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高考模拟卷

2016-04-06河北张振广福建杜夏英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1期
关键词:材料

河北 张振广 福建 杜夏英

2016年高考模拟卷

河北 张振广 福建 杜夏英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荀子说:“仁眇(眇,高的意思)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这反映了荀子主张治理国家要 ( )

A.仁政治国

B.“仁义”“王道”并重

C.以德服人

D.坚持人性恶

25.唐朝的科举考试有明法科试律令,明算科试《九章算经》等数学著作,明书科试《说文》《字林》等字书,录取后只在和专业有关的机构任职。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 ( )

A.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

B.主要以选拔官员为目的

C.重视专业人才的选拔

D.进士科是最重要的科目

26.《(万历)帝乡纪略》记载“乡妇耕田者,则绞裤扎裙,俨然男子状”,农家妇女田野劳作的辛苦“倍于男”。这能够说明 ( )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徽商以安徽凤阳人为主体

C.男子多从事工商业

D.男耕女织的局面受到冲击

27.1880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记录了他翻译西方98种图书,这些图书主要分为兵法工艺、造船、天文、行船、汽机船、汽机等16 类。他翻译的这些图书 ( )

A.主要为传播天主教服务

B.旨在宣扬英法启蒙家的思想

C.推动晚清施行百日维新

D.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主题思想

28.涤尘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记录说:“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现,我们觉得这个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在强有力的指挥之下,在齐整的步骤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这表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

A.目的是为抗战胜利聚集力量

B.带有统制经济计划经济的痕迹

C.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D.开始导致中国经济依附于西方

29.过春节,贴门神是中国人的习俗,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过春节的门神,这一对门神 ( )

A.说明我国的春节习俗发生了根本变革

B.反映了美国始终支持抗日战争

C.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民众的抗战精神

D.体现了中国军人战斗实力强大

30.《全球通史》记述:1964年2月,苏联人撤走了1 390名专家,取消了257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毛泽东对一个法国议会代表团说,赫鲁晓夫注定要垮台。毛泽东的这一讲话( )

A.指出了赫鲁晓夫下台的真正原因

B.表明中苏关系破裂开始出现

C.反映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

D.体现了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

31.李克强在全国人大会议中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因是 ( )

A.改革开放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B.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差异多样性

D.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

32.苏格拉底力倡“知德合一”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 ( )

A.说明了知识是人类生存之本

B.彻底的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C.表明他否定希腊的民主制度

D.是对智者学派思想不足的反思

33.根据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绘制的1855年到1863年英国穷人数量变化表,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 )

时间(年)1855 1856 1863穷人数(人)851 369 877 767 1 097 382

A.英国成为穷人占主导的国家

B.英国政治制度没有保障人权

C.工业革命拉大社会贫富差距

D.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不断

34.列宁称新经济政策是“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这意味着新经济政策 ( )

A.是苏维埃为了改善与农民关系的一项举措

B.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采取的举措

C.彻底地结束了国家对生产进行干涉的历史

D.使列宁领导苏联成功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35.二战后的最初几年内,有一些典型文章发表,如《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这些文章 ( )

A.成功预见了二战后欧洲的发展

B.基于二战对欧洲国家的负面影响

C.体现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确立

D.说明了欧洲的所有国家走向衰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2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0,41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45~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政府运转一直是两大中枢点,一是中央权力,二是君主权力,简言之,即地方权力归于中央,中央权力归于君主,这一政治结构的设计师是战国时代的韩非,韩非认为国家权力的运行与管理的实现,应当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摘编自齐涛:《集权与专制下的政府职能》

材料二 17、18世纪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显得格外狭窄。政府的职能范围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以及个人财产不受侵犯等等,政府扮演着“守夜人”的角色。20世纪初期以来,政府在国家生活中逐渐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政府职能在逐步扩张。政府除了以前的政治职能外,还增添了新的社会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自由主义”在全球获得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里根、撒切尔夫人都相信自由市场的力量,力图使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降到最小。

──摘编自黄旭:《现代西方国家政府职能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建立前中国政府主要职能的表现,简要分析政府职能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政府职能转变的启示。(7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隋朝运河

图2 元朝运河

比较图1、图2,提取有关隋朝与元朝运河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5年1—2月,高杉晋作在下关举兵,夺取了长州藩政权。此后,他和其他改革派志士一起,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开港贸易”的近代化方针指导下,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改革。如破除封建门阀和身份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改革军事制度,实行军备近代化;大搞开港贸易,发展工业等等,使长州藩作为“割据倒幕”基地而日益巩固和发展。1866年夏,在幕府发动的第二次征长战役中,指挥长州军队取得胜利。

