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揣审美情结开启育美之门

2016-04-10詹璐璐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花艳小学

少儿美术 2016年9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校园

■文/詹璐璐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花艳小学

怀揣审美情结开启育美之门

■文/詹璐璐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花艳小学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这是美术作为一门重点实施美育的学科所特有的课程性质。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包含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之中,大自然为我们创造了美,我们面对美轮美奂的世界,我们身临其境欣赏美,陶醉在美的环境中,我们怀揣审美情结,开启一扇育美之门,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一、学科教学中渗透“美”

1.静态的课程内容映衬“美”

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是无处不在的。蔡元培先生认为:“没有一门课程不与美相关,数学中数与数带有巧合之关系。几何学上各种形式,为图案之基础。物理、化学上能量之转移,光色之变化;地质学的矿物学上结晶之匀净,闪光之变幻;植物学上活色生香之花叶;动物学上逐渐进化之形体,极端改饰之毛羽,各别擅长之鸣声;天文学上诸星之轨道与光度;地文学上云霞之色彩与变动;地理学上各方之名胜;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儒雅之人物与事迹;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上各种大同小异之结构,与左右逢源之理论;无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一经教师之提醒,则学者自感有无穷兴趣。”可见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中都不乏审美因素,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美”的创造与赏析的过程。如数学的数字组合形式和几何图形的美、推理运算的理性美等;语文的语言艺术美、人物的形象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风情美,乃至汉字美等;英语课中的语音韵律美、书写文字形式美,内蕴的人和自然美、社会美和异国风情美等。课堂教学不仅传授知识,也显示各学科内含的美,从而既是智育中的美育,也是美育中的智育,把知识的魅力与美的魅力交融一体,从中展示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点拨学生发现知识美的闪光点,引导学生进入美的鉴赏和领悟之中,那么必将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动态的课堂资源折射“美”

课堂上有很多可供利用的资源,只要我们做教学的“有心人”,就一定能发挥其独到的功效,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介入,吸引眼球,冲击视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课堂,妙哉;学科与学科之间行云流水般的整合,学生尽显各学科学习功底,壮哉;课堂上水到渠成的学科文化渗透,让人意犹未尽,美哉!教师本身也是课堂上最美的教育资源:语文老师板书工整,声情并茂;数学老师教学严谨,语言简洁;英语老师注重操练,教学资源精美;艺术老师多才多艺,赏心悦目……

二、教育资源中挖掘“美”

教育部指出,学校要加强美育,要将美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此,我们要挖掘教育资源中一切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1.校园文化尽显“美”

环境育人,润物无声。良好的物态文化是发挥美育的情感场,我们要着力为孩子们创设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试图将校园演绎成一幅画、一首歌、一首诗,力求把校园建成一本立体的教科书,使校园处处充盈着诱人的审美文化内涵,让学生每时每刻享受“无言教育”的乐趣。

校园内叮咚作响的欢快喷泉、参天耸立的百年银杏、如茵的草坪、绚丽的赏花亭、生命正在拔节的竹、昨夜悄然绽放的花,还有从鸟语林传来的清脆的鸣叫,这所有的一切都吸引着学生好奇的目光,校园里充盈着快活的空气。放眼望去,校园的每一处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条小径都充满灵性,每一块宣传牌都是一个万花筒,在学生眼前展现出了一个缤纷世界。他们一年四季都能品味到花香美景,心灵随绿色沉静,思绪在花间飞扬,生命如花儿绽放。

广播、橱窗、黑板报是进行良好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要设施。发挥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的作用,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教育优势,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师生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如校园广播站宣传学校好人好事。午间音乐吧,让学生在休息之余听到欢快的校园歌曲,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与学校特色文化相匹配的校本课程开发,无疑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的平台。文体娱乐类,以乐促智;技能培训类,以技促能;经典诵读类,以读养德。他们在各项活动课程中陶冶情智、开发潜能,不断地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

学校管理文化同样也彰显着灵动的生命美。如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置体现对称美,顺畅的部门合作体现“和谐美”,科学的规章制度体现秩序美、激励美。这一切遵循“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的原理,成为一个人活动的动机与原动力,推动人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融为一体,激励人们产生完成目标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它净化人的心灵,让人反思、觉悟,使人振奋,激发出人的创造性、智慧、热情与力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造性的美。

2.平凡生活发现“美”

浓郁的学习氛围、丰富的课外活动、温馨的师生情谊、向上的精神面貌,这都无疑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生活是美好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蕴含在“平凡”中的“不一般”。如整齐的桌椅摆放、干净的室内卫生让人神清气爽,作为班级一员,我们都有责任去创设“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共同维护这美好的教室环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学校要举行广播操比赛了,利用这一契机,我们抓紧时间训练,动作整齐划一、协调规范,赛场上我们在尽情展现风采的同时,更进一步诠释了什么是动作协调美,什么是团结齐心美。还有作业本上那娟秀的字迹、整洁的书写,我们在倍感欣赏的同时,更为那种赏心悦目的美所感染。

3.言传身教传递“美”

黑格尔曾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灵中最完美的偶像。”所以教师应时时刻刻以美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端庄的仪表、谦恭的举止、渊博的知识、滔滔的口才、金子般的爱心、蜡烛般的牺牲精神……这都是学生成长生涯中一道最美的风景。他们在每天的耳濡目染中,毫无理由地深深爱上你,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你最忠实的粉丝,去效仿你的“美”。

4.校园活动凸现“美”

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无疑是对美育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的主渠道。又是一年春好处,伴随着“我爱我家”摄影征文大赛的开赛,孩子们邀上爸爸妈妈,徜徉在花儿一样的校园里,静听鸟语,细品花香,拿起相机和笔,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尽情地享受生活的芬芳,纵情地歌颂校园新貌,幸福地畅谈幸福一家子,如此惬意,如此美妙。还有政教处组织的各种德育活动,不仅奠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而且使学生切身得到明是非、辨美丑的标杆;教导处举行的体艺节,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使学生从中得到竞争、统一、和谐、节奏、韵律、调和等美的享受;教研组举行的学科活动,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美的启示,享受美的感召,激发广大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从活动中吸收更丰富的营养。

美育是对人的一种要求,是一种教育的追求。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应该渗透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渗透在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个角落。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校园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