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也白V”构式分析

2016-05-09王艳婷

现代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形成机制构式

□王艳婷



“V也白V”构式分析

□王艳婷

摘 要:“V也白V”构式由复句紧缩而成,相当于即使“V”,也白“V”。它通过“白”这个带有否定意义的副词修饰动词“V”,达到对“V”的否定,其构式义为:不该“V”。该构式的形成机制是机构的紧缩和语义的压制。

关键词:“白” 构式 句法分析 形成机制

一、引言

“V也白V”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常用的一个句子结构,在口语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有关“不V白不V”的研究已经有学者进行探索,“V也白V”和“不V白不V”两者在语义和使用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但是对于“V也白V”这一构式的研究还没有人进行过相关的研究。本文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V也白V”这一构式的句法特点、形成机制及其能产性加以探讨。

二、“V也白V”的句法特点

(一)构成成分分析

“V也白V”由固定部分“也”“白”和可替换部分“V”构成,其中“V”大都由单音节动词承担。例如:

(1)超过4000就别干了,干也白干。

(2)很多事情,想也白想,放宽心。

(3)复习资料看也白看,根本没什么用。

(4)问也白问,她嘴巴严实着呢,肯定不会告诉你的。

例句中的动词“干、想、看、问”都是单音节动词。

(二)“白”的否定功能

根据字典解释,“白”的语义有:①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如:“白忙、白说”中的“白”;②没有付出代价的,如:“白吃白喝”中的“白”。张谊生(1993)认为,否定副词“白”的作用在于否定预设,或表示付出而无所得,或表示得到而不付出。张谊生考察的是“白V”中“白”的否定功能。“V也白V”中“白”的语义也大体相似。该构式只是“白V”与“V”的一个组合起来的构式。“白V”在该构式中的语义大于它独立使用时的语义。任何行为无论是否出于自主,总要付出代价,并产生一定的效益。即便是破坏,对于破坏者来讲,也达到了他的行为目的,也产生了效益。因此人们对行为得失的价值判断,主要是看付出与收获的比率。通过得失的比较来检验付出行为的收益。一般来说,付出代价就应该获得效益。同理,得到效益就应该付出代价。然而在客观实际中,由于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各种原因,付出与收益之间并非总是一一平衡、公平对等的。有时早付出了代价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效益,也就是没有成就,没有效果。有时得到了收益但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很显然,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白V”的语法意义看,无论是语义①还是语义②,它们的预设是相对的,或是“付出代价应该获得相应效益”或是“获得效益应该付出相应代价”。而副词“白”实际上是一个否定词,但否定的不是行为本身,而是预设部分。在表示语义①时,“白”否定的是“得到效益”,表示语义②时,否定的是“付出代价”。副词“白”的语法意义相当于否定副词“不”“没”,但是“不”“没”否定的是动词的表面义,而“白”否定的是动词的潜在义。试比较:“不干白干”“不想白想”“不看白看”“不问白问”“不卖白卖”。从比较结果来看,很容易体会出两者的差别所在。

(三)“也”的凸显功能

元语是指用来指称或描述语言的语言,也叫作语言的“反射性”。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如果一个词语传递的信息是关于语言本身传递信息情况的,那么这个词语的这一用法就是它的元语用法。“也”既可以表示一般的“重复”“并存”,也可以表示元语增量。

(5)他上午画了,晚上也画了。

(6)他是个聪明人,也肯努力,所以不到半个月就都学会了。

例(5)和例(6)中的“也”是一般用法,表并存;例(6)中的“也”是元语用法,即认为“他是个聪明人”这个命题提供的信息量不足,说话人又追加一个命题。一般用法是客观陈述一个命题,元语用法是对陈述的命题表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所以这种表元语增量用法的“又”和“也”带有“主观性”。一般用法和元语用法在形式上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一般用法的“也”通常要重读,元语用法的“也”则一定要轻读。可见,“也”的元语用法相对于表重复、并存的用法来说语法化程度要高。

当“也”用于“V也白V”这样的句式中时,它的作用已经不止于提供一个补充命题,而是要凸显一个与对方的某个预期或行为的适当性有关的命题。从元语增量到凸显事实,“也”的语法化程度更高,主观性也更强了,表现在凸显事实的“也”前面不再隐含一个信息量相对较小的命题,而着重提出一个与前提相关的否定性的命题,从而表示一种辩驳的语气。“也”的主要作用是凸显,它后面的是要凸显的成分。所以“也”可以看成焦点算子,表示其所在的小句是说话人着意强调的。从语用角度来看,对一个命题的前提进行否定往往比对命题本身的否定更为有力,所以“也”也就有了辩驳的语气,同时由于“也”所在的小句是表示原因的,凸显原因也就增强了结果的必然性。

(四)句法结构分析

“V也白V”为让步格式,前面的单音节动词“V”语义为“即使V”表示让步,后面的“也白V”表示结果。该构式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相当于“即使V也是白V”。那么上述提到的各个例子可以作如下解释:

