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方言“中”的语用功能探析

2016-05-09□仝

现代语文 2016年3期

□仝 卓



河南方言“中”的语用功能探析

□仝 卓

摘 要:“中”是河南方言的一个特色。其用法之多,用途之广泛令人难以想象。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其文化内涵及其简单的用法。对于“中”的语用功能则关注较少。本文基于Leech(1983)“礼貌原则”和Verschueren(2000)“顺应论”思想,结合在线语料库和日常生活语料,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研究河南方言“中”的语用功能。“中”的语用功能主要分为三大类:积极应对功能,消极应对功能和话语衔接功能。

关键词:“中” 积极应对功能 消极应对功能 话语衔接功能

一、引言

汉语中,“中”主要有名词、形容词、动词三种词性。根据语义不同,“中”可以读作阴平或去声。

“中”在河南方言中读阴平调,用于答话中,表示肯定回答,用法与普通话中的“行”“好”“嗯”“可以”一致。否定形式为“不中”,疑问形式为“中不中?”。本文讨论在河南方言中,“中”所具有的特殊语用功能。河南方言中,功能词“中”的特点是:

1.可以单独使用,不作任何句子成分,是话语中独立的部分。

2.不表示具体的词汇意义,只具备某种语用功能。

3.可以后附语气词“啊”“吧”“了”“啦”“嘛”“了吧”“了啊”等,并分别表示不同的功能色彩。

研究河南方言中“中”的话语功能,必须结合语境。据此,我们将“中”的话语功能分为三大类:积极应对功能;消极应对功能;话语衔接功能。

二、河南方言“中”的三种话语功能

(一)积极应对功能

“中”在河南方言中的语义决定了它主要是一个评判词和应答词。当表示评价意义时,一般情况下是正面评价,表褒义。当应答词时,主要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好”“行”“可以”,相当于四川话、重庆话中的“要得”。以上只是一般情况下的语义,当语境发生变化时,其语义会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下文先讨论“中”作为积极应答语的情况。

1.赞赏功能

一方对另一方的提议、看法、行为表示赞同。例如:(1)大三(背身对鱼儿)说:那啥……

花屋不安地看着董汉臣的变化。

大三(画外):给他们搬个桌子去吧。

鱼儿(画外):中。

大三和鱼儿站起,大三用布把饺子重新盖上,准

备出去取桌子。

(2)二脖子(画外对得头):起来! 起来!

大三:咋也得…让人把饭吃完呢!把锁开开。

六旺:中!(跑去开锁)

二脖子去解铁链。

鱼儿背身入画撩盖布往桌上摆吃的。

(3)五舅姥爷(画外):好!你俩刨坑,大三动手!事不宜迟。

五舅姥爷看着众人:今黑介就办。中吧?

大三看着大家。

众人(画外):中!

鱼儿始终注视着大三。

(4)二脖子(画外):按人头分粮食,兴许还能多要点儿。

八婶子挺起身子。

得儿头(画外):哎,中!

以上4个例句里的“中”都表示对话语发出者所提建议的赞同。这里的赞同还可以再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赞同后,话语接收者按照发出者所给的建议开始行动;另一类是,只表示赞同而没有行动。例(1)(2)不仅对话语发出者表示赞同,并且立即采取行动,而例(3)(4)只表示对提议的赞同,而不需要实际行动。

2.应允功能

引发语表示某种请求、命令、建议、邀请或咨询,“中”用来表示答应、允许、同意、接受、支持。例如:

(5)A:这本书借我看看吧?

B:中,拿去吧。

(6)A:周末一起去看电影吧?

B:中。

(7)A:下班后,要开个会,通知一件事,大家等一下。

B:中。

(8)A:我看别拖了,夜长梦多,赶紧搞定吧?

B:中,我也是这样想的。

以上4个例句都是对对方提议的肯定回答,表示同意。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可以”“行”。

3.确认功能

引发语属于告知行为,应答者表示信息收到,就用“中”表示确认。例如:

(9)A:妈,作业写完了。

B:中,等会给你检查。

(10)A:你让我给你带素包子,我去了两家都只剩肉包了,擅自主张给你带了肉包。

B:中,没事。

以上两例都表示信息收到,此处的“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行”“知道了”。

从“赞赏”到“应允”,再到“确认”,积极的功能意义逐渐减弱。区别以上三种类型,主要依据引发语以及“中”的语调不同:赞赏功能“中”的引发语多为陈述句,应允功能“中”的引发语多为疑问句,需求对方的意见,确认功能“中”的引发语多为含有提醒性质的陈述句。从“中”的语气看,赞赏功能的语气最强,表示由衷的赞赏、钦佩。应允功能的语气较强,表示对对方提议的正面回答。确认功能“中”的语气最弱,几乎没有实在意义,只是表示已经知道了。

(二)消极应对功能

“中”既可以表示积极应对功能,也可以表示消极的反应,即虽然说的是“中”,但实际表达的意思则不然,只是为了交际目的。这叫作消极的应对功能。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功能。

1.礼貌功能

当自己的提议被对方婉言拒绝时,在河南方言的应答语中也常常用“中”。这里的“中”一方面是为了挽回面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对方尽量达成一致。Grice (1975)提出了“合作原则”,Leech(1983)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会话原则之“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因此,在对方否定自己的提议时用“中”主要符合“礼貌准则”中的“赞同准则”。以保证交流的正常进行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例如:

(11)A:今天晚上一起去超市吧?

