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保持孩子的“赤子之心”
——由《小王子》引发的一些思考

2016-04-10刘蕾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硕士

少儿美术 2016年9期
关键词:范画小王子美术

■文/刘蕾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硕士

导师/尹少淳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保持孩子的“赤子之心”
——由《小王子》引发的一些思考

■文/刘蕾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硕士

导师/尹少淳

随着电影《小王子》的上映,《小王子》这本儿童文学读物才更普遍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朋友圈中关于小王子的关键词也铺天盖地般地涌来。《小王子》不仅赢得了儿童读者,也为成年人所喜爱,作品凝练的语言渗透了作者对人类及人类文明深邃的思索。它所表现出的讽刺与幻想、真情与哲理,使之成为法国乃至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一部童话。童话往往是大人讲给孩子听的故事,而这本书则是把故事讲给大人听。这部在法国被称为“写给大人看的童话”是导师尹少淳先生为学生首推的教育类文学作品,读完不禁引发了我对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分享。

遵循儿童天性,回归生活本真

在小王子的世界里,他的星球很小也很简单,他是个善解人意的人,是个负责任的人,他每天将自己的星球安排得井井有条,单纯地享受着一切简单的美好。小王子或许只是个孩子,但正是稚气未脱的他,才教会我们许许多多爱的真谛与原始的质朴。他也因为思想简单,没有缠绕不清的头绪而将生活看得十分透彻。一个人无论到了什么年纪,能拥有一颗童心是最难得也是最幸福的。

单纯的主要特征,就是保持儿童的自然性。从儿童的角度来看,权力、金钱、科学等似乎都不重要,生活才是根本,简单快乐才是王道。在孩子眼里,能让他们笑的东西或许很简单也很平常,如同小王子钟情的落日黄昏。对小王子来说,一朵与他在小小星球上互相依恋的玫瑰花,胜过世间一切。而慢慢地,孩子逐渐长大,逐渐被那些复杂的社会性的东西蒙蔽了双眼,于是,再难见到他们脸上真正的笑容了。人们逐渐找到了一个个合理的社会角色,却丢弃了作为自然之子的天性;迎合了他人的目光,却忽略了自己的成长;获得了一些小利益,却忘记了出发的初衷和生命真正的目的。

在对儿童的教育中,应遵循儿童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兴趣,做到不过早地用各种辅导学习班充斥孩子的生活,不用“不输在起跑线上”这样教条式的格言把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取而代之的,让孩子更多更好地体验生活的乐趣,不断地尝试甚至试错,给他们一个真实完整的童年。

尊重儿童视觉常性,保持儿童绘画的“赤子之心”

美术创作可以根据视觉常性进行,也可以根据视网膜映像进行。儿童美术、民间美术、原始艺术,往往是根据视觉常性进行创作的,表现出他们认为事物“应该有的样子”,而不仅是“实际的样子”。常性的视知觉其所依据的是人整体的感受,并不是瞬间的,而与之相对应的写实性美术作品表达的却是瞬间状态下的形象。儿童美术作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能够依靠自己的直觉观察生活,表达纯真的心境,形成儿童个体用美术形态语言意象性的表达对象。儿童对物态不再是简单的“模仿”与“再现”,更多的是带有主观意念的自我表现,以及个人内心情感通过这种形象化思考所形成的外在反应。

美术教师在对孩子的美术表现进行引导的时候,需要特别研究人的思维方法的多样性与美术造型的关系,在保护儿童视觉本源的基础上实施美术教学。美术教师面对儿童的时候,需要研究儿童的视觉心理,就如同研究民间美术和原始美术作品一样,需要力图让自己尝试并逐步地学习能够在“常态”中进行造型观察和思维的方式,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儿童美术,使自己的教学能够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空间的发掘。而不是在课堂教学中,仅从儿童作品表达的“像不像”的价值判断来进行评价。

