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对“帮忙”的偏误分析及原因探究

2016-04-06□丁

现代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料库教材

□丁 青



基于语料库对“帮忙”的偏误分析及原因探究

□丁 青

摘 要: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对汉语学习者“帮忙”一词的运用存在误判现象,该语料库中有四类情况被认为是留学生使用“帮忙”的偏误:一是受数量词和人称代词等定语的修饰;二是“帮忙”后加宾语;三是后加动宾结构;四是后加补语成分“到……”。但是,在汉语母语者的实际运用中,这些结构都是可以说的。造成问题的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教材误导和主观类推。此外,客观上还因为“帮忙”具有的结构框架和语义表达。

关键词:“帮忙” 语料库 误判 教材 类推 状动关系

2015年3月29日,央视新闻频道的一档节目《共同关注》,针对澳大利亚申请加入亚投行的行动播出了一段采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的视频。这段不到1分钟的中文讲话视频里,有两个使用动词“帮助”的句子。例如:

(1)这个机构(亚投行)能够帮助地区内的国家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2)从澳方的看法来讲,(加入亚投行)对于我们亚洲未来(经济)增长率,也带来很大的帮助。

这两个句子里都重复出现了“帮助”一词,而实际上,视频原声里陆克文并没有使用“帮助”,而是用的“帮忙”一词。例(1)、例(2)是修改后的语句,陆克文的原句是:

(3)这个机构(亚投行)能够帮忙地区内的国家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4)从澳方的看法来讲,(加入亚投行)对于我们亚洲未来(经济)增长率,也带来很大的帮忙。

“帮助”和“帮忙”在汉语中是一对意义相近的词,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也常常会把两个意义相近的词混用,如:“帮助”和“帮忙”,“打算”和“准备”,“美丽”和“漂亮”,“举行”和“举办”等。但以上两个句子里“帮忙”是否真的误用了,这是需要再讨论的,先来看看语料库中已经被断定为偏误、应该使用“帮助”而非“帮忙”的句子。

一、语料库中“帮忙”使用情况

在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进行检索,得到18条标注该处应用“帮助”替换“帮忙”的语料。我们对这18条语料进行结构分析,然后归纳出该语料库认为不能使用“帮忙”的四类情况。

第一类:“帮忙”不能被数量词和人称代词类的定语修饰限定。例如:

(5)但是我可以说的是安乐死是一种杀人,也是一种帮助(*帮忙)。

(6)我们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所讲的那些需要别人的帮助(*帮忙)、温暖、情意的事情。

(7)我永远忘不了你的帮助(*帮忙)。

这些例句都是留学生作文中的偏误,“一种帮忙”“别人的帮忙”“你的帮忙”,都被修正为“一种帮助”“别人的帮助”“你的帮助”。

第二类:“帮忙”不能后加宾语。例如:

(8)并答应帮助(*帮忙)他照顾孩子。

(9)要是有人帮助(*帮忙)他,心理上依赖那个人,那个人也当然依赖他了。

(10)诸葛亮是帮助(*帮忙)刘备打天下的军师。

这些句子中,“帮忙”都不能后加宾语,所以用“帮助”替换了“帮忙”,改成“帮助他照顾孩子”“帮助他”“帮助刘备打天下”。

第三类:“帮忙”不能后加动宾结构。例如:

(11)姓名XXX,女性,年龄30岁,毕业于旅游学院,在美雅旅行社帮忙管理公司办公室业务几个月。

(12)这能帮忙解决人们挨饿的问题。

(13)这能帮忙解决现今社会受高深教育的男女迟恋爱、迟结婚与迟生育或不生育的难题。

因为“帮忙”不能后加动宾结构,所以改成“帮助管理公司办公室业务几个月”“帮会组解决人们挨饿的问题”“帮助解决……问题”。

第四类:“帮忙”不能后加补语成分“到……”。例如:

