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政治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

2016-04-17范小虎

关键词:新视角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范小虎,许 鹤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网络政治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

范小虎,许鹤*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摘要: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参与身份的隐匿性、参与行为的随意性、参与过程的难控性等特征,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深广,不仅关乎到高校的稳定,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效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加大网络信息公开、注重网络舆论引导、强化网络教育队伍建设、发挥网络“意见领袖”作用等途径,可以拓宽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渠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视角

网络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1]。网络因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平等性、快捷性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民众的参与,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和交往方式,尤其对青年一代的思想观念、处事方式影响更为深刻,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60.1%的青少年网民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整体对互联网信任度高,依赖性强[2]。

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知识层次、专业技能、思想觉悟较高的群体,不仅广泛运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和联系交往,更直接通过网络平台与政府官员对话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借以影响政府领导决策和社会问题解决。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大学生在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的过程中,有时难免受到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和误导,再加上大学生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的形成时期,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和判断有时难免有失偏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的效果,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挑战。因此,本文试图以网络政治参与为突破口,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以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涵义与特征

政治参与“一般是指社会成员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现代政治关系的本质体现之一”[3]。比照政治参与的这一定义,网络政治参与一般是指社会成员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现实真实和网络虚拟双重身份,以各种形式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发表政治观点和见解,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较为多样,一般包括网络评论、网络投票、网络选举、网络结社、网络监督等。网络为公民接触国家政治生活、参政议政搭建了更为直接、便捷的平台,但网络自身的特点也催生了网络政治参与有别于现实政治参与的新的特征。

1.参与身份的隐匿性。相比于现实社会的独有身份和真实意愿表达,网络是虚拟的世界和空间,其开放性特点降低了对个人身份的认证要求,公民往往不需要真实身份识别就可以随意登陆一些网站,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注册程序进入一些社交平台或政府论坛。这种网络身份往往没有年龄、性别、职业和现实角色等条件的限制,每个参与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身份是不确定的,但都拥有公平地获取信息和参与表达的权利,可以在网络上任意发表言论和见解,不受现实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的任何约束。

2.参与行为的随意性。民众虽然在网络中拥有了更多自由表达的权利和空间,但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忽视现实身份的约束和监管,甚至还可能会逾越制度的“红线”,比如一些民众通过网络散布虚假信息或者恶意灌水、无聊跟帖等,任意宣泄自身的不满情绪,对社会舆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一些网民在网络上非法结社,从事非法交易或实施非法行为,对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隐患;还有一些网民出于狭隘的目的,利用网络技术攻击政府网站或网络论坛,从而获得一种技术突破上的快感,也给网络治理增添了新的难题。

3.参与过程的难控性。网络是个庞大的空间,各种信息资源未经过滤、不加区分便充斥其中,其传播范围之广、传播速度之快、传播渠道之多元,往往超出了可控的程度。且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又使得网络参与行为具有着极大的隐匿性和随意性,比如参与主体的真实身份问题、参与行为背后隐藏的真实目的、下一步行动的延展、可能会波及的人群以及造成的影响等,再加上网络立法的相对滞后、网络监管技术的相对不成熟等,一定程度上给政府的监管带来了更多不可控的因素,影响了民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效果。

二、网络政治参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分析

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兴起以后影响深广,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早已不是新鲜的事物,已经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动中,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网络政治参与不仅关乎到高校的稳定,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1.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包括多方面的内容。”[4]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和道德观五个方面的教育。其中,“政治观是人们对国家的政治关系、政治活动的根本观点”[4]。做好大学生政治观的教育和引导,有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而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的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点燃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思想共识,更好地投身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侧重于引导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但往往忽视了大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还应该注重政治素养的提升和政治情感的培养,以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政治实践。网络以其开放、平等、快捷等特点,消解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种种不利因素,为大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参与政治生活搭建了宽广的平台,提供了更多政治实践和政治锻炼的机会,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政治情感培养和政治技能传授上的不足。

2.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但如何贴近?这就需要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实现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偏重课堂教学,且往往是“满堂灌”,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实践和思考的空间,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调动起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育效果也不尽理想。要想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找到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需要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愿意参与的教学模式。而网络政治参与则恰恰契合了这一要求,网络政治参与首先满足了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和熟悉,其次是参与的内容往往是正在发生的国家大事或与老百姓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能够紧扣大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在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做出适当的引导,不仅可以及时消除大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现实困惑和思想疑虑,指导大学生理性有序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而且能够有效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旧体制的不断摩擦,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利益格局的广泛调整,社会生活的瞬息万变,社会问题的交织出现,均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网络上一一呈现。大学生作为新兴媒体的重要受众,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更加广泛,但由于受到年龄和身份的限制,大学生往往缺乏政治情感表达的出口和空间,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压抑和苦闷心理,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网络政治参与的出现,则给大学生的政治情感表达和政治实践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丰富的讯息了解国家政治生活,通过网络跟帖、网络论坛、网络留言、网络对话等方式发表政治见解和观点,也可以参与网络投票和网络选举。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身份虽然是虚拟的,但却可以自由地参与政治实践和政治锻炼,不仅满足了大学生政治情感表达的需要,扩大了大学生的政治视野,而且通过反复的政治训练,积累了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经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政治技能和政治素养,对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观教育至关重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始终保持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网络政治参与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正如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样,网络政治参与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同样也是积极与消极并存,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空间,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产生了新的难题和困惑。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如何引导大学生有序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如何提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新的路径。

