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景敞视主义视域下我国社会的诚信建设*

2016-04-04陈蓉蓉

关键词:道德建设监督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陈蓉蓉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合肥 230601)

全景敞视主义视域下我国社会的诚信建设*

陈蓉蓉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合肥 230601)

摘要: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独特的规训手段,能够实现权力独立运行,其影响已广泛渗入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对全景敞视主义进行分析并将其与我国社会的诚信建设相结合,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观建设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全景敞视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建设; 诚信建设; 权力运行机制; 监督机制

诚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品质,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石。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变化,社会诚信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实社会中,诚信缺失的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污染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给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及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全景敞视主义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20世纪70年代所著的《规训与惩罚》中提出的一种独特的规训手段。全景敞视建筑作为一种以空间来表征权力的理想范式和极致模板,其影响已广泛渗入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对全景敞视主义进行分析并将其与我国社会诚信建设相结合,可以为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观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全景敞视主义的理论解读

1. 全景敞视建筑的结构与特点

全景敞视主义的理论基点来源于英国功利主义思想家边沁所设计的“圆形监狱”。这种监狱的基本构造是:四周是一个环形建筑,被分割为许多小囚室,各个囚室之间都用不透明的墙隔绝,贯穿环形建筑的横切面。此外,每个囚室都有两扇透明的窗户,一个开口向外,以保证阳光从外面照进囚室,另一个开口向内,正对着环形建筑的中心位置。处于中心位置的是一座瞭望塔,由一圈大窗户构成,这样只需安置一名监视者即可。

从这种全景敞视建筑的构造中可以看出,它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主体向心的可见性。每个囚室中两扇透明窗户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逆光原理,使得处于中心瞭望塔的人即监视者能够随时捕捉到每个囚禁者的每一个动作,但对监视者何时会“观看”囚禁者却无从知晓,即便是瞭望塔中根本没有人,囚禁者也会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被监视的。“全景敞视建筑是一种分解观看/被观看二元统一体的机制。在环形边缘,人彻底被观看,但不能观看;在中心瞭望塔,人能观看一切,但不会被观看到。”[1]226这种全新的、精妙的空间设计推翻了先前那些牢狱隐蔽、阴暗的建设原则,使每一个囚禁者完全暴露在充足的光线之下,监视者可以透过与光源相反的方向记录囚禁者的每一个行为。因为“充分的光线和监视者的注视比黑暗更能有效地捕捉囚禁者。”[1]225

第二,客体横向的不可见性。每个囚室两侧的墙壁使得囚禁者之间无法接触,每个囚禁者都被锁在自己的囚室里,互不认识也没有任何交流。这种横向间的不可见性一方面便于监视者记录每一个囚禁者的行为,另一方面避免了囚禁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暗合或冲突,保证了秩序的稳定。福柯这样表述道:“如果被囚禁者是一些罪犯,就不会有阴谋串通的危险、集体逃跑的举动、新的犯罪计划、互相的坏影响。如果他们是病人,就不会有传染的危险。如果他们是疯人,就不会有彼此施暴的危险……挤作一团的人群、多重交流的场所、混在一起的个性、集体效应被消除了,被一种隔离的个性集合所取代。”[1]225

2. 全景敞视主义的权力运行机制

全景敞视建筑的以上两个特点,即主体向心的可见性和客体横向的不可见性产生了一个重要后果——囚禁者自发地形成了一种有意识的、持续的、被观察的状态,从而自觉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权力就自动地发挥作用。

一方面,全景敞视建筑的独特构造使得权力的独立运行成为可能。边沁指出:“权力应该是可见的但又是无法确知的。”[1]226每个囚禁者身处被隔绝的囚室中,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被监视,甚至连位于中心瞭望塔的监视者的影子都看不到,他们唯一能做的只是不断目睹中心瞭望塔的高大轮廓。这种内在机制能够产生制约每个人的功能,因而全景敞视建筑创造了一种独立于权力行使者的权力自动运行机制。既然权力可以独立运行,那么由谁来行使这个监视的权力就变得无所谓了。“随便挑选出的任何人几乎都能操作这个机器……他怀有什么样的动机也是无所谓的,可以是出于轻浮者的好奇心,也可以是出于孩子的恶作剧,或是出于哲学家想参观这个人性展览馆的求知欲……全景敞视建筑是一个神奇的机器,无论人们出于何种目的来使用它,都会产生同样的权力效应。”[1]227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福柯写道:“一种虚构的关系自动地产生出一种真实的征服。”[1]227

另一方面,全景敞视建筑使囚禁者实现了自我监视、自我规训。全景敞视建筑的独特结构不仅实现了对囚禁者肉体的驯服,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持续的、不可见的形态影响着囚禁者的思想、精神,使囚禁者意识到自己时刻处于一种被监视的状态。它成功实现了“精神对精神的权力”。福柯在《权利的眼睛:福柯访谈录》里曾说:“只要有注视的目光就行了,一种监视的目光。每一个人在这种目光的压力下,都会逐渐自觉地变成自己的监视者,这样就可以实现自我监视、自我规训。这个办法真是妙极了,权利可以如水泻般得到具体而微妙的控制,而又只需花费最小的代价。”[2]158而作为权利的行使者,监视者本人也并非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监视者也是被监视者,因为处于中心瞭望塔的监视者也会被突然来访的巡视员所观察。“一名巡视员出其不意地来到全景敞视建筑的中心,一眼就能判断整个机构是如何运作的,任何情况都瞒不过他。”[1]229这就避免了权力的单向运行,使监视者也同样暴露于他人的目光之下并逐渐实现自我规训,从而保证了权力行使的规范性。

