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迁移规律指导高中生物学教学

2016-04-10

生物学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章节等位基因生物学

许 磊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221400)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积极的促进作用(即正迁移),也包括消极的干扰作用(即负迁移);既可以是前面的学习影响后来的学习(即顺向迁移),也可以是后来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即逆向迁移)。学习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原有认知结构和事物的特征是产生迁移的主要因素。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掌握和利用迁移规律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例如在“减数分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正迁移,使学生主动地将“有丝分裂”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用于学习“减数分裂”,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按照迁移规律,遵循循序渐进和整体思考的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在某一学习情境下掌握生物学原理,并在后继学习中将其一般分析方法应用于其他相关章节的学习中是值得提倡的。

1 教材处理

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所以同一本教材就很难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思维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所在班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使教材的呈现形式能够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心理和已有知识水平,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高正迁移的出现概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保持。

1.1 教材的预处理 高中生物学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虽然这些知识点分布在教材的不同章节,但是学生在前面章节中学到的知识却会影响学生对后面知识学习的效果。如果学生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这些知识的本质属性,那么再学习后面章节的相关知识就很容易出现正迁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就应当妥善地对教材进行预处理,使其呈现更加直观,易于被学生接受,成为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材料,便于学生探索、挖掘这些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减数分裂”一节,表示染色体的线条不利于学生进行比对,识别其中染色体数目、形态和行为变化,对学生学习减数分裂的相关概念和特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教师可以适当对教材进行加工,将较为复杂的染色质和染色体形态用简单的符号表示,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接观察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量的规律性变化。学生在学习“有丝分裂”时已经掌握分析细胞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数量、形态和行为的方法,学习“减数分裂”时,使可继续用这种分析方法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设问和分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和相关知识。

1.2 教材的内容处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迁移的重要因素就是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其中学习程度不足而会产生负迁移。例如,掌握或理解知识本质特征的学生,能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中,促进对新知识的掌握;反之,因为对概念或知识的本质认识不清的学生,尚不能做到清晰的辨析而在概念判断上出现混淆,进而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此,教师可在课前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使知识点的呈现更直观、更能体现知识的本质属性。

例如,在“等位基因”的概念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处理,通过多媒体演示等位基因的本质特点和提供变式进行对比,然后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辨析,让学生明白等位基因的核心概念和判别依据“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就能让绝大多数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等位基因的概念和实质。在掌握等位基因的本质属性之后,在接下来学习“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时,便能解释,为什么等位基因要分离而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以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之后会为什么产生具有新性状的后代。

2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正迁移的出现频率。这是因为适应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程序,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越牢固越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正迁移。

教材的章节安排已经过编者的缜密思考,但针对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和原有认知结构,教师可以对少数章节的知识点之间进行适当微调,使其更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利用顺向迁移原理提高教学的效率,减少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干扰,促进正迁移和降低负迁移。

例如,在高一学段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节内容的教学安排,原本这两个章节的知识点之间安排是不会产生干扰的,但由于在这两章的前面是酶和ATP,因此,可将“呼吸作用”教学安排在前,“光合作用”教学在后,以顺应学生的逻辑思维“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主要来自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底物主要是来自于光合作用”。教学后发现,学生除了掌握酶和ATP、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知识点之外,还能自主地将物质、能量流动和细胞器的活动相关知识主动进行联系。

3 利用迁移规律指导学生积极复习

在教学中,虽然很多知识点学习的时间间隔较长,但是这些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新知识的教学要求,适当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正迁移,提高教学效率。

生物学知识在不同章节之间有很多知识点相互关联,但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分别在不同学期,如胞吐作用、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是必修一的知识点,胚胎发育是必修二的内容,神经递质的释放是必修三的学习内容。因为间隔时间过长,学生可能已经遗忘很多相互关联的知识点。对此,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冲突,帮助学生厘清知识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促进正迁移的产生[1]。

例如,学生在学习“减数分裂”的时候可能已不清楚“有丝分裂”的细节知识,教师可在讲解“减数分裂”前复习“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既帮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知识,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这两种细胞分裂方式的异同点。在比较过程中,教师也可让学生对这两种分裂方式进行变式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其本质特征。

猜你喜欢

章节等位基因生物学
亲子鉴定中男性个体Amelogenin基因座异常1例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广东汉族人群D18S51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型现象分析
广东汉族人群Penta D基因座off-ladder稀有等位基因分析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WHOHLA命名委员会命名的新等位基因HLA-A*24∶327序列分析及确认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