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名人名言在哲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6-04-13史瑞莲

教育家 2016年34期
关键词:名言哲学课堂教学

文/史瑞莲

浅谈名人名言在哲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文/史瑞莲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等著名人物,常把他们对世界、对人生的真知灼见,用心血凝成一句句发人深思的锦言妙语,是谓名言。名人名言以其深邃的哲理、丰富的内涵为人们广泛传诵,它们是人类生命的财富,更是人类无价而永恒的财产。

在哲学课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精练优美、蕴含智慧、发人深省的名人名言来说明和揭示哲学概念和原理,既能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又能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既可以使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和谐动听,又能陶冶学生情操,产生共鸣。下面我就名人名言在哲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谈点个人的心得体会,以供大家交流。

名人名言在哲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以下几种用法

利用名人名言导入新课,先声夺人

利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经典名家的名言开篇,是现有很多哲学教材的编写手法。相似地,在哲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名人格言或名人警句作为引言导入新课,可以凭借格言警句特有的精湛语言艺术,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陶冶学生情操,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节内容时,开课可以用多媒体工具打出一系列关于人生价值的名人名言:孟子的“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歌德的“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爱因斯坦的“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学生面对这些熟悉的名句,会情不自禁地朗读起来。同时学生也会在被名人的伟大情怀、高尚的情操所感染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利用名人名言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画龙点睛

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一节哲学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哲学课教师为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教学资料、设计教学方法。哲学教学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往往都是些知识性、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概念、原理或观点,如果采用单纯的说理,其效果显然是不够理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名人名言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实现哲学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不少领袖和名人善于运用精辟独到的比喻,使本来十分艰深的哲学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栩栩如生。如,毛泽东在分析实践问题时,曾独创了“梨子哲学”: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把实践比喻成吃梨子,十分生动形象。关于搞调查研究,他说:“要像解剖麻雀一样。研究麻雀,只需解剖一两个麻雀,就可以知道所有麻雀的情况。搞调查研究,掌握了一两个地方的情况,也就对所有地方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就生动贴切地揭示了个别反映一般,特殊体现普遍的哲理。在处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问题上,毛主席还提出要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的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于是,他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工作方法,形象地比喻成了“弹钢琴”。

又如,邓小平针对责任田包产到户的争议,提出“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的主张,形象地指出了实践的重要性;他又把我国现阶段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表述为“分三步走”,被称为“我们发展战略的‘三部曲’”,鲜活地表现出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所以,在哲学教学阐述概念、原理时,适时、恰当地嵌入一些富有深刻哲理的名人名言,借助名人名言把深奥的原理通俗化、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从而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就能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

利用名人名言作为课堂教学结尾,升华主题

一个好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在哲学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名人名言作为课堂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如,在“一切从实际出发”这节课结尾时,可以引用毛泽东的名言——“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开头”。然后让学生思考后回答:(1)这句话对不对?(“对”);(2)它符合什么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3)它的哲学依据是什么?(“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这样“名言—应用—原理”这一过程就构成了这堂课的结尾。然后,再引用恩格斯的名言——“原则不是它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结果”,作为课后练习,让学生辨别分析。总之,以赏析名人名言作为课堂结尾,一方面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思辨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极富哲理的名人名言赏析中,也能进一步提升对书本原有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把握。

名人名言在哲学课具体运用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选用的名人名言要力求贴切,通俗易懂

哲学课堂教学中,通常在讲解一些基本观点时会应用名人名言,其用意一般有两个。一是把名人名言作为证明书本理论观点的依据;二是借助名人名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书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选用的名人名言不贴切,距离要说明的问题较远或根本不能说明问题,那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带来消极的影响。除此之外,如果选用的名人名言内容深奥、复杂难懂,学生对名人名言本身的基本含义不理解,也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因为,在哲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用过多的时间去讲解名言本身的含义。所以,在哲学教学中运用名人名言要有针对性,力求紧扣教材的内容,贴切并通俗易懂。

引用名人名言进行哲学观点鉴定时,切忌脸谱化、简单化

在哲学课教学中,我们经常引用体现正确哲学观点的名人名言,但也会引用一些体现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等错误观点的名人名言。如,我们引用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引用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以说明其中所体现出的唯心主义观点。引用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来说明其中体现出的形而上学观点。但我们也应该让学生知道这并不是他们的全部思想,如康德是被恩格斯称为“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人”,他在哲学、美学、天文学等方面都卓有成就;王阳明虽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者,但他在我国古代哲学、文化发展等方面上可说是一位极富影响力的大家,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及军事才能不能一概否定。总之,教师在引用历史人物的名人名言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名人思想做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哲学思想教育。

综上所述,在哲学课堂教学中解读和赏析名人名言,是提高哲学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对培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位和精神境界也都将起着积极的作用。不得不说,这顺应了现在哲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对哲学教学的内在要求。

(作者单位: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一中)

猜你喜欢

名言哲学课堂教学
菱的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名言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名言趣画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