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教材情感内涵的理性解读

2016-04-16陈贤德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6年6期
关键词:内涵文本教材

陈贤德

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在教学中,准确解读并有效利用教材的情感内涵是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的必要途径。

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将课标的情感态度分级标准作为一节课的情感态度目标,使用“使学生形成对英语学习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愉快”、“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等对于情感态度目标的表述方式。模板式的情感态度目标反映的是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对教材情感内涵的分析不够到位,教学中的情感态度目标明显缺失。

通过对教材的研读,理解它所具有的情感内涵,准确地定位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发挥教材情感内涵的作用,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让英语教材充满亲和力,让英语课堂富有感染力,让英语学习蕴含吸引力。

一、厘清人物情态,让教材充满亲和力

统一的人物体系是现在使用较为广泛的“以话题为纲”进行编排的教材所共同具有的特点。如PEP(三起)教材中Mike,Miss White,Zoom等人物,沪教版《牛津英语》中Alice,Miss Fang,Ginger等人物,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中的Amy,Daming,Ms Smart等人物。我们需要着眼于整个教材体系去解读并梳理这些人物形象的特点,使富有个性的教材人物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伙伴。

许多教材中会出现一些动物卡通形象,例如PEP教材中的Zoom和Zip。这些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能理解并喜欢上他们。但其他的人物出于语言教学循序渐进的需要,形象特点分散在多个单元甚至多册教材之中,这就需要教师解读来梳理出他们的个性特点,包括人物的年龄、爱好、国籍、家庭等。通过挖掘文本内容的人物背景,会让这些教材人物变得鲜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觉得这些人物就如同生活在周围的教师、同学和亲人一样真实,也自然更愿意去亲近教材。

例如PEP六年级上册第Unit 6 A 部分 Let’s talk 的教学内容是Sarah和Sam讨论动画片《黑猫警长(Mr Black)》的一段对话(见图1)。许多教师认为:在内容上,这部动画片是学生所熟悉的,让六年级的学生讨论一部众所周知的动画片既不真实又很无趣;在语言上,由于新授词汇过多,句型框架不明确,难以抓住重点,特别是最后Sam说:Maybe our cat is chasing a mouse now.学生体会不到这句话的幽默所在,反而显得多余。

(图1 PEP(三起)六年级上册P58)

如果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了Sarah和Sam这两个人物的对话,就能消除这样的顾虑。首先,Sarah和Sam的年龄、关系以及国籍等信息在三年级下册就已经交待清楚,因此来自美国的姐弟俩边看中国动画片边讨论情节的情境是自然真实的;其次,在四年级下册Unit 5中出现过一幕Sam穿着爸爸外套的场景,如果学生对Sam爱搞怪的个性有所了解的话,看到Sam说这样的幽默的话就会觉得非常亲切。

二、理解文本情趣,让课堂富有感染力

教师在教材解读的过程中,经常会忽略文本所具有的情感内涵。一篇文本内容如果剥离了情感元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文本的情趣,为教学添加有效的催化剂,使课堂富有感染力。

1.文本所传递的亲情、友情

情趣可以是文本所指向的亲情或友情。例如沪教版《牛津英语》四(下)Module 2 Unit 2 Say and act中所提供的是主题为“Animal friends”的两个小故事(见图2):第一个小故事描述的是Min和Mog朋友之间互相分享食物的友情;第二个小故事描述的是Milly和Ella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友情。编者在切合“Animal friends”这一主题时,所思考的正是友情中分享与互助这两个重要方面。对于这样的文本,教师要解读出友情的内涵与外延,从“Min和Mog分享一条鱼”拓展到同学间分享食物、分享喜怒哀愁,从“强壮的Ella帮助Milly摘苹果”拓展到朋友间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以友情为支点,学生有了切身的友情感受,自然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落实语言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

(图2 沪教版《牛津英语》四(下)P24)

2.文本所表达的情绪变化

情趣也可以是文本所表达的人物喜怒哀愁等的情绪变化。例如PEP六年级上册第Unit 6 B部分 Let’s talk的教学内容(见图3),对话情境是妈妈告诉Sarah和Sam,因为爸爸生病去不成动物园了。在教师把握文本情趣的前提下,教学中就可以通过情绪梳理的方式,让学生在跟读、表演、运用的过程中体会到当妈妈告诉Sam“Your father is ill.He should see a doctor this morning,so we can’t go to the zoo today.”后Sam说“Oh,no!”时的失落,以及最后Sam说“How does Dad feel now?”时发自内心的对爸爸的关心,这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情绪变化。真实的人物情绪变化能引发学生的强烈共鸣,在模仿朗读、对话表演、迁移运用等教学活动中,学生能感觉到自己是在用语言表达真情实感,促进语言知识及能力的获得。

(图3 PEP(三起)六(上)P60)

