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第6次体育场地普查指标体系变化情况分析

2016-04-08尚力沛程传银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赛事体育产业

尚力沛 程传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我国第6次体育场地普查指标体系的变化情况做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与“五普”指标体系相比,“六普”指标体系在8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分别是登记表式的变化,通用指标与专用指标减少,普查的场地类型增加,强化场地运营情况调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部分具体指标,单独设计大型场馆运营情况登记表,增加场地所属单位基本情况登记表,体育场地普查手册更加细致具体。2)“六普”指标设置的原因是体育赛事的蓬勃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推进,体育场地投入资金增多,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需要。3)提出完善体育场地普查指标体系的构想,分别是建立反映体育场地变化的动态信息采集平台,可考虑增加大型体育场馆从业人员具体信息指标,可考虑增加大型体育场馆安全类指标等。

关键词: 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指标体系;体育场地;大型体育场馆;体育赛事;体育产业

中图分类号: G 818.1文章编号:1009783X(2016)02010905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statistics,this paper mak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hanges of China's sixth sports stadium census index sys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1) compared with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fifth census"," the sixth census " index system changed on eight aspects:the change of the registration form type,universal indicators and special index decreases,the census of site types increase,strengthen the investigation of field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 to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some specific indicators,design of large facility operation register separately,the units they belong to the basic situations of the increase in the registration form,sports ground survey manual more details;2) "the sixth census " index set is the cause of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events,which continues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fitness cause,sports investment,and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ialization;3) the idea of perfecting the index system of sports ground survey is respectively set up to reflect the actual changes in sports dynam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 platform,which can be applied to increase the stadium workers,specific information index,and to increase the stadium security indexes,etc.

Keywords:

sixth national stadium census;index system;sports venues;largescale sports venues;sports events;sports industry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逐步深入和提高,全国体育场地的建设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1]。为了更好地掌握体育场地发展变化情况及更科学地配置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推动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于2014年1月全面启动了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以下简称“六普”)工作。此次普查是我国体育场地历经10年快速发展之后的一次“地毯式”调查,是关系到今后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发展、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普”涵盖了除港澳台地区以外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各类体育场地,内容包括体育场地所属单位的基本情况、场地的基本信息和大型场馆的运行情况等,是“十一五”以来我国进行的最大规模、内容最全面的关于体育场地的专项普查。“六普”由于覆盖面广、体育场地变化大、健身步道等新型场地需要用新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测算,所以本次普查在指标和技术测量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改进,普查指标体系也更加全面。笔者结合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第6次体育场地普查登记表及指标说明》表,并与第5次体育场地普查(以下简称“五普”)指标进行比较,对此次体育产地普查指标体系变化情况加以分析,为完善我国体育场地普查指标体系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

以我国体育场地普查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以《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登记表及指标说明》为依据,以2004年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指标体系为比较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报刊、网络查阅关于我国体育场地普查指标方面的文献资料,对有关体育场地普查指标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所查找资料进行比较和数据统计,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比较分析法

将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指标体系与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找出2次普查指标体系的差异,提出完善对策。

2.3数理统计法

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对第6次与第5次体育场地普查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3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指标体系变化情况分析

3.1登记表式的变化

“五普”登记表分甲表、乙表、丙表3类表式(见表1),甲表登记填报标准体育场地,乙表登记填报包括全民健身路径在内的非标准体育场地,丙表登记填报体育系统内被占用的体育场地,其中,甲表、乙表和丙表合计34张登记表。“六普”显示:“六普”登记表也分为甲表、乙表、丙表3类表式,除大型场馆外,每片体育场地的普查数据都是通过填报甲、乙2张表共同完成的。大型场馆的普查数据必须通过填报甲、乙、丙3张登记表才能完成,合计18张登记表,且各类表式、用途均与“五普”明显不同(见表1),“六普”在登记表的数量上少了近一半,但这方便了普查员的登记与掌握,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3.2通用指标与专用指标的减少

“五普”显示通用指标23个,64种标准体育场地对应32类专用指标,还包括非标准体育场地专用指标2个,以及被占体育场地专用指标12个;而“六普”共设通用指标15个、专用指标13个,指标数量都相应地减少(见表2),而且“六普”的体育场地普查并无标准体育场地与非标准体育场地之分,统一根据场地类型和指标解释进行填报,其普查内容主要是体育场地的组织机构代码、场地代码、投资金额、场馆从业人员数、运营模式、对外开放情况、年开放天数、平均每周接待健身人数、收入合计与支出合计等15个通用指标。其次,还有场地名称、场地代码、在赛事中承担的任务等13个通用指标。可以看出,“六普”的通用指标与专用指标更加贴合中国近10年来体育场地发展的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

