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儿让我“教语文”
——《她是我的朋友》备课手记

2016-04-11王文国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小姑娘女儿医生

□王文国

女儿让我“教语文”
——《她是我的朋友》备课手记

□王文国

几天前,笔者执教《她是我的朋友》得了市级一等奖。回想这段备课的历程,还真得谢谢我那刚满五周岁的女儿。

《她是我的朋友》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了阮恒为受伤的同伴献血的故事,赞扬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他金子般的心灵以及他和朋友间的友情。“这篇课文,就是要让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是我最初的理解。

特别巧合的是,备课时,女儿走进了书房嚷嚷着要给她讲故事。我便随手拿起这篇课文给她读了起来。朗读中,她接二连三地问:“爸爸,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呀?”“爸爸,小男孩为什么把手举起来,放下去,又举起来呀?”“爸爸,‘啜泣’‘呜咽’‘哭泣’‘抽泣’是什么意思?”“爸爸,输血给别人,自己会不会死?”课文总算在这拖沓的一问一答中,读完了。

“爸爸,阮恒好有爱心,我真喜欢他。”女儿激动地说道。真不可思议,这么多的知识点,讲了她都不太懂,居然对课文传递的情感完全理解。我顿时想:三年级的学生读这篇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应该是不在话下,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因素是他们能够感受到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目标是他们通过自读自悟就可以轻松达成的。那这篇课文该教些什么给学生呢?我试图循着女儿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

第一,提问中涉及的词语意思,我借助动作示范讲解,她基本都理解了,三年级的学生我这么教,他们肯定也能理解。真的理解了吗?我疑惑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会在语言实践中运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第二,“小男孩为什么把手举起来,放下去,又举起来呀?”这个问题的解答,女儿似乎有点懵。小男孩此时的内心活动该如何作解?词句教学是中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应当要教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借助对词句的理解,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看来教学此段话,找寻到适合而有效的抓手,至关重要。

第三,“输血给别人,自己会不会死?”这是个简单的医学常识,在五岁的小孩面前也许算是个问题,但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这是个问题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再来看看,课后思考题中就安排了“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说什么?再把医生说的话写下来”。编者的意图是什么呢?行文至此,主人公阮恒一直以其感人的“行、色、声”,向我们展示着他那颗害怕而坚定、高尚又真诚的心灵。借此处拓展“写”,感悟阮恒输血时害怕而坚定的复杂心理是感受其品质的一个着力点,但在关注“语用”课堂的今天,就是觉得此时的“写”欠缺了点什么。这个练笔设计该如何改进呢?不妨变“写”为“说”,“说”后再“写”。

基于上述思考,教学效果颇佳。现撷取课堂教学片段如下:

[片段一]

师:什么叫“迫在眉睫”?这个词提到了人身上的两样东西,哪两样?

生:眉毛和睫毛。

师:指指你的眉毛和睫毛在哪儿?(生指)那么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

生:危险的情况已到了眼前,快到眉毛和睫毛了,形容情况紧急。

师:那“迫在眉睫”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生:小姑娘失血过多,生命垂危,必须马上输血。

师:理解得真好!老师想考考你们会不会用。

师:(出示:房子、着火)谁能根据这个提示,用“迫在眉睫”说一句话?

生:房子着火了,救火迫在眉睫。

师:谁能自己想一个?

生:小朋友落水了,救人迫在眉睫。

生:奶奶高血压犯了,吃药迫在眉睫。

师:(微笑着)孩子,记住,可别惹你奶奶生气哦!(众人大笑)

……

师:就在这个迫在眉睫的时候,谁站了出来愿意为小姑娘献血?

生:阮恒。

师:你从课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我从“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这句话知道的,我还体会到阮恒当时很犹豫。

出示:一阵沉默之后,阮恒颤抖地举起手来,他想:( )。忽然把手放下去,他想:( )。然后又举起来,他又想到:( )。

师:从两“举”、一“放”中,你体会到阮恒在想什么?

生:他想,小姑娘现在需要血,我要为她献血。

生:朋友遇到困难,我要帮助她。

师:是啊,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现在小姑娘受伤了,应该救她,所以举手。可是为什么又放下呢?

生:把血献给了她,那“我”会不会死呢?

师:这只小手又举起来。同学们,这时候他又在想什么呢?

生:我还是献血吧,我如果不献血她就会死的。

生:她是我的朋友,我要为她献血。

生: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如果我受伤了,她一样会救我的,我也一定要救她。

师:多么勇敢的孩子啊!把自己的理解送到句子里去,体会着读一读。

师:请找出描写阮恒表情和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当时怎么想的?(交流,过程略)

出示:啜泣:抽抽搭搭地哭。呜咽:低声地哭。哭泣:哭。抽泣:一吸一顿地低声哭。

师:谁能根据提示模仿一下这四种哭?(生争相模仿)

师:都会哭了吧!(众生笑)我得考考你们。

(出示原文含“四哭”的句子,选词填空。其间抽了多名学生,都选得很正确。)

[片段二]

1.说话训练。

师:医生的话排解了阮恒心头的痛苦,想一想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生(演医生):孩子,你为什么这样害怕呀?

生(演阮恒):医生,人死的时候会很痛吗?

生(演医生):不要怕,只需要你的一小部分血就可以救她的命,你不会有危险。孩子,你真勇敢!

生(演阮恒):医生,我马上就要死了吗?

生(演医生):别紧张,输血不会有危险,你更不会死去,一会儿就好了。你这样爱朋友、帮朋友,你真棒!

2.写话训练。

师:小姑娘得救了,她微微睁开了眼睛,看到了医生,看到了身边的阮恒。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把你的想象写下来。(生写,交流)

以下是一学生的写话片段:

过了一会儿,小姑娘迷迷糊糊地醒来了。她对着躺在身旁的阮恒说:“我们在哪儿?”“在医院,你快好了吗?”阮恒关心地问。“没事儿,我现在好多了。我不是流了很多血吗?我为什么还活着呢?”阮恒微笑着,不说话。医生走过来,指着阮恒说:“小姑娘,是他献血给你,他救了你的命。”“我们是朋友,应该的,我还以为自己会死呢!”阮恒不好意思地说。

片段一,抓住描写表情、动作等字词揣摩人物内心,在情感想象中,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语言训练,真正体现了把“习得语言”转化为“运用技能”。片段二,将教材中的“写”优化成“说”,既能凸显“意”,也较好地实现了编者意图,可谓省时又高效。写的训练,不仅深化了课文主旨,还训练了学生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言意兼得,相得益彰。

这次备课,让我又一次深切感受到“教什么”的重要性,阅读教学应该教的是“课程内容”而不是“课文内容”。

谢谢女儿,让我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

(安徽省铜陵县陶山小学 244100)

猜你喜欢

小姑娘女儿医生
采茶小姑娘
最美医生
春天的小姑娘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采蘑菇的小姑娘
采蘑菇的小姑娘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