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该吃“退色药”的大人们

2016-04-12高洪云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2期
关键词:病态古希腊雕塑

文_高洪云

该吃“退色药”的大人们

文_高洪云

本期推荐《希腊人的艺术》,读者从中可以了解西方美术的发展源流。

曾有人说过,文明是向前不返的,譬如由农耕到工业,再到信息时代;而文化是回溯的,中国文人对儒学、老庄的推崇,西方人的宗教情怀,乃至文艺复兴时期,也是沿历史上溯到古希腊。

文化往后看,是为了从源流处汲取养分,轴心时代就是一池源头活水。

人类艺术史上,具体到雕塑、绘画这两门古老的艺术,中国、古埃及、古印度,都没有古希腊对人类艺术的影响大。法国美术史家丹纳曾说:希腊人表现人体还有一种全民性的艺术,更适合风俗习惯与民族精神的艺术,或许也是更普遍更完美的艺术,这就是雕塑。人体雕刻艺术是古希腊雕刻艺术之冠。

雕塑《拉奥孔》影响了米开朗琪罗一生,这件伟大作品,能让观者看到挣扎的痛苦,感到肢体的力量,当然更有人为其浓郁的“悲怆”美学落泪,也有人在痛苦中看到了一丝内在的宁静。

《持矛者》《刮汗污的运动员》《克尼多斯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等雕塑,则充分彰显希腊文化对人体健与美的推崇,强健的体格、匀称的身型,不以裸露为病态,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由裸体雕像到裸画,自然而然,都是对人体的再现,健康无邪,体现出对人自身的认可、赞赏和爱。因为在古希腊哲学家与艺术家眼中,人体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是最具匀称和谐、庄重优美特征的审美对象。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真实的美”。

对比之下,中国人在对待身体时,虽也有过健康的时期,如唐朝着装的豪放,就是一种文化气脉上的自信,但多数时候,有一种病态的虚伪和残忍在里面。

宋朝始的裹小脚,道学家口中的男女授受不亲,贞节牌坊林立,三妻四妾的正大光明,“舌尖上”的壮阳等,不仅摧残女人的身体,断送女人的幸福,也扭曲国人的两性观。

而中国以往房中术、春宫画、艳俗小说、娼妓青楼的泛滥,则足以证明,人对性的需求亘古不灭,这等“上不得台面”的事,“做得却说不得”。

纵使在当下,赤裸的《大卫》雕像在中国电视上也被打上一块马赛克,裸画摆置于公共场所会招来骂声,农村一些地方,女性穿着暴露被视为伤风败俗,“淫荡”“不要脸”。学校的两性课模模糊糊,家长对子女的性教育不甚上心,年轻人只有在成长过程中摸索。

原因无他,中国文化中对美好的人体有一种病态的认识,视性为洪水猛兽。裸露,在中国尤为卫道者不容,“万恶淫为首”嘛。然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类文化垃圾早被丢弃了。《2015年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更会让卫道者气疯。

按理说,一般裸画,跟孩子一边吃奶一边抚摸母乳,或跟父母去澡堂一样是无邪的。西方艺术史若抽离裸体,无异于开了天窗。但中国在这点上,却虚伪得了得。试看部分教师、校长、官员、商人,公开场合的人模人样,但幕后蹂躏猥亵女孩子的新闻,就可窥见中国文化的虚伪本色,以及“做得说不得”的病态。

但好在改革开放了,西方的文化进入,虽有糟粕,但也廓清了一部分中国传统中的病态。自蔡元培提出“美育”论,青年毛泽东写出“野蛮其体魄”,中国人在对待身体方面,有了改观。

当下城市年轻人中流行的“晒马甲线”,健身馆的增加,国际体育赛事上的进步,都说明中国古文化中死去了一些虚伪的东西。

美育的工作,开始得越早越好。让孩子去美术馆、博物馆,看雕塑、绘画等艺术精品,缩短美学的距离,感受“美学的亲切感”。孩子从小玩过家家,而大人装模作样谈性色变,大人们该吃“退色药”了!

此外,古希腊时代,哲人与艺术家常集于一身。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多能型的艺术大家也出现不少。这关涉勤奋、天分,但也离不开一颗健康、包容的大心灵。

中国的教育中,无形的捆绑太多,学生乃至老师,灵魂中有一些需要涤荡的死文化幽灵。他们,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中西文化的碰撞实在必要。

编者推荐:本作品适宜初三及以上阶段学生课外拓展阅读。

本刊此栏目整理、推荐更适宜中小学生阅读的古今中外名篇,亦希望教育界同仁群策群力,欢迎社会各界向我们推荐各年龄段的优秀文字(附推荐理由),一经采用,即奉稿酬。

来稿请寄:the_educator@126.com

猜你喜欢

病态古希腊雕塑
巨型雕塑
病态肥胖对门诊全关节置换术一夜留院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我的破烂雕塑
病态肥胖对门诊关节置换术留夜观察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写实雕塑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庄子解》对“社会病态”的气论诊疗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关于导演古希腊戏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