二、全景敞视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福柯通过全景敞视主义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监视”是如何通过特殊建筑的空间构造,让任何一个主体处于建筑中心的位置都能够轻松实现监视的职能成为可能。更为深刻的是,全景敞视主义所提供的一套自行运作的权力机制使得“监视”达到了这样一种深刻的程度——监视者的“监视”这一行为都已经不再需要了,权力的眼睛已经消解了主体。

在全球化纵深发展的今天,全景敞视主义下的“监视”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在福柯笔下,圆形监狱尽管意味着无所不在的目光,但人们还可以大致了解到这种监视的目光来自于建筑的中心瞭望塔。然而在媒体文化与科学技术高度结合的自媒体时代,中心瞭望塔中监视者的目光早已被微型高速摄像头所取代,人们根本无法得知在哪里、在什么时候、有多少仪器正在对自己进行着“监视”。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也将人的生理机能扩展到极致,高速摄像可以以每秒1 000~10 000帧的速度抓拍到人的肉眼根本无法发现的东西。因此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使得人类无论是在空间还是在时间上都大大延伸了“监视”的功能。这造成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公共领域都可以上演现场直播,如此一来,我们每个人就必须时刻做到对自己公共行为的约束,否则就面临着被“曝光”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再也没有公开与秘密的差别,再也不用为公共领域中的冲突而争执,因为一切都是被监视的,被监视的都是公开的。这也意味着再也没有处于至高地位的“监视”,有的只是相互的、网状的“曝光”。

“监视”作为一种遏制性的力量发挥着压抑及禁止的作用,以至于个体得以将监视内化为自我监视[3]183-184。这种功能之所以存在可能源于个体与他者之间的相互关系[4]1。让·保罗·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首次对这种关系进行了揭示。他认为,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被“看”时,他就感觉到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5]336。“正是在这个意义下,我们才能认为自己是‘奴隶’,因为我们对他人显现出来。……我就是在危险中。”[6]103然而,福柯却告诉我们,当人们并不感到被监视的时候,监视才更为深刻地起着作用。这也涉及到福柯后现代主义理论中最为独特之处——他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权力如何自发地运行,更提醒着我们权力有易被人忽视的更为深层的运作。福柯的这一思想用拉康的话来表述就是:“在我思之玩物之处我不在,我在我不思之处”。全景敞视主义中无所不在的“监视”在造就着个人监视与自我监视的同时,也构建起整个社会的监视网络。“这个网络‘控制’着整体,完全覆盖着整体,并从监视者和被不断监视者之间获得权力效应。”[1]200

从全景敞视主义理论中笔者得到启发,是否能够从全景敞视建筑对个人的规训中挖掘出一些积极因素,促使我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自发的诚信监督与自我监督机制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文试图将中国社会的整体网络与福柯笔下的全景敞视建筑相联系,将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公共行为都置于这种“监视”与“被监视”的二元统一机制内,来探讨如何推动我国社会诚信建设。

三、全景敞视主义视域下我国社会诚信建设的途径

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出,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公民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必须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响应广大人民群众要求严格治理社会诚信问题的呼声,加快诚信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诚信体系。

1. 从全景敞视主义的特点看,要建立自发的社会诚信监督机制

福柯认为,全景敞视建筑可以应用于医院、工厂、学校和监狱中,并且在任何一种应用中,它都能使权力的行使变得完善。事实上,全景敞视主义作为一种无意识,已经普遍渗透到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观察着老师;医生诊治病人的同时,也接受着病人的监督,一旦出现医疗纠纷,病人随时可以投诉或举报。

在践行着全景敞视主义的当今社会,每个人既是监视者,又是被监视者。一方面,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位于中心瞭望塔的权力行使者,时刻监视着他人的言行举止;另一方面,每个人又都是身处于环形建筑边缘的囚禁者,都是被他人监视却又不知何时被监视的客体。在网络及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人都无法摆脱被监视的命运,一旦出现任何造假、作弊等有违诚信的行为,都将面临被曝光、被“人肉”的风险。应充分重视并利用人与人之间这种相互“监视”的关系,将这一特征纳入社会诚信建设的顶层设计中,构建起一种自发的、人人参与的、全社会的诚信监督机制。

当然,现实社会与全景敞视建筑有着很大区别——现实社会是开放的,而全景敞视建筑是封闭的。正是现实社会的这种开放性决定了诚信具有社会关系的本质。换句话说,诚信的构建是社会的,而不是像圆形监狱中那样每个囚室之间是相互隔绝的。社会诚信的达成以及维持并不是单向的,需要人们相互承诺,需要由社会共识来维护和保障[7]335。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有机整体,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与交流的主体间性,而非“一些同名数简单相加形成的马铃薯”,这一特征也有利于在构建社会诚信监督机制的过程中凝聚社会力量,共同抵制任何有违诚信的行为。

