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艾滋病服刑人员面对面

2016-04-16朱建军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姜某监区管教

■朱建军

与艾滋病服刑人员面对面

■朱建军

当了25年的记者,采访了不少新闻事件和人物,但让我难以忘怀的采访并不多。2007年11月19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我到天津市西青监狱采访艾滋病服刑人员,可以说是一次难忘的采访。

谈起艾滋病,人们都有点恐惧。艾滋病到底可怕不可怕?为了揭开这个面纱,2007年 “世界艾滋病日”即将到来的前夕,我萌生了到监狱采访艾滋病服刑人员的想法,并且得到了天津市监狱管理局和西青监狱的大力支持。

11月19日上午,我做了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在天津市西青区检察院驻西青监狱检察室干警的带领下,走进了天津西青监狱,与监管干警和艾滋病服刑人员面对面交流。据该监狱负责同志介绍,天津西青监狱是以关押老、弱、病、残服刑人员为主的监狱,同时承担着集中关押天津市艾滋病服刑人员的任务。该监狱第八监区是专门关押艾滋病服刑人员的监区。记者在监区长的带领下,走进了这个监区。正在进行手工劳动的艾滋病服刑人员,见到我们的到来,都有礼貌起来,与我们打招呼。

在监区办公室,记者了解到,第八监区目前关押的艾滋病服刑人员,犯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的占60%,其中新疆、四川、贵州等边远地区的占一半以上,十年以上刑期的重刑犯占绝大多数。监区长告诉记者,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一旦感染,终身携带。因此,监狱对这些服刑人员实行集中关押,与其他服刑人员隔离,并配备单人床铺,统一发放床上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实行单独就餐等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采访中,宋警官对记者说,患艾滋病的服刑人员由于身体不适,发病时比较痛苦,他们精神压力大,脾气暴躁,因此很难管理。为了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维护监狱稳定,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监管干警像朋友和亲人一样对待他们,经常与他们沟通、谈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宋警官给记者讲述了服刑人员姜某的故事:2007年8月,姜某因抢劫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入监时被检查出患有艾滋病,由于他病情较严重,医生建议他服药治疗,可他就是不肯服药。他为什么不肯服药呢?经过与他谈心了解到,原来他家庭经济困难,他怕出狱后无钱买药,使病情恶化半途而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宋警官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并与他的家属取得联系。他年迈的母亲知道后,专程从老家赶来,做儿子的思想工作,经过大家的说服教育,姜某终于开始服药了。通过两个多月的治疗,他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

听完宋警官讲的这个事后,记者采访了姜某。姜某40多岁,新疆维族人,个头不高,身体消瘦。记者在询问了他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后,他含着泪讲述了管教干警耐心帮助他解决思想问题的过程,最后他激动地说:“我们这些被判 ‘死刑’的人,管教干警们一点也不歧视我们,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困难,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几个服刑人员,他们都有说不完的话,其中更多的是对管教干警的赞许。服刑人员贾某是河南人,他患艾滋病后,因家庭困难无钱看病,便萌生了抢劫的念头,并因抢劫被判十年。他对记者说,他的眼睛不好,吴警官发现后,自己花钱给他买眼镜,让他读书看报学文化。他同屋的王某身体患病,监狱医院没有治这种病的药,吴警官用自己的钱到街上买药给王某吃,治好了王某的病。

艾滋病人进监后,一般都有抵触情绪,为了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安心服刑,管教干警用真情关怀唤起他们对生活和改造的信心,该监狱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打球、下棋,春节与他们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等形式,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正是管教干警对艾滋病服刑人员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触动了这些特殊服刑人员的灵魂,使他们能够在监狱认真学习改造,悔过自新。

这次采访艾滋病服刑人员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及感悟。

一是准备充足,采访深入,效果好。此次采访稿件发表在2007年11月26日检察日报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采访之前,我认真准备了采访计划,确定的被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并为采访做了精心的准备。采访中,我把主要采访对象放在服刑人员身上,有亲身体会,采访的素材就会真实感人,从而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管教干警无私无畏,耐心细致的工作精神和奉献精神感染了我。在该监狱八监区工作的干警每天与这些高危病人朝夕相处,危险度高,稍有不慎,很容易被感染,但他们不怕感染,即使市监狱局为干警配发了防护服,但是他们考虑到穿上这防护服容易与服刑人员产生距离,不利于他们的改造,大家都不穿防护服,而是与艾滋病服刑人员 “零距离”接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干警的良好形象。在这个监区工作,有时不被家人和朋友理解,有的甚至失去了恋人。如赵警官,今年27岁,2004年调到八监区工作,2005年开始交女朋友。后来,女方知道了他的工作是与艾滋病服刑人员打交道,便终止了恋爱关系。正是这些 “最可爱的人”的无私奉献,让这些艾滋病服刑人员在这里有了 “家”的感觉。

三是冒着危险,迎难而上,完成一次前所未有的采访。艾滋病人是高危病人,与他们面对面地接触,弄不好会有被感染的危险。我在决定到监狱采访艾滋病患者之前,对艾滋病并不太了解。朋友说,最好别去采访艾滋病人,近距离接触容易被感染。有人还说,如果采访艾滋病人,一定戴口罩和手套。听到这些议论,我当时也有一些顾虑,怕感染了艾滋病。可我又一想,既然决定了,就不能打退堂鼓,即使有危险,也要迎着困难上。到监狱后,听监狱负责同志介绍,与艾滋病人接触,一般是不会被感染的,管教干警成天与这些病人打交道,无一例感染艾滋病的。听了监狱负责同志的介绍,打消了我的顾虑,增强了信心,从而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原驻天津记者站记者)

猜你喜欢

姜某监区管教
坚持“五结合”,创新学校安全管教模式
男子醉酒点火烧自家屋子被逮捕
本科课堂中的正面管教策略研究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没有发票的社会抚养费
提升监狱基层监区领导执法管理能力初探
走进艾滋病监区
“监区”体验
WHERE ARE WE GOING, DAD
强行索取通奸私了赔偿款行为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