(14)不论是让座,还是帮忙带小朋友及老人过马路,都可说是帮忙到别人了。

以上四类不能使用“帮忙”而必须用“帮助”的情况,并不完全符合汉语的实际情况,因为这18个句子中有很多是母语为汉语者也会使用的。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用关键词“帮忙”进行检索,例句如下:

(15)台湾一个公司的总裁,由于他的帮忙,解决了难题,决定赠他5000美金作为回报。(1994年报刊精选)

(16)特殊赛段开赛没多久,26号和22号两辆车先后翻车,由于老乡的帮忙,才没使第一赛段终止比赛。(《人民日报》1996年4月)

(17)只朗声笑道:好久不见你了,带点小礼物算个啥?要不是你上回帮忙,俺这个家还不定成啥样子了!(周大新《湖光山色》)

(18)我们讨论,也可以说他在帮忙我写这部小说。(《作家文摘》1994年)

(19)然而却有两个壮汉没走,很热心地过来帮忙我们收拾金钱。收完后,趁我收拾其他道具时,他们开溜了。(《读者》)

例(15)、(16)、(17)都是“帮忙”作为定中结构的中心语能够被数量短语和人称短语修饰的例证,例(18)、(19)都是“帮忙”能够加宾语的例证,“帮忙”后加动宾结构的例证更多。例如:

(20)眼看无法向阎王交差,小鬼们就去请教土地公,请他帮忙想个使金碧峰禅师出定的计谋。(《传媒大亨与佛教宗师的对话:包容的智慧》)

(21)林指派的一个四川人来生产的,但是一直制造不出来,陈炳锡想请他帮忙提炼出冰毒来。(《女记者与大毒枭刘招华面对面》)

(22)陈炳锡便找到了“普宁老二”庄顺盛,陈炳锡让庄顺盛帮忙卸海洛因并看一下海洛因质量怎样。(《女记者与大毒枭刘招华面对面》)

上述情况都是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视为汉语学习者的偏误以及“帮忙”的“不合法”运用,但是以汉语为母语者却能这样使用。本文最初提到的例(3)、例(4)的“帮忙”句分别属于“帮忙”使用偏误的第一类和第二类情况,就连新闻节目的编辑者都认为这些是需要修正的句子,但却有很多以汉语为母语者如此使用。可见,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帮忙”一词的讲解还存在很大误区。

二、偏误原因:教材误导和主观类推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汉语学习者使用“帮忙”时出现偏误和对汉语学习者使用“帮忙”时发生误判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受到了误导。

汉语学习者了解汉语知识的渠道主要有两种:老师讲解和教材讲解。很多对外汉语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也依赖教材上的内容,所以,教材在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时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考察了国内两种使用范围比较广的长期进修汉语教材:一种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博雅汉语》(第二版),一种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汉语》(第二版)。在《博雅汉语》(第二版)中,我们没有在生词表和语言点中找到“帮忙”,但是却找到了两个相关的内容。

第一个相关内容是在“准中级加速篇Ⅰ”第一单元第一课《三封E-mail》中找到的第一个语言点“离合词”。“帮忙”既能作为一个词又能拆分开,中间插入一些成分变成短语。在《现代汉语用法词典》中,“帮忙”被称为“短语词”,在《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帮忙儿”也被作为离合词收入。所以《博雅汉语》(第二版)在解析知识点“离合词”时,就把“帮忙”收入其中。

教材中针对“离合词”给出如下解释:“汉语中有些动词在使用时,中间可以插入“了”、“过”、数量短语等,这样的词叫“离合词”。离合词一般不可以带宾语。例如:

生气:

生了半天气 生了气 生过气 *生气他

结婚:

结了两次婚 结了婚 结过婚 *结婚他

放假:

放了三天假 放了假 放过假 *放假学生

考试:

考了两次试 考了试 考过试 *考试语法

洗澡:

洗了两次澡 洗了澡 洗过澡 *洗澡孩子”

