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核心课程《邂逅美酒》的研究与探索

2016-04-12

关键词:美酒通识啤酒

高 路

(沈阳师范大学 粮食学院, 沈阳 110034)



通识核心课程《邂逅美酒》的研究与探索

高 路

(沈阳师范大学 粮食学院, 沈阳 110034)

通识教育是指以学生为本,面向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知识结构优化和能力提高的,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随着对通识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意义与重要性越来越被教育界所认识。在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识课程的建设是其中的核心环节。阐述了沈阳师范大学开设《邂逅美酒》通识课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对《邂逅美酒》通识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授课内容的多要素融合、讲授内容的前沿性、课程内容的拓展与延伸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作为面向沈阳师范大学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全新的通识选修课程,《邂逅美酒》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实现《邂逅美酒》核心通识课课程内涵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综合科学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

《邂逅美酒》; 通识教育; 核心课程

0 引 言

20世纪以来盛行的通识教育的概念最初源于欧洲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其课程包括被称之为“七艺”的语法、修辞、算术、音乐、逻辑、集合、天文学),现代通识教育形成和发展于美国。通识教育是针对高等教育日益专业化而导致的知识偏狭和教条主义而提出的[1]。通识课程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2],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博雅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其目的是培养现代社会中有健全人格的公民。

19世纪初美国学者帕卡德(A.S.parkard)教授首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其进行讨论和研究。虽然人们对于通识教育这个概念的表述各有不同,但是,对于通识教育的目标人们达成共识: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3]。20世纪90年代,通识教育从国外重新引入我国内地高校,引起了教育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碰撞,迫切需要大学的通识教育[4]。通识教育日益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的热门话题。通识课程是课程的一种,又称校级选修课,是高校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通常学校规定学生必须修满一定数量的通识课学分,并以此作为学生顺利毕业的条件之一。目前通识课已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通识课程不仅肩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改革最直接的体现[6-7]。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知识面广、应变能力强的大学生的重要手段。加强通识课程建设,能够丰富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体系,进一步拓展素质教育的内涵。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通识教育在我国本科高校中逐渐开始推广[8]。

为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进一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根据《沈阳师范大学通识课程建设方案》的文件精神,沈阳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本科教育中建立了“平台+模块”的通识课程体系,包括3大平台:基础通识课、学科通识课、国设通识课。其中基础通识课课程划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综合实践4个模块,授课对象为全体学生。通过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艺术修养和科学素质等。其中综合实践模块主要涉及实践类课程、创业创新类课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识教育课程基础化和综合化是通识教育的发展方向。大学中通识教育的课程建设尤其需要体现各个学科的融合和统一[9]。目前我国工科院校开设的通识课程中,人文社科、艺术类课程占有较高的比例,而与工科背景相关的通识课程却较少,文科院校更是如此,大学生的参与度也比较低[10]。

1 《邂逅美酒》通识课的设立

泰勒在他的著名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论及课程时提出这样的观点,就基础教育而言,一门学科的价值在于它对一般公民,而不是未来这个领域的专家的贡献[11]。

我国是酒的故乡,在几千年的浩瀚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作为一种特殊的饮料,酒既是物质的,又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并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如今,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交际、喜庆的重要场合,酒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饮品和特殊的媒介。可以说,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不可避免的地与酒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

《邂逅美酒》是面向我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全新的通识选修课程,属本科教育中基础通识课中综合实践模块的通识课,主要包括啤酒、白酒、葡萄酒、鸡尾酒4个教学模块和啤酒品鉴、白酒品鉴、葡萄酒品鉴、鸡尾酒DIY、酒市场调研5个实训。课程设置为30学时,其中课程实训10学时。

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结合的学科,本门通识课的教学,可促进学生对酒的认识和了解,对酒品味的提升和酒文化的弘扬,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同时课程注重结合学生的共性及个性需求,与专业教育相互交融,使学生能够掌握除自身专业之外更为广泛的知识,融通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进一步平衡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心智培育和知识拓展,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品质,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综合科学素质的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

作为一门创新的通识选修课程,《邂逅美酒》在2014年的沈阳师范大学通识选修课申报中成功获批学校首批通识核心课程的立项申报,并纳入学分管理。2014年下半年开课至今,已经进行了2个学期4个大班次、共483人次的授课任务。本课程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爱好、特点紧密结合,并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获得学生们的普遍喜爱与好评。目前,每学期选课人数控制在240人左右,在每学期网上选课的第一天选课人数就已满额,选课学生几乎涉及全校所有的专业,化学、数学、物理、计算机、文学、管理、经济、外语、法律、体育、学前、音乐、艺术、新闻、粮食、旅游、空乘、美术等专业的学生都选修此课程。这也反映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喜爱程度。

