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复合词中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对比分析——以“外”和“out”为例

2016-04-06谈潇潇

现代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复合词对比

□谈潇潇



汉英复合词中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对比分析——以“外”和“out”为例

□谈潇潇

摘 要:本文对汉英权威性词典中由“外”作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和由“out”作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在评价性语义方面进行了分类考察。对比发现“外”复合词多具有负面评价性意义,而“out”复合词中正面和负面评价性意义兼有,但正面所占比例较多。运用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理论对“外”意象图式的负极性以及“out”意象图式的正极性进行解释,并分析了一些“out”复合词具有负面评价性意义的反极性构建理据。

关键词:外 out 复合词 对比 意象图式正负参数

一、引言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首先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提出(Lakoff、Johnson,1980)。Ungerer和Schmid (1996:160)定义为“来源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世界的互动经验的简单而基本的认知结构”。人类对空间方位概念的认识都是典型的意象图式,比如“上下”“里外”“远近”等。

Krzeszowski(1993:307-330)指出:“几乎所有的意象图式在语义表达时都呈现出正面或负面的隐喻意义,这一特征被称为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王义娜,贾巍(2007)曾以“UP-DOWN”为例,对词典中以这两者为前缀的相关词进行了统计,考察意象图式在词缀层面的正负价值的体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考察“外”和“out”在汉英复合词中的评价性意义,并对其进行对比,运用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理论对汉英“外”复合词和“out”复合词的评价性意义进行解释。

二、“外”复合词评价性意义分析

我们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收集到178条“外”作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其中有143条“外+X”形式,35条“X+外”形式。这些词语的意义多是在原型方位意义基础上发展出隐喻义。以下是根据这些意义的正负评价性做出的统计:

表1:由“外”作词素构成的复合词的评价性语义统计

如果将人体看成容器,那么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时产生的的摄取和排泄的过程可视为出入空间边界的过程。因此,“外”的原型意义是:不在空间之内或超过空间的边界。具有原型意义的复合词如:“外表”“外敷”“外间”。根据统计结果,“外”复合词中没有表示正面意义的,以下将讨论方位隐喻意义和负面意义。

(一)方位隐喻意义

“外”的方位隐喻意义表现为:从超过空间的边界扩展为超过某一范围的界限,比如:“外藩”“外嫁”“外埠”。这类具有方位隐喻意义的复合词似乎在感情色彩上趋于“中性”,其实它们同样具有评价性意义,所表达的意义与说话人的意向表达与价值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外骛”,如果把它纯粹当作空间隐喻来看的话,应指“追求本职工作以外的事”;实际上,“外骛”在人们心中更偏向负面评价意义,指“做分外的事,不专心”。再比如“排外”,从空间隐喻上说是“排斥在某个社会范围之外的人”,但在人们心中对持这种观点的主体具有“保守刻板”的负面印象。因此,表示方位隐喻意义的“外”复合词并未丧失评价性意义,可以归入负面评价性意义。

(二)负面意义

“外”复合词表示负面评价性意义,主要在以下两个概念域:

1.不正规为“外”,如:“外快”“外财”。

2.关系疏远为“外”,如:“外戚”“外姓”。

在正规程度上,“正规”相对于“不正规”有肯定意义,因此“不正规”多有否定意义。在关系上,关系亲密比关系疏远更具有实际价值,因此关系疏远多有否定意义。“外快”“外财”指“正常收入以外的收入”,多有“来路不正”之义。“外戚”“外姓”指“本宗族以外的或母亲、妻子一方的亲属”,在中国传统的“家天下”宗法制社会,“外戚专权”“外姓当家”都是不被提倡的。可见,尽管这些评价性语义特征不是特别明显,但当与该语言的民族文化观念相结合时,仍能体现这些词语的负面评价性意义。