儿童是“画其所知”而不仅仅是“画其所见”,他们会有意识地进行选择性表现。例如,当教师说出“妈妈”这个词语时,儿童对“妈妈”的心理意象是有选择性的,在画出“妈妈”的时候,可以令其将自己的关注点集中于意象中“妈妈”至关重要的部分,而舍弃无关的内容。尹少淳先生曾经给我们展示过一幅儿童作品,画的是“我眼中的妈妈”,但画面中只有如同葫芦一样的上下两个圆圈。孩子解释说平时妈妈给自己最大的印象就是胖胖的屁股和圆圆的脑袋以及在厨房中忙碌的场景,就像一个大葫芦一样。儿童的视觉常性引导他们只表达他们眼中直观整体的“印象”,因此,在辅导儿童的美术创作时,必须坚持保护、鼓励的原则而不是对儿童发出生硬、死板的指令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研究儿童视觉图式思维,对症找出应该实施的教学课题,保持儿童绘画的“赤子之心”。

合理使用“范画”,正确引导儿童

在美术教学中,范画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路,有效地创作美术作品的途径。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它是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其中,范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是否出示范画,一直是美术界争论的问题。我认为,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思维是发散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都与成人差异很大。如果教师盲目示范,会导致孩子“依葫芦画瓢”,进而阻止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而过了幼儿期的儿童,则需要适当地出示范画,在绘画技巧和思路方面进行恰当地引导,此时合适的范画会对儿童绘画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下是出示范画时的几点建议:

一、出示范画之前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

儿童的美术创作活动,是由感知某一事物到创造出另外一种事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在感知到的事物中进行筛选、整合、加工、再创造,从而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整体表象,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思考。因此,教师在出示范画之前需要留给孩子足够的构思时间,使儿童将自己见到过的场景及相关的生活经验与自身头脑中的构思元素结合起来,从而为儿童的创作打开更大的空间。如果一开始就出示范画,那么范画就会在儿童的头脑中先入为主,不仅束缚了他们发散思维的延伸,而且容易使他们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长此以往,便扼杀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师应多出示欣赏性范画,范画不应作为学生素材的唯一来源

儿童在创作之前,教师大多为其准备充分的欣赏素材。这些素材在内容和形式上应具有代表性和鲜明的特征,使儿童能较快地把握其形式规律并且能为接下来的联想和想象打开思路。这类素材称为欣赏性范画。同时,范画只是一个“引子”,并不是儿童创作的模板,美术创作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避免表现形式的单一,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讲解。例如通过分析范画的构图、色彩、创作思路等最基本的结构,为儿童的创作建立一个框架,学生需要用自己的想象力填充内容,如此的作品才会个性鲜明。

三、“肢解”范画,以灵活多变的形式示范

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时,不一定要拿出一幅完整具体的范画,可以将范画进行灵活“肢解”。例如,在讲解“漫画”这一课题时,可首先讲解漫画的夸张形式,然后分别示范五官、动作、衣服这些元素不同角度相应的表现形式。这样,学生学到的是灵活的方法,范画也不是唯一的。再如,在讲解青花瓷瓶的表现时,可分别出示青花瓷瓶不同的形状和图案,说明图案是由点线面的多变组合而形成的,这样就能表现出千变万化的青花瓷瓶。

四、出示范画应适可而止,留给学生想象发挥的空间

范画不应出示过早,也尽量避免出示过多。因为这样儿童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对范画的研究和模仿上,而不思考教师所教的方法规律以及如何活学活用。同时,范画呈现给学生的时间也不宜太久,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王子”,每个孩子来到世间都是“小王子”的化身。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保持孩子那颗单纯质朴的“赤子之心”,让他们能够表达真实的思维状态,健康而茁壮地成长成材。“教育即生活”,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共同协作和努力,构建一个能够让孩子终身受教育、终身能学习的生活环境。著名演讲家兰迪·波许教授在他的《最后的演讲》中说:“如果你的孩子想在卧室墙上画画,就随他去吧!”以此作结与大家共勉!

猜你喜欢

范画小王子美术
小王子
小王子的圣诞节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智慧运用“范画”,让小学美术课堂更有效
合理运用的适时而止和适可而止
呆萌小王子
用范画点亮幼儿美术教学的心灯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运用范画提高课堂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