我校对教学改革项目,特别是通识课教学改革项目高度重视,同年教改项目“通识核心课程《邂逅美酒》的建设与研究”通过学校教务处审批作为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在政策、资金、师资配备及实训设施等方面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 《邂逅美酒》通识课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这里笔者重点总结《邂逅美酒》教学内容设计的实践体会。

2.1 精心设计《邂逅美酒》的教学内容,建设过程重内涵

精心设计和组织通识课程《邂逅美酒》的教学内容[12],依据通识教育目标,结合通识课程“通”的性质去设计并实施,使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涉猎更多其他学科领域的理论思想和思维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学生的共性及个性需求相结合。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啤酒、白酒、葡萄酒的起源、分类、酿造工艺及其品鉴;葡萄酒的保健功能、葡萄酒酒具、葡萄酒与中餐的搭配艺术、餐桌礼仪;有关鸡尾酒的基础知识、调制方法、调制器具和各种鸡尾酒的特点及经典鸡尾酒调制DIY。由于各种酒类与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相结合,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掌握一些与酒相关知识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注重课程内容中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课程建设中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统一起来[13]

教学内容打破专业局限,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消除人文学科与专业教育的人为界线,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促进大学生对酒的认识和了解,对酒品味的提升和酒文化的弘扬,融通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14]。进一步平衡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品质,既培养学生能适应未来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社会,又使学生能给未来的人生做好充足的准备,使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

关于葡萄酒杯这部分内容,在使学生了解了葡萄酒酒杯的作用这一基本知识后,进一步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喝葡萄酒如何选择合适的高脚杯,如最适合的香槟杯应该是细长的郁金香状,瘦而细的杯身是为了让气泡有足够的上升空间,同时能减少酒与空气的接触,保留酒中的气泡而使酒味醇美。白葡萄酒杯像一朵待放的郁金香,杯身较长,杯肚较瘦,这样可以减少酒和空气的接触,令香味更持久一些,同时白葡萄酒得到最佳口感的温度通常比红葡萄酒要低,较小的杯子可使人们在酒的温度升高前就喝光杯中的酒;用来喝红葡萄酒的杯子比白葡萄酒杯要大些,这是因为红酒的口感和香味更为醇厚,较大的酒杯易于散发酒的香味,杯子大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旋转酒杯的时候可以让酒有更大的空间运动。之后归纳出葡萄酒酒杯的性质、形态、大小蕴涵了技术、艺术及味觉等历史发展的足迹这样的结论。

基于上面的内容让学生们了解全球知名的专业酒杯品牌,再引出葡萄酒酒杯的标准化问题;进而再由葡萄酒杯联系到干杯,包括干杯的历史由来及干杯的礼仪,干杯时注意的问题;由此又进一步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20年来国庆招待会上的一些图片,回顾国家领导人宴请用酒、餐具和礼仪上的变迁,可以看出传统的白酒正在被更健康的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取代,葡萄酒已成为各式主流宴会的标准配置。

2.3 正确处理理论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使之具有基础性、研究性、前沿性[15]

例如讲授了传统的啤酒酿造工艺之后,向学生介绍啤酒发展的最新动态,如木桶陈酿啤酒、年份啤酒、满月啤酒等。

有些酿酒师会在传统啤酒酿造工序后将啤酒加入烈酒桶(酿造过其他味道浓烈酒类的木桶)中再次陈酿,以吸收烈酒留下的味道,经过陈酿的啤酒风味增加,酒体更加厚重,赋予了啤酒更深的层次感。这就是现在的木桶陈酿啤酒。

大家都知道葡萄酒有年份之说,现在啤酒也有年份酒之说,就像红酒一样,啤酒也有成熟期、衰退期。很多酒精度接近或超过10%的啤酒都有着超长的储存期限,甚至没有期限限制,一些啤酒厂开始在这类啤酒上做文章,标注其出厂年份,以便让消费者去开发尝试,这种啤酒可以一次多购买一些,然后逐年品尝,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味道会产生奇妙的变化,这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年份啤酒。

伴随着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潮起潮落是常识,殊不知啤酒的口味也会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而发生变化。“满月啤酒”与普通啤酒在酿造工序上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满月啤酒”要等到满月时才能酿造。酿造出来的啤酒风味与口感会发生神奇的变化,麦香愈发醇厚,啤酒花香更加浓郁,口感更加丰富,因为日月星辰的能量会影响啤酒本身的风味,发酵周期也从原来的7天缩短至5天。