(7)超过4000就别干了,即使你干了也是白干。

(8)很多事情,即使你想了也是白想(这里的想偏重于考虑的意思),放宽心

(9)复习资料即使看了也是白看,根本没什么用。

(10)即使你问也是白问(不会给出答案的),她嘴巴严实着呢,肯定不会告诉你。

由上述解释可以看出,复合句较为复杂,句子长,不太适合于口语这种简洁的使用范畴,因而要用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对同样的语义进行概括说明。“V也白V”这样的构式结构就应运而生了。

三、“V也白V”的形成机制

(一)表现形式

从形式来看“V也白V”是复句的紧缩。它可以理解为即使V也是白V。其形式整合过程可以表示为:

1.超过4000就别干了,(即使你)干(了)也(是)白干。

2.很多事情,(即使你)想(了)也(是)白想,放宽心。

3.复习资料(即使你)看(了)也(是)白看,根本没什么用。

4.(即使你)问也(是)白问,她嘴巴严实着呢,肯定不会告诉你。

从语义来看,“V也白V”是多种语义的压缩。首先,“V也白V”概括否定了“V”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V”不会带来某种好处。就像上述例子中所论述的那样:多干活却没能得到相应的报酬;想问题却徒劳无功找不出什么答案;看复习资料却发现考试基本不会考到资料里的知识,看了也不会对提高成绩有什么帮助;向别人问一些信息,遭到拒绝,没有得到预期的目标。其次,同样一个句子在不同语境中,甚至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中可以表达多种意义。比如:“拿也白拿”可以表示东西免费拿走,也可以表示拿走别人东西却没什么回馈。

(二)形成动因——经济原则的作用

“V也白V”是语言的经济原则作用下的产物。一方面,表达内容的冗长,要表达“即使V也是白V”的语义,使得句子音节数量增加,句式复杂,结构拉长。所以在交流过程中就要寻找一种相对简洁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经济原则要求语言单位尽可能简短,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V也白V”既满足了表达内容繁复的要求,又符合经济原则,是两种合力作用的结果。

四、“V也白V”构式的能产性

“V也白V”结构具有多个实例,具有很强的能产性,“V”可以是多种语言成分。“V”以单音节的动词居多。例如:

(11)超过4000就别干了,干也白干。

(12)很多事情,想也白想,放宽心。

“V”也可以不是动词,单音节的形容词也可以进入该结构。例如:

(13)反正他又不喜欢你,你呀,美也白美。

“V也白V”构式最具特色之处是“V”有时只是用一个最能代表说话人意思的音节,不管它是动词、形容词还是名词,有时甚至是字母词或仅仅是个不能单说的语素。例如:

(14)高材生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牛也白牛。

(15)不用去楼下KTV去K歌了,现在谁都没心,K也白K!

(16)不提前做准备就跑去面试,面也白面。

例句中的“K也白K”“面也白面”等不应该简单地看成是情急之下的口误,而是受到了“V也白V”构式影响的一种仿用现象。说话人在潜意识中认为只要用这个构式就足以表达自己的意思,用的是哪个词(音)却显得不是很重要了,这就是构式的价值。

五、结语

本文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V也白V”的句法特点和形成机制。从句法方面来看,该构式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相当于“即使V了也白V”。重点分析了该构式中各个部分在构式这个整体中的作用。从语义来看,该构式通过“白”这个副词表达否定的含义,阻碍动作的发生。其构式义为:不应该进行该行为。从语用特征来看,该构式往往表达说话人因不愿意执行某动作而进行推脱,为自己的不情愿找理由,找借口。

参考文献:

[1]何春燕.语用否定的类型及使用动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2]江蓝生.同谓双小句的省缩与句法创新[J].中国语文,2007,(6):483-493。

[3]李百玲.不V白不V_的构式特点[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5):91-92。

[4]李文浩.爱V不V_的构式分析[J].现代外语,2009,(3):231-238。

[5]刘红妮.结构省缩与词汇化[J].语文研究,2013,(1):22-30。

[6]梁晓波.否定的语用认知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5,(3):35-46。

[7]陆俭明.句式语法_理论与汉语研究[J].中国语文,2005,(5):412-416。

[8]宋荣超.语用否定考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18-122。

[9]沈家煊.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在复旦大学“望道论坛”报告术要[J].修辞学习, 2006,(5):1-4。

[10]杨先顺.语用否定的逻辑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1):28-32。

[11]易正中,杨年宝.不V白不V_构式分析[J].云梦学刊,2015,(2):128-132。

(王艳婷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猜你喜欢

形成机制构式
威胁构式“你敢VP”研究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基于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形成机制分析
从药品价值链角度分析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浅析中小学教师心理危机的形成机制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
强化显义与突出内涵:当代流行构式“不是所有的X都叫(是)Y”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