──摘编自《高杉晋作》

(1)根据材料概括高杉晋作的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高杉晋作改革对日本的影响。(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最伟大贡献就在于确立了人权思想,并使人权思想成为人类社会走向进步、健康与文明的主流思想的里程碑。虽然在后来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历程中受到各种邪恶势力的挑战,但启蒙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人权理念一直是深深地吸引着全世界受压迫人民冲出迷雾的灯塔,并鼓舞了美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托马斯·杰弗逊起草《独立宣言》和建立民主政治的理念,使人权在《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人权法案》中在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法律的保护。人权理念成为普世的共识与真理,并以此来衡量一个现代国家是否进步与文明的标志。

材料二 人权思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则只是极少数知识分子的声音,而不是社会文化的主流声音。与欧洲人文主义式启蒙相比,中国启蒙毋宁说是一种落后民族寻求富强之道的“救亡型启蒙”。……于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面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强烈冲击,以“民主”和“科学”的名义开始了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思想文化的强烈反思与批判。一方面大力宣传民主,介绍民主思想,传播民主知识,用民主思想占领舆论阵地,形成强大的广泛争取民主的舆论氛围,使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并积极争取民主,当人权受侵,国权受辱时,动员和组织民众挺身捍卫主权,并斗争到底,决不妥协,使五四运动成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另一方面大力提倡科学,破除封建迷信,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宗法专制和礼教,坚持用科学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启蒙和方法论教育,积极探索强国之路。

──摘编自骆徽等《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东西方启蒙运动核心内容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启蒙运动的共同之处。(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6年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中国、美国、苏联、英国等11国代表组成,在东京审判日本首要战犯。1948年11月,东京审判宣布判决结果,28名被告除永野修身和松冈洋右病死、大川周明因精神病被予以撤诉外,其余25人全部被判有罪。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7人被判处死刑,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两人有期徒刑。东京审判最后的判决书中指出,日本建立在恐怖、残忍、兽行和大屠杀基础上的反人类罪行,如南京大屠杀、虐俘、杀俘、摧残劳工、强奸妇女等残暴行为,不是发生在一个地区一段时间,而是贯穿于其对外侵略战争始终,说明“这类暴行或是遵照密令作出的,或是经过日本政府或政府成员以及军方领导人允许后作出的”。但东京审判并未把代表日本国家的日本政府推上被告席,甚至连支撑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财阀集团也未走上被告席。

——摘编自汤重南:《东京审判,成果不容抹煞》

(1)根据材料概括东京审判的主要成果。(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审判的不足。(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光曰: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向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隐太子有泰伯之贤,太宗有子臧之节,则乱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如此,则事非获已,犹为愈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乎!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九一《唐纪七·武德九年》

材料二 臣祖禹曰:立子以长不以有功,以德不以有众,古之道也。……王魏以辅导东宫为职,当劝建成以孝于高祖,友于秦王,则储位安矣。秦王有定天下之功,高祖苟欲立之能为太伯,不亦善乎。

──摘编自[北宋]范祖禹《唐鉴》卷一《高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光对玄武门之变的基本观点。(7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就皇位继承有何异同。(8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4.B 材料荀子的思想包括“仁”“义”“威”三项内容,所以答案要包括这三个方面,A项以偏概全;C、D两项与材料内容没有关系。

25.C A、B、D三项均符合史实,但都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体现的是分科考试,专职录取和专业任职,所以C项符合题意。

26.D 材料只是说明明朝安徽凤阳一地妇女从事农业生产的辛苦,自给自足的经济瓦解无从体现,排除A项;B项本身错误;C项材料也无从体现是否正确;凤阳一地妇女从事农业生产只能说明男耕女织的局面在明朝受到冲击,故答案为D项。

27.D 本题考查史料分析能力,考查洋务运动,解题关键信息是“《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和图书分类主要是近代科技,特别是军事科技,这是典型的洋务运动内容的反映,所以答案是D项。A项错在材料无法体现他传教与否;图书分类没有见到启蒙思想家作品,所以B项无法体现;甲午战败说明C项错误。

28.B A项虽然正确,但材料无体现;材料中“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在强有力的指挥之下”表明答案为B项;对民族工业影响是双方面的,所以排除C项;开始导致中国经济依附于西方的不是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的,所以排除D项。

29.C 材料中的门神有两个一个中国军队的象征,一个是美国军人的象征,美国大力支持中国抗战是1941年美日宣战后,这是中国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材料说明了民众的抗战意志与精神,故答案为C项。

