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女性工作者”到“女性领导者”
——浅谈御茶水女子大学课程设置的变化

2016-04-12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培养目标

李 芯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济南 250300)



从“女性工作者”到“女性领导者”
——浅谈御茶水女子大学课程设置的变化

李芯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摘要:由于日本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变化,御茶水女子大学的课程设置也随之改变,力求更加适应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伴随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御茶水女子大学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增设了许多非女性传统的课程,尤其是理学部蓬勃发展,突破了传统女子大学的课程设置方式,向综合化大学靠拢。御茶水女子大学的培养目标从“培养女性工作者”转变为“培养女性领导者”,这是日本乃至整个世界女性逐渐独立、崛起最好的证明。

关键词:御茶水女子大学;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发展演变

一、引言

过去,日本女子高校受“贤妻良母”教育传统的影响,在专业设置方面多集中在文科和家政科,且主要偏向于家庭服务类型,如食品学、烹饪学、服务学、生活经营学等。这些专业使得日本女性就业基本局限于家庭或社会低层次领域,自身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现在,日本女子大学院系及课程设置依然具有传统女性特质的倾向,如日本女子大学中开设最多的文学系由日本近代女子学校中的文科发展而来,生活科学系则源于家政科,课程设置方面也多为语言、文学、生活服务类课程。其中,语言类课程以日本语言文学、欧美语言文学为主,还设有专门的国际交流学部,以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除了语言和文学外,家政学也是女子大学的代表性学科,不过如今家政学已经不像过去集中于食品、烹饪、服务等,而是涉及到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一门真正关于生活的科学。

随着日本女性意识的觉醒,在校女大学生开始意识到需要以自身实力立足于社会,其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女性选择专业时不再倾向于固定的女性传统学科,而是越来越多地进入以往被认为是男性专属领域的学科进行学习。为适应这种需要,日本的女子大学也开始增设越来越多的此类课程。这种设置将逐渐改变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改变男女性别不平等的现象,有利于两性的和谐发展[1]。

从日本各女子大学的院系及课程设置和培养层次看,其内容和培养目标较多集中在“能够实施有效地发挥女性素质的教育,专门研究女性固有的问题”“培育女性的领导能力和主体性、独立意识”方面。由此可见,当前日本女子大学的使命已从过去的培养贤妻良母转移到培养社会参与型的、积极发挥社会作用的女性以及实现性别平等、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的妇女运动目标上来[2]。

二、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的演变

御茶水女子大学的前身是建立于 1874 年的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随后,该校被作为东京师范学校女子部,1886 年成为“高等师范学校女子部”,1890 年改称为“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其最初招生状况并不理想,但随着欧美女子教育思想进入日本,日本对于女性教育也逐渐重视起来。1885年日本颁布了近代以来第一个女性中等教育的独立法规——《高等女子学校规定》。该法规颁布后,根据当时女性杂志《女性之友》的报告:“以御茶水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高等女子学校为首的许多女子学校都已经爆满”[3],1897 年10月,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根据文部省颁布的《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规定》被分成了文、理两科。1899年,学校为培养担任家事和家政科的教师又设立了技艺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科、理科、家政科分别发展成为今天的文学部、理学部、生活科学学部,并且下设不同的科系。其课程设置也随之丰富完善起来,为御茶水女子大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御茶水女子大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活跃于各个领域的优秀女性人才。 御茶水女子大学最初设立就是为了培养女性教育者,所以教育专业是御茶水女子大学备受重视的学科,设立之初分为教育学、体育学、音乐教育3个专业。1996 年原来的专业被改组成人文科学、人类社会科学、语言文化和艺术表现4个专业。

御茶水女子大学是集教学与科研于一身的综合性女子大学, 不仅教学水平高,科研水平同样引人瞩目。它目前下设多个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不仅可以供学生做实验和实习,而且也可以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

三、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特点

(一)由“服务家庭”到“贡献社会”

日本社会自古受传统“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一直施行以“贤妻良母”主义为核心的女子教育,对女性的要求是顺从和贤良淑德。早期教育的基本方向是使女性能胜任“贤妻良母”的角色,更好地为家庭服务。学校课程内容都具有传统职业家庭教育的特征,家政专业作为女性特质的代表学科,其课程设置最初多为“服务家庭”而设立。如旧制时代东京女子师范学校所授的缝纫、编织、烹饪、育儿、洗涤等,都是为家庭服务的课程。如今御茶水女子大学的培养目标已经转变为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实现自身价值。课程设置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带有浓厚职业家庭教育特征的课程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课程。如儿童学专业不再仅仅教授育儿知识,而是增加了关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等方面的课程。食物学专业也不仅仅教授烹饪技术,而是更加注重食物营养、卫生和调理学知识。家庭经营专业的领域则扩大到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

御茶水女子大学的课程设置紧跟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专业设置越来越广泛,研究领域也更加全面,已经完全从过去的“服务家庭”蜕变到如今的“贡献社会”,这也使得女性自身意识逐渐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认识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御茶水女子大学无论在教育还是科研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女性人才,也培养了大量的女性研究人员。

(二)由“女性特质课程”走向“大众化课程”

最初御茶水女子大学所设置的课程都是传统观念里适合女性的课程。文科所设置的课程包括国语、英文、历史、教育、体操、绘画、音乐。家政科所设置的课程包括裁剪、烹饪、编织、扫除等家务技能和持家知识。即使是理科的课程设置,最初除了数学、化学、物理外,也包含了英语、家政、伦理这样的课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御茶水女子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逐渐打破了所谓男女特质的界限,向着学科无性别化方向前进,女性通过“大众化课程”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和提高。现今御茶水女子大学在保留具有“女性特质”的传统课程的同时,注重研究人与环境、人的发展和心理健康、食物科学与健康、生活与社会等多方面问题,设置与人体生理学、发展心理学、环境物理学、居住环境学、食品贮藏等等各个领域相关的课程。其理学部的课程设置也培养了大批在传统男性领域中大放异彩的优秀女性人才。

