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道放射旁道弧形切开加挂线术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60例

2016-04-05谢亚朦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一科福建福州350004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线术坐骨挂线

谢亚朦(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一科,福建 福州 350004)

主道放射旁道弧形切开加挂线术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60例

谢亚朦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一科,福建 福州 350004)

目的:观察主道放射旁道弧形切开加挂线术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用主道放射旁道弧形切开术治疗。结果:60例均一次性治愈,无肛门失禁。结论:主道放射旁道弧形切开加挂线术能一次性治愈坐骨直肠窝脓肿,安全有效。

坐骨直肠窝脓肿;主道放射旁道弧形切开加挂线术;疗效观察

坐骨直肠窝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脓肿常见的一种类型,占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脓肿的15%~25%[1]。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我们用主道放射旁道弧形切开加挂线术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疗效佳,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23~65岁,病程3~15天、平均7天。

临床表现均为肛旁持续性肿痛,伴有全身感染症状,如畏冷、发热,乏力等。脓肿均位于肛周一侧,或左或右。

诊断标准:①脓肿波及范围较广;②患侧持续性疼痛,逐渐加重,坐立不安,也可有全身感染症状,有时可伴有排便困难;③直肠指诊,患侧有压痛性肿块,甚至有波动感。

2 治疗方法

手术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椎管内麻醉起效后,常规消毒铺巾,于截石位3点或9点做一放射状切口,深度直达脓腔,排出部分脓液。食指自切口处探入,探明脓腔范围,充分破坏脓腔内纤维隔。扩大放射状切口至齿线处,将食指深入直肠内做引导,另一手持探针自脓腔探入,自脓腔最高点处探出,用探针引导橡皮筋挂线。放射状切口两侧脓肿波及处分别于肛缘外约2.5cm处各做一弧形切口形成对口引流。弧形切口与放射状切口间均留一宽约1.5cm皮肤桥,修建创面使之引流通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创口之间留置凡士林纱条填塞引流及压迫止血。

因肛周脓肿大多是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茵的混合感染,故术后一般选用相应抗菌药物4~5天。术后每日早晚中药坐浴,换药。挂线在术后7~10天脱落,未脱落者予橡皮筋紧线,继续换药至创面愈合。

3 治愈标准[2]

创面完全愈合,无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肛瘘形成。

4 治疗结果

60例术后症状即缓解。术后排便无明显失禁,电话随访半年,未见肛瘘形成及术后肛门失禁。均一次性治愈。

5 讨 论

治疗要点包括:①准确寻找脓腔最高点,坐骨直肠窝脓肿脓腔高点多位于截石位3点或9点齿线上;②脓腔高点的处理:脓腔位于齿线以下的部分予切开处理,切开的部分包括肛管直肠环以下的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和内括约肌。找到脓腔高点后,用探针做引导采用橡皮筋挂线,挂线的部分包括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与内口相通的部分组织,使之在术后边勒开边修复以防出现不完全性肛门失禁。③脓肿切口及皮桥处理:主道放射状切口长度以保持引流畅通为度,两侧弧形切口应适当扩张,不留“门槛”,保持引流通畅,促使正常肉芽生长;为了防止术后创面桥形愈合,需要注意手术时创面引流要通畅,上皮不可内卷。④术后换药.局部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每日中药坐浴后更换敷料,放射状切口填塞纱条时,要从挂线底部至中间紧贴,在创口底部引出,保持引流通畅,防止伤口桥形愈合。皮桥下也应每日留置引流条至两侧创面生长至上皮化阶段。

[1] 张东铭.盆底肛直肠外科理论与临床[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03.

[2] 李荣,王子明.外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29-30.

R245.997.463 [文献标识码]B

1004-2814(2016)07-0707-01

2016-02-14

猜你喜欢

线术坐骨挂线
常坐硬物当心坐骨结节囊肿“光临”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常坐硬物当心坐骨结节囊肿“光临”
谨防坐骨结节囊肿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清肠愈溃汤联合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
一次切开结合反挂线术治疗肛瘘68例临床分析
臀大肌肌瓣联合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坐骨结节区褥疮
肛瘘挂线术后中药熏洗护理的疗效观察
挂线疗法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