三、“out”复合词评价性意义分析

表2:由“out”作词素构成的复合词的评价性语义统计

“out”的原型方位意义与“外”相同,即依据容器图式,不在空间内部或超过空间边缘的为“out”。经统计,由“out”原型意义构成的复合词数量不多,如“outside(外面)”“outhouse”(外围建筑)“outward”(表面的,向外的)。中性意义的复合词是指一些复合词既没有“out”的方位隐喻义,又没有正负评价性语义,这部分的复合词被单独列出,如:“outcome(结果)”“outfit(套装)。下面只讨论方位隐喻意及正负意义。

(一)方位隐喻意义

“out”的方位隐喻意义由原型意义扩展而来,由超过容器的边缘扩展为超过某一范围的界限,这里的界限可以是三维的,也可以是二维,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如:“outboard(舷外的)”“outland(遥远的,尽头的)”“outlet(出路,宣泄)”。这些复合词大都是中性的,不含有评价性语义,但少数例外。比方说:“breakout”被当作空间隐喻看待时,指从某一限定的范围中突破出来;而当它与说话人的某种表达意向相联系时,也具有负面评价性意义,如:“breakout”特指“越狱”。因此,具有方位隐喻义的“out”复合词中,也有少量的可以归入负面评价性意义。

(二)正面意义

经统计,具有正面意义的“out”复合词共有31个,约占总数的21.4%,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概念域中:

1.数量多为“out”,如:“outbid(出价高于)”“outdistance(远远超过)”“outlive(比……活得长)”。

2.处于优势地位为“out”,如:“outshine(比……更优秀)”“outmaneuver(以策略制胜)”“outplay(击败)”“standout(出色的,杰出的;杰出的人)”。

数量和地位具有正负特征。数量上,“多”相对于“少”有肯定意义。在地位上,居于优势的比处于劣势的更有积极意义。比方说,“outbid”“outdistance”“outlive”指价格、距离或时间多于比较者。“outshine”“outmaneuver”“outplay”“standout”指在地位、情势、等级排名上优于或胜过竞争者。这与西方社会崇尚竞争、追求优胜的价值观念有关。词语表达的意思与说话人的价值取向紧密相关。以上体现出“out”复合词中存在表示正面评价性意义的复合词。

(三)负面意义

表示负面意义的“out”复合词共有30个,占20.7%,表现在以下两个概念域中:

1.状态不稳定,脱离某种稳态为“out”,如:“outbreak(爆发)”“outburst(爆发)”“outlaw(法外之徒)”。

2.落后于时代为“out”,如:“outdated(过时的)”“outmoded(老式的)”。

稳定的状态相对于不稳定的状态好控制,多具有正面意义。而“状态不稳定或脱离某种稳态”容易失控,在人的认知中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多有负面意义,如“outbreak”“outburst”和“outlaw”。就时间上讲,紧跟时代有利于把握动向,这较落后于时代更有实际价值,因而落后于时代多为负面意义,如“outdated”和“outmoded”。

四、“外”复合词与“out”复合词评价性意义对比

上文分别对“外”复合词和“out”复合词的评价性语义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二者比较有异同点。相同点在于:1.“外”复合词和“out”复合词中都有由原型方位意义和方位隐喻意义构成的;2.二者都包含负面评价性意义。不同点在于:1.“外”复合词中有相当比例是由原型方位意义构成的,而“out”复合词中所占比例很少;2.由方位隐喻意义构成的“外”复合词大多具有负面评价性意义,而由方位隐喻意义构成的“out”复合词大多数是中性的,少数才具有负面评价性意义;3.“外”复合词均不具有正面评价性意义,有相当比例的“out”复合词具有正面评价性意义;4.“out”复合词中除原型方位意义、方位隐喻意义和正负评价性意义外,还有一些中性意义的,而“外”复合词不存在这一类。以下是对比结果:

表3:两种复合词的评价性意义对比

五、“外”复合词和“out”复合词中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

意象图式是人们在物质世界的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出所体验的世界结构。词语的正负评价性意义是意象图式隐喻映射的直接结果,抽象于体验活动,“外”和“out”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顺理成章地构建成由它们构成的复合词中。

