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迁

2016-04-06陕西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1期
关键词:格局资本主义世界

陕西 刑 瑞

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迁

陕西 刑 瑞

历史的发展是多元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迁与特定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发展紧密相关,呈现出阶段性和多样性特征。为了突破“专题加模块”的新教材局限,宏观把握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变迁的主干知识,近距离接轨高考,特以人民版教材为依据,对此方面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体系,方便学生复习备考。

【知识梳理】

一、14世纪以前的世界政治格局

受自然因素限制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影响,各地区和国家间基本处于封闭的、孤立的状态,欧亚大陆的许多国家是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中国是典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英国处于斯图亚特王朝统治之下,法国是波旁王朝专政时期),美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还处于奴隶社会或原始部落时代,国家和地区间联系甚少。

二、14世纪至18世纪中后期的世界政治格局

1.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地中海沿岸孕育出现,商品经济的动因促使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完成了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孤立封闭状态被打破,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相继走上殖民扩张道路,16世纪确立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霸权地位,荷兰成为17世纪“海上的马车夫”,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并逐步于18世纪建成日不落帝国,法国的封建王权日趋衰落,大革命风起云涌。欧洲迎来资本主义时代,处于世界政治的领军地位。

2.亚非拉地区:中国、日本处于没落的封建王朝时期,面临被殖民侵略的危机。非洲和美洲已开始沦为欧洲强国的殖民地。

3.世界:地区国家间的封闭孤立状态被打破,联系交往的程度不断加强,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欧洲成为世界的政治中心。

三、18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的世界政治格局

1.欧洲:

(1)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世界工厂的地位使其成为拥有殖民范围最大、殖民人口最多的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法国于1789年开始了大革命,并于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德国、意大利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国家统一,沙皇俄国1861年改革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极大冲击封建势力,瓦解了维也纳体系。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法国实力衰落,德国力量增强,垄断资产阶级形成,政治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

(3)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加剧,工人阶级自发的反抗斗争不断。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1861年第一国际建立,加强了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说明资本主义还在发展上升阶段。

2.亚非拉地区:

(1)中国由落后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使清王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御用工具。日本沦为美国的附庸。美国于1783年实现独立,走上民主共和道路,1823年提出《门罗宣言》,表明称霸美洲野心,19世纪60年代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在工业革命后实力不断增强情况下加快了对世界的殖民扩张。

(2)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等一定程度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改变封建政体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做了积极努力,但依然失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世界: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欧洲依然是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心,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阶级斗争没有动摇资产阶级政权的根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解放运动主要在于打击本国的封建势力,也没有改变被殖民的命运。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政治格局

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对以前的世界政治格局进行了极大冲击。传统的以欧洲为世界政治重心的格局受到动摇。

1.欧洲:

(1)建立凡尔赛体系。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严重影响到资本主义本身的稳定性时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行的重新安排。这个体系下实力衰弱的英法依然是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操控国,国际联盟是英法维护战后世界格局的工具。英法对战败国的惩罚和对世界殖民利益的重新分配依然拥有发言权和决定权。但凡尔赛体系下的矛盾明显,对德国的态度、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以及土耳其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让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十分不稳定。

(2)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社会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力量,亚非拉落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了力量,两种社会形态并存反映出战后世界体系的不牢固。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现,综合实力极大增强,

2.亚洲太平洋地区:华盛顿体系建立。美国的崛起必然对英法的霸权地位提出挑战,《四国公约》《五国海军协定》和《九国公约》重新划分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重新分配。日美矛盾预示华盛顿体系的不稳定。

3.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仍是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已经开始冲击这种资本主义的新秩序,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下的苏联,打破外国干涉和颠覆,更说明社会主义所具有的生命力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不稳定性。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联合趋势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但也是不成熟和极不稳定的。经济危机的到来,直接加速了这一世界格局的崩溃。

五、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政治格局

1.欧洲:

(1)英法极大衰弱,德国被摧毁,欧洲资本主义世界受到极大打击。英法的世界领导权丧失。

(2)苏联成为世界上政治、军事大国,霸权主义充分体现。

(3)许多国家纷纷独立,分属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同阵营。

(4)西欧国家建立共同体,走上联合自强道路,这一新生力量对雅尔塔体系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2.亚太地区:

(1)美国:二战的最大赢家,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大国,不仅确立了世界的经济领导地位,而且操控联合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与苏联展开了争霸,极力谋求世界霸权。

(2)日本:战后极大削弱,受控于美国,并逐渐被美国扶持作为反社会主义的前沿阵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壮大,日益成为世界重要的力量重心。

(3)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20世纪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非洲一系列国家实现民族独立,不结盟运动兴起,已经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4.世界:雅尔塔体系下两种社会制度并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展开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争霸对峙。雅尔塔体系不稳定,出现了欧洲共同体、日本、中国以及第三世界等多个力量中心。美苏军备竞赛导致两国力量削弱,两极格局受到动摇。

六、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1.欧洲:

(1)东欧剧变,德国统一,欧共体发展为欧盟,并发展成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2)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两极格局终结,雅尔塔体系崩溃。俄罗斯大国地位依然存在,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

2.亚太地区:

(1)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奉行单边主义,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在欧洲继续利用北约组织发动地区战争,干涉别国内政。

(2)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

(3)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内军国主义势力存在发展,历史反省不彻底,与亚洲邻国存在紧张关系。

3.世界:雅尔塔体系崩溃,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世界不太平,局部冲突依然存在,新殖民主义有所表现。

【真题感悟】

1.(2014·北京卷·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解析】B 本题以二战后美苏两国的对抗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名称可以判断,这一措施反映的是两大阵营在经济领域的对抗。A项是政治领域的内容,B项是经济领域的内容,C项是军事领域的内容,D项与题干情境无关。故选B项。

2.(2014·山东卷·23)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解析】A 本题以美国政府扶植日本的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40年代末”,此时中国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亚洲一系列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出现,所以美国扶植日本是为了反苏反共,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项二战后美国就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联合国、北约等确立其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C项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没有转移;D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针对性训练】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主要表现是 ( )

A.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B.德国企图重新瓜分世界

C.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与对峙

D.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2.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拿破仑执政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希特勒上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3.“假使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的再起,本来永远不会降落到我们的头上。”在二战的危急关头,促使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共同采取的措施是( )

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召开巴黎和会

D.成立联合国

4.1919年巴黎和会和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有 ( )

①会议文件中包含有损中国主权的内容 ②确定了对德国的处理方案③参加会议的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④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狂轰滥炸。科索沃战争表明 ( )

①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和平

②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

③联合国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④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其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被打破。20世纪世界格局出现过三次大变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摘自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而到了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 (见下图)

(1)请写出材料一中两大侵略集团的名称。它们的较量最终导致使世界陷入巨大灾难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宣言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3)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请指出材料三“不平衡的跷跷板”图反映了当今世界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格局?

(4)面对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答案】

1. C 2. B 3. A 4.A 5. D

6.(1)三国协约、三国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战。

(2)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冷战;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

(3)苏联解体;出现了“一超多强”的政治局面(或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4)我国应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引进国外的投资、技术和经济管理经验等。(答出一条即可)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

猜你喜欢

格局资本主义世界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