3.3普查的场地类型大幅增加

1974年我国第1次体育场地普查的类型只有6种,而到了2014年我国第6次体育场地普查的类型达到了84种,增长了130%,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更是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五普”显示我国共有体育场地类型64种,“六普”又新增加了20种主要场地类型,其中新增加的体育场地类型包括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房(馆)、沙狐球房(馆)、室内五人制足球场、室内马术场、室外五人制足球场、三人制篮球场、沙滩排球场、沙滩手球场、室外手球场、橄榄球场、室外曲棍球场、板球场、木球场、地掷球场、室外门球场、水上运动场、海上运动场、登山步道、城市健身步道、全民健身路径、户外活动场地与其他类体育场地等,基本覆盖了我国所有的体育场地类型。

3.4强化了场地运营情况的调查

为摸清我国体育场地运营的基本情况,本次普查对场馆运营指标设计进行专门研究,还增加了运营模式、对外开放情况、收入合计、支出合计和年开放天数等指标,此表适用于体普乙表(0116),见表3。

3.5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部分具体指标

新时期对全国各级各类体育场馆进行全面普查,既要考虑历次普查信息的连贯性,又要体现体育场馆、设施发展建设的新理念,全面了解全国体育场馆数量、结构、分布和使用管理的情况[2]。明确普查指标的实用性和必要性是进行普查指标体系设计的重要前提,“六普”新增了单位类型(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其他)、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其他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场地归属、运营模式、年开放天数、年支出合计等指标;其次,调整细化了组织机构代码、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隶属关系、投资金额、收入合计等指标,取消了“五普”中的经济成分指标,去掉计时记分设备、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及更衣室、淋浴室等附属设施及房间普查专项指标。

3.6单独设计大型场馆运营情况登记表

大型体育场馆是发展体育事业、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完善城市功能、服务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2013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等8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意见》中所称大型体育场馆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向公众开放、达到JGJ 31—200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有关规模规定的体育场(观众座位数 2万座及以上),体育馆(观众座位数3 000座及以上),游泳馆、跳水馆(观众座位数 1 500座及以上)等体育建筑[3],这与“六普”中专门设计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情况的登记表中所指的大型体育场馆的特征相一致。大型体育场馆共有13个专用指标,此表适用于体普丙表(见表4)。

3.7增加场地所属单位基本情况登记表

在“六普”的甲表登记中,增添了场地所属单位的调查内容。结合我国统计调查制度和目前国内体育场馆实际情况,增加单位基本情况登记表,单位类型包括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其他。其中企业单位应继续填写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10种类型。这就便于普查登记和数据后期统计分析,提高普查效率。在2014年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告》中就能明显看出各单位体育场地数量的分布情况(见表5)。

3.8体育场地普查手册更加细致具体

手册作为工具书的一种,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使杂乱无序的图书文献变得井然有序,既有利于工作人员分类排架,又有利于读者检索[4]。体育普查手册也不例外,简单、实用、清晰的手册不仅能提高普查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较少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六普”手册共107页,由3大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总说明;第2部分为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登记表介绍,包括了登记表概述、登记表表样及指标解释、登记表填表说明;第3部分为附件部分,包括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各地体育场地规格一览表与田径场地面积计算参考表[5]。“六普”登记表是“竖式表”,与“五普”的“横式表”相比,“六普”登记表整体上简洁、大方、美观、实用,优于“五普”登记表。“六普”登记表各项的指标解释紧随其后,利于普查员查询,这也相应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总之,本次普查的指标涉及场地类型多、涵盖面广且普查登记表数量少,表样设计直观简洁,指标内容科学合理,解释精确明了,更具可操作性,普查数据将更为全面、翔实、准确。

4“六普”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因

4.1体育赛事的蓬勃发展

2004年至2014年,这10年是我国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1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蜕变的10年。从2004年起,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东亚运动会、广州亚运会等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总计37个体育场馆,其中新建场馆11个,改建场馆11个,临时场馆9个,京外比赛场馆6个,大大提高了体育场馆的质量和数量。可见,面对日益增加的体育场馆,必须对这些场馆各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六普”丙表中就对我国大型场馆的运营情况从13个大指标进行了统计,具体包括在赛事中承担的任务、对外开放场地面积、开展健身项目数量及明细、周对外开放时间、财务状况等进行统计,也更加全面了解我国现阶段大型场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2全民健身事业持续推进

