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教辅平台 夯实语言训练
——《天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6-04-11王梁贤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天窗本课自然段

□王梁贤

借助教辅平台 夯实语言训练
——《天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王梁贤

【设计意图】

“正确处理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所在。”当下,强化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这一本体性教学内容,适当融合非本体性内容,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没有参与,就没有课堂;没有语用实践,就没有能力提升。本课试图借助Hiteach平台和小班形式,以“扎实趣练”为核心手段,让每个学生经历“认知、实践、迁移”的学习过程,使其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厘清文脉。

2.发现把“想象”写具体的几种方法,尝试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拓展欣赏。

3.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感受文中孩子神奇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情

1.读准生字、词语。

(1)出示词语,自由练读。

蝙蝠、慰藉、猛厉 啊唷唷、卜落卜落、顶喜欢

(2)用Hiteach配套投票器进行选择,了解学情。

师:这些词语都能读正确吗?请选择。

出示选项:

A.我确定自己都能读正确 B.我不太确定能全都读对

学生选择,软件呈现统计结果。

(3)个读词语,正音。

师:请一位选B的同学来试一试。我们鼓励他一下。

个读词语,引导互评。

书空“:慰藉”,强调“藉”是多音字。

(4)了解方言词汇。

师:第二组是江南一带的方言词语,用宁波话说“卜落卜落”——bo luo bo luo。

(5)齐读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生概括课文几方面的内容,师随机输入PPT文本框课件。

师:同学们,还记得课文写了些什么吗?

预设内容:

①天窗的来历。

②雨天,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③月夜,天窗又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④天窗是神奇的!

⑤孩子们活泼会想。

(2)引读:作者先介绍—然后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

二、厘清文脉

1.出示选择题,学生用Hiteach配套投票器进行选择,软件呈现柱状统计图。

师:经过交流、补充,同学们已经概括出课文的五方面内容。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请大家再仔细默读课文,分分层次,你会选择哪一项?

出示选项:

A.一∥二、三、四∥五

B.一、二、三∥四、五

C.一∥二、三∥四、五

2.每一选项,请一名学生交流想法,随机引导补充。

预设评价:

A.师:第二、三部分具体介绍了天窗的好处,第四部分进行了总结,形成了先分后总的结构,看来,这样划分是有一定道理的。

B.师:作者先叙述,再议论,思路也非常清楚。这样划分也是有道理的。

C.师:有人说,散文就像一首歌,歌曲一般有个引子,而这第一部分就像引子一样引出下文,所以单独分开也是有道理的。

3.小结:刚才,大家交流时有理有据,符合作者的整体构思,真棒。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过渡:不知不觉中,我们一起欣赏了作者的行文思路。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先去了解一下天窗的来历。(课件出示天窗图片,配舒缓音乐;文变诗,随旋律分行出示前三个自然段)谁愿意来读第1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读前两段。齐读第3自然段)

四、品读第5自然段

过渡:小小的天窗,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还记得夏天的那一场阵雨吗?自由地朗读第4、5自然段,你能读懂些什么?

1.生自读后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用Hiteach指示笔功能,随机圈画关键词句,或做上简单批注。

预设:

(1)生:我读懂了“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为什么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吗?

师:除了这方面内容,谁还想从不同角度来交流?

(2)生:我发现作者写了很多自己的想象。(师板书:看到→想到)

师:由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具体来举个例子吗?

2.聚焦“看到的和想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并输入PPT文本框课件。

预设:雨脚跳 猛厉地扫荡

闪电划 威力大十倍百倍

3.引读两组关键词。

4.比较两组词语,发现表达特色。

师:抓住关键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发现文字的特点,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小→大,弱→强。)>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师:这段文字看似简单,却大有学问,你能试着把它读好吗?

五、小组合作探究第7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发现作者把寻常、不起眼的事物,想象成独特、不平常的事物,由小想到大,由弱想到强,这样就把想象写得更具体了。那么,第7自然段作者又是怎样来写想象的呢?我们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1.明确合作学习要求。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任务,一生个读。

(1)每个成员各自读第7自然段,分别画出作者看到的和想象到的关键语句。

(2)组长组织大家交流:“作者是怎样把想象写具体的?”

(3)记录员用简洁的词语将交流的内容记录在词卡上,然后贴到展示台中。

(4)请小组的一名同学做好发言准备。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生合作学习后,把学习成果张贴到展示台(教室侧面黑板)上。

预设:少→多,静→动,无→有,虚→实,单一→丰富。

3.小组汇报。

筛选词卡,请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汇报。

4.齐读词卡。

5.小结。

师:正如刚才大家说的那样,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孩子所独有的,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最后作者茅盾这样感慨——(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六、拓展语段,自主欣赏

1.推送拓展阅读文段,自主欣赏想象语段。

师:有一位叫江南月的作家,写了一篇同名散文,选择一段来欣赏他的想象。

2.交流。

【教学反思】

一、强化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清晰、明确的,就是学习本文最显著的表达特色——想象,细化从看到到想到的几种方式,如“从小想到大“”从无想到有”“从虚想到实”等。教学中所采用的抓关键词、比较发现、朗读指导、小组合作探究等策略,也均指向本体性的语文内容、方法和技能。而对课文思想层面的理解,即对“慰藉”的感悟和对儿童天性的体会,也就是“非本体内容”教学,则无痕地渗透在画找、提炼、朗读、探究这些本体性学习的过程之中。这就有效落实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提高了学习实效。

二、遵循学习心理设计流程,学习内容更加集中

语文课不应该是“教课文”,而应该是引导学生“用课文来学语文”。本课在学习流程的设计上,完全遵循学生学习心理的客观规律,让每个学生经历“认知、实践、迁移”的学习过程。方式上,既有个体学习,也有合作探究;环节上更加精简、集中。其目的都是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趣中生情,情中启智;练中求熟,熟能生巧,螺旋上升,最终使学生能一课一得。

三、借助Hiteach平台,展现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

本课借助先进的Hiteach教学辅助工具,即时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理解、判断……展现其学习过程。借助投票器功能,及时反馈、统计、呈现学生的预习情况;利用指示笔功能,更高效地呈现学生的自读收获;运用推送功能,更便捷地阅读相关拓展文本。随着柱状统计图、关键语句、批注……的呈现,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教学导向更加贴近当下学情,学习成果自然更加丰富多彩、形象可感。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九峰小学 315807)

猜你喜欢

天窗本课自然段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秋天
自制新款天窗固定器
基于MoldFlow的汽车天窗注射模浇注系统分析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迈腾车天窗无法关闭
美丽的秋天
2012款科鲁兹车天窗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