酒文化发展与进步过程中产生的有特色的思想的引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4 课程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查找和搜集大量相关教学资料,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课程内容的拓展重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对学生价值的引导、心智培育。

认识葡萄酒瓶这部分内容,在讲解了形状(瓶肩)、颜色、酒瓶的容量及瓶底(凹槽)等基本知识后,进一步延伸葡萄酒酒瓶的变迁;据葡萄酒的基础理论分析预测葡萄酒未来发展趋势----小瓶装葡萄酒;并拓展“用葡萄酒瓶装点自己的家居”和“2014年Pentawards 酒水类包装获奖作品欣赏”这2部分内容。学生们品尝到了一次视觉的盛宴,使学生们开阔了视野,也为艺术、装潢、美术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方向和设计的灵感。同时使大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拓宽知识面,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健全的人格。

3 结 语

《邂逅美酒》是一门创新的通识选修课程。结合学生的共性及个性需求,打破专业局限,依据通识教育的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结合通识课程“通”的性质进行实施。《邂逅美酒》是多要素融合的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学科覆盖性和渗透性,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和知识进行融合贯通。在课程建设中注重古今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注意对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介绍,促进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的养成;培养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兼具的人格健全的公民。

《邂逅美酒》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本门通识课的教学可加深学生对酒的认识和了解,对酒品味的提升和酒文化的弘扬,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拓宽知识基础,进一步平衡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自然学科课程的通识教育中关注并尊重人文科学领域的问题,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认识视野和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从高雅的情趣、完整的人格、完美的人性诸多方面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社会责任感的精神与能力复合型人才。

《邂逅美酒》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实现《邂逅美酒》核心通识课课程内涵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期望能在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力争打造出一门精品通识课程,为大学通识精品课程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为推进我校通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1]陈小红. 论21世纪的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J]. 理工高教研究, 2005,24(5):36-37.

[2]李曼丽. 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17.

[3]哈佛委员会.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 李曼丽,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45.

[4]熊思东,李钧,王德峰. 通识教育与大学. 中国的探索[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5]吴仁蔚,郭爱玲. 通识课“污染与控制”教学探索[J]. 教文汇, 2009(14):9.

[6]李松林,朱逾. 通识教育呼唤高校教学及课程体系改革[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5):105-107.

[7]张晓京,张丽嘉. 推动通识教育改革,创新本科教学体系[J]. 教学建设与改革, 2008(6):36-37.

[8]李惠杰,郭微微,王玉伟. 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2):110-112.

[9]宋娟,曾德军. 武汉大学推进通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 当代继续教育, 2014 (32):80-83.

[10]冯惠敏. 我国内地高校推进通识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J]. 复旦教育论坛, 2007(5):40-43.

[11]陈煜,李树奎,姜春凤. 工科类通识课程建设的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3):177-180.

[12]蒋有录,查明,任拥军,等.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优质专业教学平台[J]. 中国大学教学, 2013(10):34-36.

[13]戴双翔. 学校课程建设策略初探[J].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3(3):70-73.

[14]钟英. 地方本科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建设策略探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231(7):29-31.

[15]伍国明,温海祥,曾荣,等. 食品微生物学优质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微生物学通报, 2013,40(3):522-526.

Study and exploration on core curriculum of Wine & Spirits Encounter in general education

GAOLu

(College of 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China)

General education is a kind of student-centered, non professional and n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arried out f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subject background, focusing on the spiritual growth, knowledg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ability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 obje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on general education,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education sector. The construction of general curriculums is the cor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The necessity of setting up the general course of Wine & Spirits Encounter in our university is expounded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ing and integrating, the frontier, the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of the course content of Wine & Spirits Encounter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Wine & Spirits Encounter is a new elective general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our universi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project is advantageous to realiz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is core general curriculum and is helpful to cultivate students' perfect personality and comprehensive science quality,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our university.

Wine & Spirits Encounter; general education; core curriculum

2015-09-12。

辽宁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020061)。

高 路(1966-),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博士。

1673-5862(2016)01-0117-04

G642

A

10.3969/ j.issn.1673-5862.2016.01.027

猜你喜欢

美酒通识啤酒
“新冠牌”啤酒真倒霉:60天赔了20个亿
走进山西晋善晋美酒业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几桶美酒致败局
《啤酒》
哼哼猪买啤酒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阳朔啤酒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