第二个相关内容是在“初级起步篇”第21课和第28课分别提到了和“帮忙”相关的两个动词。第21课《我喝了半斤白酒》中,生词“帮”,词性为动词,英文解释为“to help”,课文中的相关例句是“你帮我倒杯水,好吗?”第28课《考得怎么样》中,生词“帮助”词性为动词,英文解释为“to help”,课文中的相关例句是“好啊,借给我看看吧,也许有帮助。”

在《发展汉语》(第二版)一套教材中的《初级综合Ⅱ》《初级口语Ⅰ》和《初级听力Ⅱ》中都有生词“帮忙”(见下表)。

教材 生词词性 英文释义 例句《初级综合Ⅱ》 帮忙 动词 help;give(or lend)a hand 连七八岁的小孩子也去帮忙。《初级口语Ⅰ》 帮忙 动词 help;give a hand 你能帮帮忙吗?你能帮我们修修吗?《初级听力Ⅱ》 帮忙 动词 to help,to give somebody a hand 先生,您能帮我一个忙吗?

这里同时列举两种教材并不是为了评出孰优孰劣,实际上,两种教材都存在一定问题。《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词汇大纲》把“帮忙”定为复用式二级词汇,这就意味着“帮忙”是汉语学习者需要在初级阶段就掌握词义和用法的基本词汇。当然,不同教材的编写者有自己的词汇选择标准,但是,这里所说的“两种教材都存在一定问题”是指教材对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误导作用。《博雅汉语》对“离合词”的定义不全面,完全排除了动补式离合词,且在举例时也全部使用动宾式离合词与一般动词对比,在学习汉语的初始阶段就误导了学生,造成学生语言点的盲区。《发展汉语》中对“帮忙”的英文解释几乎全都是用“help”来对应,英语中“help”表示“帮忙做什么事”的用法主要有两个:“help sb.to do sth.”和“help to do sth.”如此一来,留学生就很容易在没有完全掌握“帮忙”这一词用法的情况下,依据英文解释类推到汉语中,于是出现“帮忙”加宾语的句子,如例句(8)、(9)、(10)。

三、结构和语义上的深层原因

为什么留学生直接从英语主观类推过来使用“帮忙”的句子不对,而汉语中却又有少量的“帮忙”加宾语的用法例句呢?

这个问题要从结构和语义上解释。根据周上之(2006)的观点:有些动宾式离合词在语义上,两个组成语素其实是状动关系。“帮忙”虽然可以扩展为“帮个忙”“帮过几次忙”等,其中的“忙”前可加数量短语。但仔细想想,“一个忙”“几个忙”“几次忙”这种搭配,我们没有单独在句中见到过,就是说,脱离了“帮……忙”这个基本结构框架,“忙”就不能前加数量短语,而且,“忙”没有名词性语义。所以,“帮忙”不是“帮+忙”,而是“在忙时帮”。那些能够在“帮忙”后加宾语的合法句子中,“帮忙”是以“在忙时帮”的语义进入的。

四、结语

由此可见,单单“帮忙”一个词就有如此纷繁复杂的使用情况,更何况汉语中有那么多的离合词,所以说对这些离合词的讲解还是要设级分段讲解,这样既能避免汉语学习者随意以教材中的外文解释主观类推,又能循序渐进地习得汉语中的基本词汇。

参考文献:

[1]冯志纯.现代汉语用法词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2]孟琮.汉语动词用法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周上之.汉语离合词研究——汉语语素、词、短语的特殊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李晓琪.博雅汉语(准中级加速篇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09.

[5]李晓琪.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41.

[6]徐桂梅.发展汉语(初级综合Ⅱ)[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233-238.

[7]王淑红,么书君,严禔,张葳.发展汉语(初级口语Ⅰ)[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193-196.

[8]张风格.发展汉语(初级听力Ⅱ)[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9]杨寄洲.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词汇大纲)[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54.

(丁青 江苏南京 南京大学文学院 210023)

猜你喜欢

语料库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