全民健身事业是体育事业的基础和主体,它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基本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1—2010)二期规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1—2015)》的执行,更是促进了我国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人们的体育健身需求也在转变,由单一的体育健身向多元的满足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转变,传统的体育锻炼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许多新型健身场所正在兴起,这就需要更加全面的统计指标。相对“五普”来说,“六普”普查的场地类型更加全面,达到了84种,新增了全民健身路径、登山步道、城市健身步道、户外活动营地等多种新型体育场地类型,基本覆盖了我国体育场地类型。

4.3体育场地投入资金增多

“五普”显示:我国历年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 914亿5 0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为667亿7 00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4.9%,单位自筹为1 032亿6 00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53.9%,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为148.15元[7],这只是国家财政的投入,不含有单位、企事业等社会资金投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投入体育建设的资金也不断提升。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我国体育场地资金的使用与来源状况,“六普”指标体系中:甲表部分设计了单位2013年场地运营情况,包括收入合计与支出合计;乙表(0116)设计了场地的投资金额的来源、场地2013年的运营情况;丙表设计了单位大型体育场馆2013年运营情况,包括资产总计、负债合计、管理费用、业务成本合计、收支结余等指标,更加清晰地了解体育场地资金的使用情况。

4.4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体育事业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化进程,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8]。长期以来,国家一直鼓励各种专业体育场(馆)实行多种经营,为社会大众体育健身提供各种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9]。“六普”的乙表中从场地从业人员人数、对外开放情况、运行模式、平均每周接待健身人次、收入合计、支出合计等方面对场地运行情况进行了统计;特别是普查丙表中对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情况进行了专门指标设计,并对体育场馆运行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统计,共计13个大指标,进一步反映出我国现体育馆的运营情况,为我国体育场地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数据。

5完善体育场地普查指标体系的建议

“六普”的指标体系与我国过去历次普查的指标体系都不同,它是伴随我国体育场地的改革发展经过了历史的演变逐步形成的,与之前的普查相比,“六普”的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应当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但是,任何事物都不能穷尽完美,在这里提出几点完善体育场地普查指标体系的措施,为以后的体育场地普查提供借鉴。

5.1建立反映体育场地变化的动态信息采集平台

我国体育场馆普查工作一般以10年为一个周期,这期间的体育场地数据信息变动较大,且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相隔几年之后的数据信息已经不能准确地说明问题。在信息技术化、网络化的今天,建立动态体育场地信息采集平台已经成为可能,为了更加真实地、准确地、及时地反映我国体育场地变化,建立这一平台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地方每年新建的体育场馆可以通过信息采集平台进行信息上报,每年体育场馆的使用情况汇总上报,这样不仅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掌握我国体育场地的变化情况,又能为我国体育场地的建设、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5.2增加大型体育场馆从业人员的具体信息指标

体育场馆的从业人员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开发与规划。“六普”丙表指标设置中关于大型体育场馆从业人员的统计只是数量上的统计,并没有对体育场馆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专业方向、培训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2010年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就指出了场地经营管理类信息的重要性,而从业人员结构正是影响体育场馆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大型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力量在以后发展过程中作用也会越来越大,产业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所以,统计大型体育场馆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也有利于我国体育的产业化发展。

5.3增加大型体育场馆安全类指标

大型体育场馆是人群高度聚集、人员流动度高的社会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公共性安全事件将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与扩大化的社会负面影响。伴随着我国各类体育赛事的发展与体育场馆的日益增多,承担重大或大型赛事的大型体育场馆安全问题必须考虑。在6次体育场地普查中,体育场馆的安全因素都未提及,但场馆安全作为体育场馆顺利运行的重要方面不应被忽视,应纳入体育场馆运营情况的指标体系。针对大型场馆的安全类普查,如可以设计大型体育场馆的安全系数等级指标,对体育场馆从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设置、赛场暴力处理、赛事安全预警机制等软、硬两方面进行考量与评定。这样可通过普查初步摸清和了解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安全的情况与其安全预警机制状况,这对场馆与赛事开展的安全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通知:体经字[2013]41号[A].北京: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2013.

[2]杨华薇,王德炜,由文华.我国体育场馆普查指标体系构建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1,29(6):78.

[3]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N].中国体育报,20131106(003).

[4]曹惠.手册类图书分类标引与著录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4):135.

[5]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登记表[EB/OL] .[20150123].www.sport.gov.cn.

[6]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8.

[7]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告[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23(4):28.

[8]陈彦.我国体育产业化的经济学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46.

[9]陈明.对我国体育产业指标体系设置的初步设想[J].体育科学,2006,26(2):86.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赛事体育产业
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陕西体育赛事传播策略分析
中国运动员2021年获67个世界冠军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成都市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策略探究
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问题和对策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励展携手中国体育场馆协会推出全新体育场地展,打造体育产业行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