30.C 材料是中国指责苏联背信弃义,毛泽东说赫鲁晓夫一定下台,材料直接反映的是中苏两国的冲突矛盾,这是两国利益冲突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赫鲁晓夫下台的原因是改革失败激化矛盾,排除A项;中苏关系破裂出现于苏共二十大,排除B项;材料本身只能体现中国冲击苏联,无法体现法国对美国的冲击,排除D项。

31.C 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说明生产力水平依然整体不高;新兴农业经营的兴起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形式多样,说明生产力水平有差异;所以答案C项内容最丰富,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促进农业经济模式的多样性。B、D两项与史实不符。

32.D 材料表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尊崇,他认为知识可以转化为道德,这一就可以增强个人的理性,防止个人私欲膨胀,这样个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所以答案是D。A错在精神决定论;B错在绝对化,苏格拉底不否认人的地位和作用;C项本身错误。

33.C 材料表明英国在工业革命完成后,穷人数量逐年增加,材料没有穷人与富人比例,无法判定A项是否正确,排除A项;穷人出现与人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穷人增多说明社会贫富悬殊加大,这是工业革命的后果之一,故答案为C项;D项材料无法体现。

34.A 本题考查史论结合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新经济政策。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对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的理解,《布列斯特和约》是通过对德国的妥协缓解两国关系,维护苏俄政权;说新经济政策是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意味着国家对农民的妥协,改善农民与国家对抗的关系,维护政权,故答案为A项;B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角度不同;C、D两项本身错误。

35.B 材料内容是二战后初期的对欧洲的基本看法是欧洲走向了崩溃,这一看法与二战对欧洲多数国家造成的损害直接相关,故答案为B项。二战后欧洲在50年代就恢复发展起来,排除A项;两极格局的确立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排除C项;D项与基本史实不符,苏联也是欧洲国家,属于走向巅峰的表现。

40.(1)主要职能是政治统治,主要表现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影响:积极影响是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造就了辉煌的古代文明;消极影响在于专制制度下的政府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9分)

(2)17、18世纪政府的职能受到议会的严格限制,原因是分立与制衡的原则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应用;20世纪以来政府的职能扩大,原因是垄断资产阶级发展和1929年经济危机政策调整扩大了政府行政权;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干预作用降低,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9分)

(3)启示: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历史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表现;转变政府职能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7分)

4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具体评分标准可参照高考考试分等次评分标准制定。

示例:

信息:隋朝大运河南北四段,呈卧式的人字形;元朝大运河南北直线距离近。(4分)

说明:隋朝的统治中心是洛阳,加强对全国控制;元朝的统治中心是北京,目的是南粮北运。(8分)

45.(1)主要内容:政治上废除等级身份制度,注重人才选拔;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军备发展近代化。(6分)

(2)影响:取得倒幕战争胜利,长州成为武装倒幕的基地;改革是明治维新的预演;明治维新在其基础上深化发展;军人在明治政府占据重要地位,军国主义传统影响深远。(9分)

46.(1)不同:西方启蒙运动的旗帜是“人权”,五四启蒙运动的旗帜是“民主”与“科学”;原因:西方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是对文艺复兴运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民众对政治制度诉求的表现;中国是因为伴随着民族危机加深而传入,以救亡图存为目标,体现了先进中国人的救国理念。(9分)

(2)均西方思想为基础的社会启蒙运动,都沉重打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东西方的社会转型。(6分)

47.(1)成果:东京法庭用法律手段惩处了日本战犯,伸张了正义,捍卫了和平与人道主义精神;确立了追究侵略战争中个人应当担负责任的原则;维护和保障了二战后国际秩序,确立了战后国际法准则。(9分)

(2)不足:美国出于推行全球霸权的需要,保护日本,对日本法西斯处理不彻底,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致使二战后日本对二战反思不彻底,军国主义幽灵不死,激起亚太地区的警惕。(6分)

48.(1)司马光不赞成唐太宗先发制人;唐高祖在兄弟之争中立场不明,对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有一定的责任;唐太宗武力夺权开启了唐代兵变夺权的先例。(7分)

(2)异:司马光主张李建成让贤;范祖禹主张李世民让贤。

同:嫡长子继承制是儒家一贯的政治主张;两人都是在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维护封建统治。(8分)

(作者单位:河北省馆陶一中;福建省福州市永泰三中)

猜你喜欢

材料
焊接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 焊接材料
新材料作文如何巧妙引述材料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新材料俏
LED封装材料
LED封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