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2016-04-13高月波

教育家 2016年34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德育学校

文/高月波

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文/高月波

学校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现了如“毕业班”“单亲问题家庭”“留守儿童问题”“校园暴力事件”等现象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薄弱,同时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亟待完成的新任务、新要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行为的现状分析

纵观新时期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行为,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但也有令人担忧的品行缺陷:

求新求异,但辨别是非能力差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未成年人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但由于自身思想状况的局限,他们不可避免地出现盲目模仿、缺乏识别能力的误区。

求真务实,但现实主义倾向明显,缺乏对远大理想的追求 现在的青少年无论是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就业观念等都深受社会导向的影响,十分现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相对缺乏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念缺乏认同感、责任感。

自我意识强,但独立能力弱 现在的青少年多数是独生子女,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少有“他人”的概念。在人际交往、交流、沟通方面,存在较强的攻击性、质疑性,具有反传统的批判性。

心理丰富细腻,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 随着生活、学习、工作条件日益改善,青少年的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意识逐步弱化,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许多隐患或伤害。

知易行难,存在知行分离的倾向当代青少年对责任、公正、自立、纪律等基本道德规范尚有认同,但自律性不够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行分离、重知轻行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道德逆反行为。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行为问题的根源剖析

追根溯源,未成年人思想行为出现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

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不断渗透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信息传播媒体的广泛使用,在各种文化思潮面前,身心不成熟的未成年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娱乐趁机腐蚀毒害未成年人的心灵。

家庭教育依然缺失 目前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大地继承性,“想当年”的教育模式一直在延续,而后期的科学教育缺失,跟不上节奏。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家庭教育依然存在很多瑕疵、缺失。

学前教育存在严重不足 0至3岁儿童是整个教育的启蒙期、关键期,但现实却存在明显的无目标、无章法的现象,或者说根本没有真正的教育。层次不一的幼儿园对3至6岁儿童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不论师资配备还是校舍资源非常有限,城乡差别严重,区域内不均衡现象明显。

学校教育存在薄弱环节 多年来,学校德育工作者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从总体上来讲,学校的德育教育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些学校只抓智育,忽视德育;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特长的培养和训练,忽视全面发展;只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度强调认知,存在着重理论认知,缺实践指导的现象;一些学校德育课程没有完全顺应未成年人的认知规律,德育的要求起点过高,脱离了未成年人的实际需求。

教育缺乏系统性 家庭、学校、社会存在严重脱节。学校侧重文化知识教育,顾不上管;家长思想道德建设意识不强,缺乏科学性,不会管;社会重视不够,缺人管。于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口径不统一,教育责任不清,工作机制不完善,难以对青少年形成和谐统一的影响。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举措

山东省日照新营中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高远志向、高尚人格、高雅情趣”为德育目标,确立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育人策略,积极探索“尚德、修艺、益智、健体”的育人机制。

课程渗透,活动体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首先,学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摒弃了过去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转变教育方式,组织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校本课程,编写了《梦想、追求、奋斗——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的校本教材;摒弃了过去居高临下的说教和生硬呆板的叙述方式,更多地采用隐性的、间接的、渗透式的和体验式的方法,增强了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吸引力。

其次,学校以服务育人为目标,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倡导先“成人”后“成才”的理念。同时激励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努力开发学科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倡导利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审美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再次,学校根据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段德育的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形成梯次递进教育,促进德育活动序列化。

最后,学校以活动体验为载体,先后成立了文学、歌舞、器乐、书画、机器人、轮滑、健美操、足球、急救等25个社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各种舞台,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充分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变革家长委员会形式,构建“空中家庭群”。定期召开家长会,随时通过家长群、QQ群、朋友圈等新媒体实现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互动,及时沟通信息,对学生、老师进行客观评价,结合时事进行家教培训并常态化,实现班级共建、家校共管的合力。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专业教师的短缺和学生对各种专业知识的强烈需求,越来越需要学校转换视野。家长授课应运而生。学校充分利用家长的专业范围广阔、知识面宽泛的特点来扩大学校课程的范围。学校每月每班组织一次家长授课,内容涵盖交通安全、融资知识、海关常识、食品安全、青春健康、播音主持、书法绘画、银行理财等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全校现已授课600多节,有效拓宽了教育领域和教育内容。

广泛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 学校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采用“建管结合”策略,积极搭建校外育人平台。一是积极开展校外实践体验活动,建设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市食品检验检疫局、日照海关、日照博物馆、日照消防支队等成为校外德育实践基地,通过参观实验、模拟实践、校外课堂、专业论坛、专题讲座等形式延伸学校教育,拓宽教育领域,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广泛性、多样性的青少年德育工作体系。二是管控学校周边育人环境。学校通过主题班会、签订责任书、参观健康饮食图片展等形式,教育学生不去学校周边小商店和食品摊前购买食用“三无”食品;文明出行、不翻越护栏、不闯红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远离“三厅一吧”(歌厅、舞厅、台球厅、网吧),让学生“做新营学子,为新营争光”,自觉履行校外文明行为,维护学校声誉,争做优秀小公民。

树立德育榜样,健全奖惩机制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

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因此学校建立了师德考评档案,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幸福班级”评比,评选“最美教师”,树立恪守道德的典范,积极推进德育队伍建设。同时,学校围绕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明礼诚信、勤劳节俭、尊师爱学、乐于助人等方面,开展最美少年、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发挥典型引领的示范作用,引导未成年人明确行为规范,培育良好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另外,学校还通过评选“美德家庭”,树立典范楷模;通过推进“教育议事会制度”,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机制。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今后学校还将通过校内校外齐抓共管,正确认识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与发育的规律,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新营中学)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德育学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校推介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