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

2016-04-09何泽甫

山东化工 2016年14期
关键词:危险源化学品灾害

何泽甫

(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云南 昆明 650208)

浅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

何泽甫

(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云南 昆明 650208)

危险化学品具有一定的化学特殊性,且危害性也非常大, 若不妥善管理, 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将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概述了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参考,对于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和放射性等危险特性的化学物质[1]。目前世界上有60余万种化学物品,约3万余种有明显的或潜在的危险性, 这些危险化学品在一定的条件是安全的, 但在某些因素影响下, 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过程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泄漏,导致人体灼伤、中毒、溃烂、死亡和环境污染等灾害事故[2]。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计数据分析[3],自1958年以来,我国每年因危险化学品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亿人民币,死亡人数占全部灾害事故的比例为63.4%,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造成极其恶劣的政治影响。

1 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点

危险化学品特有的有别于其他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其毒害作用,决定了其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和其他灾害事故有很大区别,其主要特点如下:

1.1 突发性强,救援困难

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随时可能发生,通常让我们无法预料,具有很强的突发性。一些自然因素如飓风、雷击等引发的危险化学品灾害性事故更是出乎人们的预料。一旦发生化学灾害性事故,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将会在短时间内泄漏到自然环境中,引起腐蚀、燃烧、爆炸等灾害事故。而且不同种类的毒物不但防护措施不同,应急救援措施也不尽相同。

1.2 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泛

现代建筑物的内部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塑料制品、棉麻制品、饰面材料及其他高分子材料极易燃烧,且燃烧后可释放出有毒有害气体。一些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经扩散后会严重污染空气、地面道路、水源和工厂生产设施。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有毒气体,可迅速往下风方向扩散,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扩散至几百米或数千米远,危害范围可达几十平方米至数平方公里,引起无防护人员中毒[4]。

1.3 污染环境,危害久远

倘若城市发生重特大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势必会影响城市的安全稳定和正常的生活秩序,交通运营受限,居民必须疏散撤离,生活秩序将被严重破坏,商场、市场被迫关闭,企业将停止生产。除了动员企业本身、本地区救援力量进行处置外,相邻地区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救援。而且,一些高浓度水溶性的有毒气体能和空气中的水分形成油状的有毒液体,这类液体不易挥发,将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2 化学危险品事故发生的原因

突发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历史造成的原因,也有大自然及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破坏性作用,大致可归为三种因素[5]。

2.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一般是指人们在生产危险化学品、储藏及运输等过程中,对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未掌握客观事物规律,违章操作引起的化学事故。亦或是一些极端分子、恐怖分子或者团体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实施的违法行为。人为因素造成灾害性化学事故的机率最高,也是引起化学事故的最复杂原因。

2.2 自然因素

大自然发生的强烈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龙卷风、台风、潮汛、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雷击及太阳黑子周期性的爆炸引起地球环流的变化等自然因素,都可造成大型化工企业设施破坏,引起燃烧、爆炸,使危险化学品外泄,造成突发性化学灾害事故,这类灾害事故由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引起[7]。

2.3 战争因素

在现代战争中,有些国家可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违规使用化学武器,这样的战争不仅造成工农业设施的严重损坏,而且大量危险化学品泄漏,并伴随着燃烧、爆炸,造成化学灾害性事故。

3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3.1 控制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区扩大,要及时有效地采取闭阀、堵漏及其它应急救援措施等手段[7],防止危险化学品泄漏,缩小危险化学品的污染范围,减轻污染程度,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特别对发生在人员比较聚集或者人口众多地区的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尽快组织消防人员和事故单位技术人员一起及时封堵,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进一步扩散。

3.2 及时抢救受困人员

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抢救被困群众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应快速按照事故处置程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伤员。要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于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对人体毒害反应快且毒性较大,所以现场的早期急救是挽救中毒人员生命或减轻毒伤程度的最有效措施。

3.3 引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

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判断风向,根据有毒化学品扩散方向和扩散范围,及时引导群众采取各种防护措施进行自我保护,然后及时撤离污染区。

3.4 消除事故危害后果

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发生后期,要对受染的空气、水源、食物、生活用品等进行处理;要对人员和器材装备进行洗消。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除上述基本任务外,还涉及侦察、监测、扩散估计、环境评价以及和救援直接有关的交通管制、治安保卫、消防灭火、消除堵塞等工作[8]。

4 结束语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我们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不能玩忽职守,不能存在亡羊补牢的思想。只有牢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全面依托科学技术,建立一套现代的,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才能有效的防止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的发生,才能促使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1] Kourniotis S P,Kiranoudis C T,Markatos N C.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omino chemical accidents[J].Journal of H~ardous.Materials,2000,71(1-3):239-252.

[2] 李立明.最新实用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江华,赵来军,吴勤是.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研究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1):8-11.

[4] 欧阳林超 ,余向阳, 吴宏涛.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系列谈之-化学事故及其危害[J]. 中国人民防空, 2003(3):39 -40.

[5] 周师军. 沈阳市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及其风险防范策略[D].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2009.

[6] 王媛原, 王炳强, 王锡联 , 等.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形成过程及预防对策[J]. 安全生产与监督, 2007,(1):19 -20 .

[7] 黄金印 汤卫华. 建立突发化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机制的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7(5):361 -364 .

[8] 袁纪武. 我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发展和现状[J].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3,3(10):33 -34 .

(本文文献格式:何泽甫.浅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J].山东化工,2016,45(14):144-145.)

Analysis on the Dangerous Chemical Substances Emergency Rescue

HeZefu

(Kunming Fire Fighting Command School,Kunming 650208,China)

Chemical particularity of dangerous chemical substances determines its harmfulness, if not managed properly, once an accident occurs, it will cause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heavy casualties.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zardous chemical accidents, the caus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measures, reference for hazardous chemicals emergency rescue, security is importa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lives and property of the State and the people.

dangerous chemical substances; dangerous chemical substances accidents; emergency rescue

2016-05-11

何泽甫(1990—),彝族,云南文山人,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基础教研室助理讲师,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消防化学,燃烧学研究

X928.5

C

1008-021X(2016)14-0144-02

猜你喜欢

危险源化学品灾害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2015年《造纸化学品》征订启事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