(一)“外”意象图式的负参数

我们都有这样的身体经验,对于容器里承载的物质,会觉得触手可及,便于控制。而体触范围之外的事物一定与身体产生距离,人体对不常接触的东西都会产生陌生感,因此“外”有关系疏远的意义。人们对接触少的东西较难理解,产生并不认同的意义,因而“外”又有非正规的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4:

(二)“out”意象图式的正参数

范畴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构成一个范畴的各个成员虽然次要特征各不相同,但主要特征无异。认知语言学将这称为家族相似性。我们有这样的体验:当其中的某一成员逐渐向该范畴的边缘靠近或突破边缘时,对“出挑”的成员会投以更多的注意,因此人们在认知上有个逐步显著的过程。这些在认知上处于凸显地位的成员与其他成员有不同的地位,它们通过数量或其他一些方式来获得比较优势。如下表所示:

表5:

(三)“out”复合词意义的反极性构建及其理据性

我们发现,“out”复合词中还有20.7%的复合词具有负面评价性意义。其中,像“outdated”和“outmoded”这样的复合词,其建构与时间的体验性有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紧跟时代才可以不断学习进步,并保持主动,脱离时代会落伍甚至被时代淘汰,因此“out”具有负面评价性意义。

另一类“状态不稳定,脱离某种稳态”的“out”复合词与“out”意象图式的正参数并不矛盾。王义娜,贾巍(2007)认为:意象图式并不是个简单的动态推理模式,多词素词语的意义产生还会受到认知主体对不同词素以及词素关系等价值因素判定的影响。Krzeszowski(1997:132-140)认为词语的价值取向由其所在的“基本价值矩阵”所决定,如“outburst”,“out”和“burst”本身都没有否定意义,但“outburst”一词却有”爆发“的负面评价性意义,这种意义的产生是“out”和“burst”在特定关系下作用于“基本价值矩阵”的结果。首先,“burst”占据了“向外”的部分空间,当它与“out”组合后,二者在“向外”的空间重合,outburst的“基本价值矩阵”就可能超出认知主体可以认识和控制的范围,产生“失控”的体验。

六、结语

本文对“外”和“out”在复合词层面上的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进行了考察,对比发现:“外”意象图式为负参数,而“out”意象图式为正参数,二者虽有不同,但均来自人类的身体经验并与该民族的观念文化和说话人的个人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意象图式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先概念结构,它先于语言而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头脑中。因此,对两种语言中具有相同概念的复合词进行这种分析,有利于在词汇教学中总结规律,提高记忆速度和理解的正确性,从而促进词汇教学的系统性。本文希望通过对“外”复合词和“out”复合词的研究,为对外汉语教学乃至跨文化交际带来启示。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刘芳导师的指导,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Johnson,M.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 and Reas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2]Krzeszowski.T.The Axiological Parameter in Preconceptual Image Schema[A].In Geiger,R.A.And B.Rudzka-Ostyn.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ntal Processing in Language[C].Berlin/NY:Mouton de Gruyter,1993:307-330.

[3]Krzeszowski,T.Angels and Devils in Hell:Elements of Axiology in Semantics[M].Warsaw:Wydawn,1997.

[4]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5]Random House(Firm).Random House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Z].New York:Random House Reference,2005.

[6]Ungerer,Fridrich and Hans-Jörg 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London: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6.

[7]辛克莱.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9]王义娜,贾巍.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词缀层面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倒序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2]周丽萍.汉语“里”“外”和英语“in”“out”的隐喻对比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谈潇潇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00083)

猜你喜欢

复合词对比
隐喻视域下英汉复合词的认知解构
类型学视野下汉语和维吾尔语反义复合词的对比研究
基于对外汉语的结果义与虚化义动补式复合词分析
西部裕固语的并列复合词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从构式语法角度分析英语复合词
从构式语法角度分析英语复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