(三)由“注重技艺”走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东京女子师范学校的设立是为培养女性教育工作者,因此课程设置比较注重技艺。为适应当时的时代需求,培养合格的教师,学校设置了体操、绘画、音乐等课程。在家政专业方面设置的是注重实用性的技术类课程,如裁缝、纺织、烹饪、编织、扫除等,都是为提升女性的生活技能、操持家务等与生活相关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人们逐渐意识到仅学习实用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御茶水女子大学家政学部课程设置中开始逐渐加入与技能相关的理论性知识。如服装学专业除技术方面的课程外,还增加了色彩学概论、染织工艺概论、服装美学概论等;家庭经营学专业也增加了家庭关系学论、家庭管理学等。

除了增加理论课程外,改组后的御茶水女子大学生活科学科还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食物营养专业的学生到四年级就会被安排到特定的研究室,进行为期一年的毕业研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研究态度。而发展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则从二年级开始可以选择到保育所、幼儿园、中小学进行观察实习,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 学生在御茶水女子大学下设的研究机构得到了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亲自实践更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见,御茶水女子大学家政学的课程设置已由“注重技能”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的学生也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与当今社会“知识与能力相符合”的总体要求是一致的。

四、课程设置变化原因探析

(一)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促使课程设置产生变革

每个时期的社会都有其不同的需求,必须牢牢抓住社会需求,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社会需求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也决定着课程设置等方面。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发布了相关法案,女子教育渐渐发展起来,女子开始进入学校学习。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日本女性的自我意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视野越来越广阔,越来越独立、自强。女子大学的课程设置,正是适应这一需求的产物。

(二)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促使课程设置产生变革

日本女性在争取自身权利的过程中获得了受教育权,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女性佼佼者,学校里的女大学生们的自我意识也不断提高。比起当家庭主妇,大多数女生更希望把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贡献社会。女性渴望更多地进入其他领域,甚至进入过去被认为是“男性学科”的领域进行学习。学校为了适应这一变革,也积极开设更多适合女性全方面发展的课程,并且建立了相关的研究所,不仅在教育上培养了大批对社会有贡献的女学生,在科研上也培养了大批女性研究者。

(三)不同时代人才的培养目标促使课程设置产生变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御茶水女子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随之变化。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带动了办学思路的变化。御茶水女子大学的办学路径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思路→课程设置”这一流程来完善和实现。正是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才导致御茶水女子大学的院系及其课程设置一步一步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并在变革中逐渐走向繁荣。

五、结语

目前我国的女子大学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近年来,有很多人对我国的女子大学提出质疑,这更使得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发展我国的女子大学。我国的女子大学与日本的女子大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对御茶水女子大学课程设置演变进行研究,可以从课程体系变化方面给予我国女子大学办学一定的启示。

第一,加强女性特色课程。女性特色专业和课程的设置是女子大学与普通男女共学大学主要的区别。日本几乎所有的女子大学都设置有家政专业,并开设了具有女性特色的专业,如教育、服装、护理等。这些课程都是女性特色的充分体现,在女性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国要想发展女子大学,必须在打造女性特色专业课程上下足功夫,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设置适合我国女性发展的特色专业和课程,推动女子大学的发展。女子大学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长足发展,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走特色办学的发展道路,以特色见长,以特色取胜。

第二,明确办学理念,改变学科设置。相对于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提出的“培养女性领导人”这种极具特色的办学理念,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对自身办学理念认识不够,缺乏清晰的定位,因此必须在清晰认识学校自身实际、明确办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课程建设,打造自身品牌特色。

第三,努力提高办学层次。1966年御茶水女子大学在日本的新制大学中率先设置了人文科学研究生院。最初设置的人文科学研究科下设专业有哲学、史学、地理学、日本文学、中国文学、英文学、教育、舞蹈教育学。1976 年又开设了人文科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培养博士生。1964 年设置了理学研究生院,1997 年终于开设了博士研究生课程①。其办学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也带动了学校招生、就业工作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女子大学的办学水平和层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此种模式,向着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层次发展。

笔者期望通过此研究能给予我国女子大学的建设发展以及我国女性教育提供一定的经验及启示,以此加快我国女子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推动我国女性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注释:

①参见御茶水女子大学主页http://www.ocha.ac.jp/。

参考文献:

[1]王慧荣.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05.

[2][日]大滨庆子.新世纪,女子教育何处去——国际妇运视角下的日美中三国女子高校教育比较[J].中国妇女研究 ,2004,(3):27.

[3]日本图书中心.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女子教育研究调查报告集[C].东京:日本図書センター,1984.94.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Female Workers”to “Female Leaders”:Change of Curriculum in Ochanomizu University

LI Xin

(Shandong Women’s University,Jinan 2503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hange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concepts in Japan, curriculum in Ochanomizu University has been altered accordingl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society.Along with the rising of women awareness, Ochanomizu University launches lots of non-female courses while keeping its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The thriving of Science Department is a typical of such transformation.It means that this university has already broken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ransformed into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 of Ochanomizu University has changed from “cultivating women workers” to “cultivating women leaders”, which is also a proof of women’s independence and improving of status not only in Japan but around the world.

Key words:Ochanomizu University;curriculum;education objectives;evolution

收稿日期:2016-02-15

基金项目:山东女子学院女性高等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中日女子高等院校的对比研究”(项目编号:NXGDJY01)

作者简介:李芯(1978—),女,山东女子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与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838(2016)03-0093-04

·女性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培养目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对广西高等艺术教育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思考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