1.加大网络信息公开。当前高校大学生多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长于网络快速发展的阶段,受到网络的影响较为深刻,了解信息的渠道较为多元,思想表现较为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高,甚至对有些信息的获取和了解要早于老师、多于老师,因此对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宜“疏”不宜“堵”,高校应尽可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信息公开,及时向学生澄清事情原委、还原事件真相、畅通表达渠道。一是通过校园网、学校信息公开网等官方网站及时转发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国际国内政治热点信息,让大学生第一时间接触到比较权威的时事资讯;二是通过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等渠道做好热点政治事件的传播和评论工作,抢占网络高地,做好政策解读和思想引领,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时事动态,防止以讹传讹、人云亦云的跟风趋势的蔓延;三是发动学生会、班委会的力量,做好学生干部的思想动员工作,以点带面,让学生干部在学生会或班级QQ群、微信群里做好热点事件和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先进引领功能。

2.注重网络舆论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网络行为,但行为的产生折射出大学生思想的现状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既要关注网络上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也要关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引领,从而形成网上网下互动交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方面,应当发挥高校强大的思想政治攻势,加强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大学生网络自律,使之牢记“民主、法治、诚信”的价值观念,并在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积极践行,从而理性上网、合法参与,构筑思想和精神上的“防火墙”;另一方面,还要强化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切实把握大学生的兴趣点和参与愿望,“适时组织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与辩论,开展班会、组织生活会、社团协会的讨论会、形势政策的讲座等,在面对面的沟通中开展思想交流工作,帮助同学澄清认识,解决思想政治认识中的困惑”[5]。通过线上线下思想的碰撞交融,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3.强化网络教育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主导力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由高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切实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培养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水平,保持高度的政治观察力和精准的政治预见性,在繁多复杂的信息面前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取舍,能够迅速洞察大学生面对社会问题时的思想特点和倾向,能够及时作出回应和引导,从而防止不良政治信息和言论的传播;另一方面,还“要着力提升网络运用能力,遵循信息网络规律,把掌握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操作技术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必备能力,练就运用‘网言网语’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过硬本领。要着力增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培养训练主动设置议题、汇集研判网上思想动态、回应网上关切的方法手段,熟练掌握网上信息发布、报送和舆论引导工作规程,不断增强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能力”[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精通网络技术和网络语言,才能做好网络观察员和评论员,才能对大学生网络上的言论和行为适时进行干涉和引导,也才能传递出网络正能量。

4.发挥网络“意见领袖”作用。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空间,汇聚着多元文化、多种话语和多重思想,也催生了网络“意见领袖”这一特殊群体的特定存在。网络“意见领袖”是当前网络世界的一种客观存在,往往凭借自己对某一领域知识和信息的熟悉,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发表相对独特的意见和观点,掌控话语权威,引领话题前沿,在网络上备受关注,并对其他网民的思想和言论产生较大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双向的,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关键要能正视这种客观存在以及所发挥的双向影响,并通过一定措施积极引导校园网络“意见领袖”发挥出积极作用,一是要加强现有校园网络“意见领袖”的正面引导,促使其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引导其始终保持诚信与道德的热情,唱响网络道德主旋律,自觉传播主流声音,坚决抵制网络谣言和负面影响;二是要培植校园网络“意见领袖”,充分发挥校园网、学校论坛贴吧和微信微博的功能,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地,把紧校园主流网络平台的关口,遴选德才兼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以及思想政治觉悟较高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担任网络平台管理员或网络评论员,定期进行信息公开和发布网络评论,通过网络发出官方声音、传递正面讯息,从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引领其朝着主流的、健康的、有利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hlwxzbg/hlwtjbg/201507/t20150722_52624.htm.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hlwxzbg/qsnbg/201506/t20150603_52248.htm.

[3]房正宏.网络政治参与:内涵与价值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2011(3).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董娜.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

[6]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党[2015]31号)[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moe_ 1416/s255/201510/t20151013_212978.html.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16)02-0089-03

DOI: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2.22

*收稿日期:2015-12-26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部分高校为例”(AHSKQ2014D134);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2015jyxm220);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基于网络跟帖的舆情分析与引导”(B2015006)。

作者简介:范小虎(1980- ),男,安徽颍上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许鹤(1983- ),女,安徽涡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视角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马云的新视角
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新视角
新视角
新版面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