B:我明天考试,今天晚上得看书。

A:中,那我去了。

(12)A:我这会去餐厅,要不要带饭。

B:不用了,我等下自己去吧。

A:中,那你早点去,等会高峰期,人多。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A在B拒绝了她的好意之后什么也不说,就会造成双方关系的尴尬,而用“中”来表示接受则可以缓和、修补双方关系,维护双方面子,这是礼貌原则在起作用。

2.让步功能

Verschueren(2000)提出了语言顺应论思想,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语言顺应论包含三个重要的概念:可变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在日常交往中,当对方提出某种严厉批评、负面评价或者其他引起另一方不悦、不舒服的话语时,为了尽早结束对话从而避免直接冲突时,可以用“中”,这里的“中”主要是一种让步功能。这里的让步是语言顺应论的一种体现。例如:

(13)A:跟你说多少回了,东西使完放回老地方,你咋就记不住呢,你瞅瞅这屋里叫你给弄哩吧,你能不能长点耳朵眼啊,真是气死我了。

B:中中中,知道了,下回使完放回去。

一般来说,听到对方的消极评价时,内心很难真心诚意地接受,但是有些情况下,出于某种需要,不得不暂且用“中”来表示接受,而且往往还重复对方的意见以加强认同感。表示让步功能的“中”通常连用,如:中、中……;中、中、中……;后面一般还会接“知道了”“你说哩对”“你说哩对,对哩很”等类似表面表示同意实则内心不服的话语,通常伴随不耐烦的语气。

3.讽刺功能

口头上说“中”,而实际却是“不中”。这里不仅表达了不满的情绪,而且往往还带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味道,有明显的讽刺意味。例如:

(14)叫他中去,这会他可中啊。就会在熟人面前中。

(15)A:俺家那个小兔崽子今个数学吃100。

B:那语文呢?语文考多少?

A:语文不咋中,吃85。

B:俺们健健数学语文都是100。

A:哟,那你们健健中,中哩很。

例(14)有强烈的幸灾乐祸的味道,表面上说“中”,内心却对其此次遭遇产生窃喜。例(15)是对比自己强的人的一种嫉妒心理,说“中”的同时有讽刺意味。

从“礼貌”到“让步”再到“讽刺”,消极意义逐渐加强。区别以上3种类型,主要依据语境,表“礼貌”功能的“中”一般是对对方拒绝后的一个简单回应;表“让步”功能的“中”一般会重复对方所说的话;表“讽刺”功能的“中”,一般语境中会有对方此次失利的描述。

三、话语衔接功能

“中”的第三大功能是其话语衔接功能,是不同话语阶段之间的一个标记,在话语中起连接作用,使话语阶段之间的过渡显得自然而不突兀。在新话题开始时,说话人常常使用“中”来提示前面话语阶段的结束,重点表示新话语的开始。这种情况主要适用于说话双方寒暄过后进入正题。例如:

(16)(寒暄完天气、健康、工作等之后)

A:你今天来不是找我唠嗑的吧?

B:中,我也不跟你客气了,你最近手头宽绰不宽绰?

此处的“中”并没有实在意义,只起话语转换的功能。表示旧话题的结束,新话题的开始。

四、结语

本文主要讨论河南方言“中”的语用功能。通过分析发现“中”的语用功能主要分为三大类:积极应对功能、消极应对功能、话语衔接功能。积极应对功能又分为赞赏功能、应允功能和确认功能;消极应对功能又分为礼貌功能、让步功能和讽刺功能。

参考文献:

[1]Brown,P.and Levinson,S.C.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A].In P.Cole and J.Morgen(eds.)Syntax and Semantics 3:Speech Acts[C].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3]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4]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55-56.

[5]董志翘.略论“中”的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6]金文静.“中”的河南方言用法及其文化内涵[J].文学界(理论版),2010,(3).

[7]钱敏贤.附加话语“你懂的”语用功能及其顺应性分析[J].名作欣赏,2015,(15).

[8]冉永平.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J].外国语,2003,(3).

[9]邵敬敏,朱晓亚.“好”的话语功能及其虚化轨迹[J].中国语文,2005,(5).

[10]袁周敏,金梅.话语标记词“well”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11]张定,丁海燕.助动词“好”的语法化及相关词汇化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5).

(仝卓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