3.文本所指向的生活趣味

小学阶段的教材在编排的时候都非常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包括话题的选择、情境的设置、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视角去理解文本所指向的生活趣味,体会文本所能带给学生的丰富情感体验,包括幽默的故事情节带来的愉悦感受,新奇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认知冲击,或者相似的生活经验引发的情感认同等。而文本所具有的这些情感内涵往往蕴含于一幅插图、一句话、一个单词甚至一个标点的使用中。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绘本书籍的构成,如封面、封底和扉页等,启发学生思考和区分标点符号的作用及意义,帮助学生体会不同的标点符号所传达的故事信息和人物内心情感(李磊 刘蓉,2015)。

如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一起)(四)上Module 9 Unit 1的对话内容(见图4),Amy和Lingling看到头上包着绷带的Daming就开始询问,乐观开朗的Daming向她们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一般过去时的语言知识点在文本中得到不断复现。对于这篇文本材料的生活趣味,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视角解读三个层面的内涵:Daming真是一个乐观有趣的家伙;朋友间能够共同经历与分享许多事情与感受;我们的一些有趣或伤心的经历也可以这样来说一说。文本中Daming说的那句“Then he took me and the watermelon to the hospital.”更能体现他的乐观与幽默,这不仅在语言上,同时在文化意识、情感态度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

(图4 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一起)四(上)P50)

三、理顺话题情缘,让学习蕴含吸引力

各册教材中的同一话题往往会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叠加深入,因此同一话题内部各块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话题之间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教师对于教材横向与纵向的话题脉络也要有系统的解读,在教学一块某内容时能够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话题溯源。

1.模块建筑中的情感叠加

苏教版、沪教版《牛津英语》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编排特点是模块建筑体系(Building blocks)。同一话题往往会在各册教材中反复出现,语言内容不断深入,从而达到搭积木式的语言能力的提升。对于这样的教材,教师除了关注语言知识及技能滚雪球式的发展之外,还要做好学生情感体验的不断叠加,发挥两者之间互为促进的作用。比如饮食话题会涉及种类、餐饮习惯、喜好口味、食物性状、健康与否等不同方面,教材在编排时结合“Ilike.../Whatwould you like...?/Can I have...?/How...taste?/Do you like...?”等相关语言知识,会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餐厅点餐、讨论食物喜好、农场见闻等话题情境。教师要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来梳理学生情感延续与深入的一条脉落,从刚开始能表达一些自己喜欢的食物,到能自己点餐,到能描述食物性状,再到讨论食物健康与否等。同样是饮食话题,在语言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学生的兴趣、动机等情感因素也得到了叠加。

2.话题联系间的情感交织

首先,一个话题内各块内容之间会有情感交织。教材的一个模块或者一个单元在编排时经常会根据同一话题将对话、词汇、读写等各块内容设计在一个整体的情境之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一个模块或单元时有一种类似看绘本故事的延续性情感体验。例如PEP三(下)Unit 5 Do you like pears?(见图5),话题是讨论对水果的喜好,教材创设的情境是Mike等同学在Sarah家作客,A部分第一课时对话课是Sarah与妈妈在买水果,第二课时词汇课是Wu Yifan和Sarah在看着Sarah的妈妈将水果从包里拿出来;到了B部分,第一课时对话课是大家围坐在餐桌边分享水果,第二课时词汇课是Sarah和Mike在讨论对于水果喜好的特写。从为同学买水果到一起准备水果再到分享水果,清晰的脉络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产生好客、分享、表达喜好等延续性的情感体验。

(图5 PEP(三起)六(上)P60)

另外,表面上看来各自独立的单元话题之间也会因为各种联系而使情感交织。这既需要教师去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由教师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创造性的补白。例如PEP五(上)出现了一个虚拟人物机器人 Robin,在 Unit 1 What’s he like?B 部 分 Read and write(见图6)中对Robin进行了整体的介绍,谈到他非常能干,会煮饭、洗碗等,还会监督Wu Yifan学习。在Unit 2 My week,Robin经常督促Wu Yifan安排学习并进行体育锻炼。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中Robin为喜欢吃鸡肉的爷爷和喜欢吃冰激凌的Wu Yifan端上了一盘Chicken Ice Cream。五(上)中的Read and write都是以Robin为主角进行编排,在后续的教材中也会经常有一些富有趣味的事情与Robin有关。学生对于Robin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初步了解人物特点产生情感体验,到对经常被Robin管着的Wu Yifan表示同情或羡慕,再到Robin端着Chicken Ice Cream时的好笑,从整体上去观察话题间的情感联系,能发现更多可以有效利用的教学切入点。

(图6 PEP(三起)五(上)P9)

教师应当尽快熟悉自己所使用的整套教材,明确各册、各单元、各课时和各活动的教学目标、内容、重难点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听熟教材录音;熟悉教科书的配套书籍等(陈贤德,2012)。在理性的解读中,教师有了对教材情感内涵的准确把握,自然也会体现到教学设计和具体的课堂实施中。

猜你喜欢

内涵文本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活出精致内涵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挖掘习题的内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