”“是吧”等话语来促使说话者继续说下去,辅助会话的顺利进行。由于微博特有的属性和功能,在“一对多”式话轮的会话形式中,类似口语交际中的反馈项目在微博中的辅助作用微乎其微。“一对多”式话轮中的微博“大V”,通过数量庞大的回复者,就已经能够感知到听者渴望话轮的继续,而无需通过反馈项目来帮助话轮的顺利进行。此时话轮是否能够继续更依赖于回复者与微博大V的社会关系以及回复内容本身。

微博中,除反馈项目外还存在着微博独有的非话轮类型。这些非话轮类型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反馈项目。本文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1.“我是来抢沙发的”“从来没黑过……的请赞我”“据说……能上热门”等诸如此类的句式。这种句式更多地体现的是说话者的一种心理诉求,用户期待能够借助“大V”的影响力提升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地位或是获取一种内心的愉悦感,句子表达的内容只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我的欲望和利益,从实质上已经偏离了会话的预期方向。

2.单纯转发行为。单纯的转发行为只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分享行为,是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扩大信息传播范围的一种方式,并不能产生话轮的流转和话语权的交接。

3.广告。许多商家、个人为扩大营销范围,会选择在有影响力的“大V”状态下回复自己的企业信息、产品信息。这种回复属于一种商业营销方式,与“大V”所发布的状态毫无关联。

(3)@谢娜:刚下飞机出北京机场,零下十二度,见黑夜寒风中的角落里有一年轻黑衣人在偷拍,杰哥说天儿这么冷,请司机送一瓶水给他,司机拿着水跑过去,黑衣人看到撒腿就跑,司机认真的追了一会儿,大喊一声:别跑啦!我给你送水喝。黑衣人边跑边喊:啊!?!我~~~不渴……[笑cry]

以上为主持人谢娜2016年1月20日所发的微博原文,本文从该条微博的19000多条评论中截取以下几条评论,皆为非话轮的例子。

(4)@花城小唯:赞这条评论的人,三天内必会有好事发生,工资翻翻,期末还不挂科,不信算了[doge][doge][doge][doge][doge][doge][doge]

(5)@你迎面走来存-而不在:赞这条评论,寒假瘦20斤,期末不挂科。好事还多多[馋嘴]

(6)@紫昕丫头:转发微博

(7)@花晨月曦33167:转发微博

(8)@MISS-文倩儿:花美妞衣橱转发+评论随机抽取5位幸运兔子送礼包哦!客官快点击链接进来逛逛,好货多多,会有惊喜哟!也请客官帮忙多多宣传哈!(新浪微博)

其中,例(4)、例(5)为求赞句式,例(6)、例(7)为单纯转发行为,例(8)为商家广告。

本文认为,以上三种类型为微博“一对多”式话轮形式中最主要的非话轮类型。它们是非话轮在微博平台上所呈现出来的特殊形式,应与反馈项目并列,纳入到非话轮的框架之下。原因有四:其一,上述内容不能使听话者和说话者的角色发生转变;其二,上述内容对会话的顺利进行并无帮助;其三,上述内容有的偏离会话方向,有的与话题完全无关,违反了格莱斯的会话原则。其四,上述内容“冗余”特征明显。曾有国外学者对“twitter”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用户经常发布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内容,这种情况是在报道新闻或评论的时候尤甚,并把这种现象称为“twitter”的语言冗余[5]。与该情况相类似,在微博中,上述三种类型经常以相同的内容反复出现在不同的“大V”状态的回复之中,这可以称为话轮中的“冗余”部分。

四、结语

作为互联网崛起后的产物,微博从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那一刻起,便形成了与现实世界口语交际不同、有着特殊规范的言语社区。在这个言语社区中,“一对多”式话轮研究成为了话轮的主要模式。这种话轮模式在会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口语交际中是很难实现的。以文字而非语音为信息载体的微博会话模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一对多”式话轮得以迅速成长,同时这也使得话轮的研究范围随之不断拓宽,向现实、虚拟两个世界进发。

注释:

①注:“微博”即为“新浪微博”简称,下同。

②注:“T”,即英文单词“turn”(话轮)的首字母。

参考文献:

[1]刘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马茜.新浪微博大V的传播现象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14.

[3]刘虹.话轮、非话轮和半话轮的区分[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3).

[4]Zanzotto F M,Pennacchiotti M,Tsioutsiouliklis K.Linguistic

Redundancy in Twitter[C].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Method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2011.

(臧岚 湖北武汉 武汉大学文学院 430072)

猜你喜欢

微博界定模式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对“卫生公共服务”的界定仍有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