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节点 育心传德
——语文课堂德育渗透之浅见

2016-04-11邢台县浆水中心学校翟利敏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珊迪温迪盲童

邢台县浆水中心学校 翟利敏

用好节点 育心传德
——语文课堂德育渗透之浅见

邢台县浆水中心学校 翟利敏

关于教书育人,我周围的一些老师曾有过一次争论。

正方: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先教授知识,后教学生做人。

反方:教育是教书育人,但现在与以前不同了。应当先育人后教书。一个品德有问题的人,即便知识渊博,最终也会倒在人生的路上。比如马加爵案、药家鑫案、复旦投毒案等等。

正方:这些只是个案。

反方:恰恰是这些个案,暴露出先教后育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

正方:难道教师不传授知识,整天育人吗?

…………

我觉得两方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教书育人虽然在字面上有先有后,但在实际工作中是一种并列关系。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传授知识,二者相辅相成,不分先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课前设身处地,引发思考

在讲授《永生的眼睛》前,我用了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离开座位,然后全部闭上眼,再走回到座位上,并在桌上找到规定的东西,体会盲童安静的世界,体会她的生活。学生走得很慢,小心翼翼,时不时会碰一下桌子。在此过程中,我让几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生一:“世界是黑的,毫无色彩。”

生二:“我感觉到孤单,害怕。”

生三:“我看不到方向,总觉得自己站不稳。”

我借机引导:“是啊,这就是盲童安静的生活,她的一生都是这样度过。你们觉得难吗?”

“难。”

“就在这时,温迪的外婆捐献的眼角膜移植给了安静,安静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世界。大家睁开眼,看一下。”

生四:“哇!我们的世界原来是这么精彩。”

生五:“以前怎么没发觉教室这么明亮,墙壁这么白呢?”

生六:“盲人的生活太困难了。”

生七:“我觉得我们应该感谢温迪的外婆,是她给了我们光明。”

体会盲童安静的生活,再体会从盲到重见光明的感受,让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捐献器官的意义,对捐献器官者由衷敬佩。

“你们愿意做像温迪外婆一样的人吗?”

“我愿意!”

一节课结束后,大家都明白了:永生的不只是眼睛,还有那种精神。课前设身处地亲身体会,这一环节起到了重要铺垫作用。

二、课中循循以诱,高点激发

在讲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首先给学生们讲明白什么是租借地:租借地指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使用和管理的地区,在租借期内主权属于租借国。在此基础上,随着课文的行进,当讲到受害妇女孤独无助,肇事者洋洋得意,巡警为虎作伥,旁观者漠然无视时,同学们看着课件中的图片,听着凄凉的背景音乐,脸上满是愤慨。

“为什么受害者得不到公平的待遇?为什么肇事者洋洋得意?”

“中华不振。”

“少年周恩来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大家找一下课文中的答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应该怎么做呢?”

“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

学生的感情跟随老师的讲解自然升华,在高潮时对学生进行点拨、激励,事半功倍。

三、结课回顾全文,升华境界

讲完《小珊迪》,我带领学生共同回顾了课文内容。

师:“小珊迪和小利比是一对孤儿,他们怎么生活?”

生:“靠小珊迪卖火柴维生”

师:“在小珊迪拿到一先令后,是不是离开了,用这一先令改善他们的生活?”

生:“没有,他去给作者找零钱。”

师:“在不幸被轧断腿后,小珊迪做了什么?”

生:“他让弟弟去归还剩下的钱。”

师:“通过这个故事,你从小珊迪身上学到了什么?”

生:“我要像小珊迪一样言而有信。”

“我学到了诚实、守信、善良。”

…………

通过回顾,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抵近文章的中心,获得教化。

猜你喜欢

小珊迪温迪盲童
因谐音不雅 用了15年的车牌被回收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小珊迪》教学设计
《小珊迪》教学设计
浅析盲童生活化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自主阅读 整体感悟
《小珊迪》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