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新西藏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2016-04-06云南邹永发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1期
关键词:民族区域西藏解析

云南 邹永发

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新西藏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云南 邹永发

一、热点背景

2015年8月24日,中央召开了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治藏方略,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新西藏,创造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9月8日上午,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俞正声发表讲话。强调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维护西藏和谐稳定、实现西藏繁荣进步,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二、知识梳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2.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政策: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实施:①1947年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②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5.完善: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6.意义:①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②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③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知识拓展

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设立区域港澳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沿海特定区域指导原则“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殊的经济政策自治程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有“一定的自治权”谈不上自治,只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区别社会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决问题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联系三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

四、试题精练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答案】D

【解析】归绥和迪化是明清时期对少数民族地区带有民族征服意味的命名,新中国的地名体现其民族平等的政治内涵。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在某些地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先进的管理体制

D.都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

【答案】B

【解析】港澳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三者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故B项正确。

3.下面是一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的春联,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的史实有 ( )

①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民族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②不符合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因此C项正确。

4.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说:“无论哪个国家,当它强盛的时候,一定是边疆安全的时候。因为国家的强盛,必须先把边疆做成金城汤池,使敌国外患无由侵入,然后中枢权威才能巩固,整个国家的安全才有了保障。”下列举措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辽朝的“蕃汉分治”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解。边疆的安全与中枢权威的巩固相互联系。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就是稳定边疆,以巩固中央的权威。A、B、C三项明显不符。故选D。

5.周恩来1958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 )

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

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

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解能力。从周恩来的谈话中可以看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的,故选C项。

6.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在我国广袤的边疆民族地区,曾发生过一次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风潮……广大少数民族公民……从而真正享受到了从《共同纲领》到《民族自治纲要》到1954年宪法中所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自治权利。”这充分说明(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共同纲领》正式确认的

B.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关键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终完善完全取决于民主改革

D.民主自治权写入1954年宪法定标志着民主改革的顺利完成

【答案】B

【解析】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是广大少数民族公民真正享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规定的权利的关键,正是因为有了这次翻天覆地的民主改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才真正得以实施。故选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的,排除A;C项错在“最终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排除D。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一中)

猜你喜欢

民族区域西藏解析
都是西藏的“错”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范式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社会主义的视角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逻辑
睡梦解析仪
神奇瑰丽的西藏
电竞初解析
一个人的西藏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