公益广告“你的诚信呢?”就充分体现了诚信的社会性。广告中的第一个场景是主人公王小聪在电梯里公然打电话撒谎,当时电梯里有很多人,在他撒谎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盯着他,要么投以鄙夷的眼光,要么直接摇头表示否定。后来,主人公继续劣行——逃罚单、逃票、占小便宜等,最终却因别人的失信行为而愤慨,真是讽刺。王小聪在“享受”失信带来的不当利益的同时,失去的将是整个社会的认可。

但笔者认为这一广告并非完美,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并未涉及他人对这种失信行为的制止或者举报,这也正是社会诚信建设中需要努力的地方。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社会诚信建设并不能完全依赖每个主体的自觉意识,更需要其他社会成员的监督与教育。正如全景敞视建筑不止具有监视功能一样,它还是一个实验室。“它可以被当作一个进行实验、改造行为、规训人的机构……可以根据犯人罪行和特点,试验不同的惩罚方法,寻找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同时教不同的工人学会不同的技术,以确定最佳技术……”[1]228-229同样,在我国社会诚信建设的进程中,要充分调动起每个公民的积极性参与其中,因为每个人不仅是监视者,更是训导者,对他人遵守诚信的光荣事迹应该宣扬鼓励,而对违背诚信的行为就要及时指出并督促其改正,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 从全景敞视主义的权力运行机制来看,要形成完备的诚信制度体系

社会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在我国社会诚信建设中,是否可以形成一种自发运行的诚信制度体系呢?全景敞视主义提供了一种较好的独立运行的权力机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全景敞视建筑之所以可以实现权力运行的独立性,是因为建筑本身的特点使权力变得“可见”却“不可知”,“在被囚禁者身上造成一种有意识的和持续的可见状态,从而确保权力自动地发挥作用。”[1]226所以,我国社会也应该形成一种无时无刻的、全民相互监视的、惩处力度大的诚信机制,促进社会诚信的良性循环,促使诚信制度体系自发地形成与运行。为此,主要应从三个方面推进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

(1) 加强公民诚信道德教育,促使诚信价值理念深入人心。诚信道德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践行诚信行为的基础和内在动力。当前,我国社会失信现象频发,诚信现状堪忧,一个重要根源就在于公民的诚信意识淡薄。因此,要切实加强公民的诚信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诚信自觉。

首先,需要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开始,从小就对未成年人积极地实施诚信教育。通过家庭成员的诚信示范、学校德育教学及相关活动的熏陶,使诚信等良好的道德意识从小就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引导他们自觉树立和践行诚实守信的价值理念。

其次,要采用宣传、讨论、沟通等多种教育手段,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应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群众性教育活动,为群众提供参与诚信建设的机会和平台,争取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体系,使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与诚信修养。

最后,要实现公民从传统的靠道德自律到现代既依靠内在的道德自律又依靠外在的法律约束的转化[8]68-75。部分群众认为,诚信只属于我国优良传统道德的范畴,违反诚信并不触及法律。其实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观念,它更是一种法律规定。在诚信道德教育过程中,务必让广大社会成员充分认识到失信不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更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进而使诚信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在社会诚信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把培育诚信意识与法制观念结合起来,使诚信道德原则成为广大社会成员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

(2) 完善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各领域诚信自律。健全的社会诚信制度是维持良好社会风气、巩固社会稳定的坚固防线,是促进社会各领域诚信自律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9]281我们不仅仅要重视诚信方面的道德教育,还应注重全面推进我国社会的诚信制度建设。

完善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应首抓社会诚信法律法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法有了迅速发展,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我国社会有关诚信的法律建设却比较滞后,与其他方面建设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有关诚信的规定散见于《民法通则》《刑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尚没有一部专门针对诚信的法律法规。这就迫切需要立足国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结合各行业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不断完善社会诚信法律法规建设,为弘扬诚信道德提供法律保障。

社会诚信制度建设还应具体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中去,特别是我国社会失信问题突出的行业和领域,如医疗、网络、房地产等。要严格按照国家信用标准并借鉴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规定,制定出有关诚信的实施细则,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落实,争取尽快化解这些行业的诚信危机。这样也就将诚信的精神理念融入了各行各业的文化建设中,使诚信成为一种行业风尚。

(3) 强化社会诚信奖惩机制,营造崇尚诚信的浓厚氛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诚信国家要强化社会诚信的奖惩机制,注重营造一个“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诚信氛围,增强人们践行诚信道德的信心及决心。

一方面,要积极褒奖诚实守信者,形成对诚信者的激励机制。对于讲诚信的优秀公民不仅要大力宣传、公开表彰其诚信的先进典型事迹,还可以通过授予“优秀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并给予相应物质奖励的方式表示支持与鼓励。这样做不仅使诚信者获得实际的回报,更重要的是使其收获了荣誉与尊严,也使广大社会成员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下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诚信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出崇尚诚信的浓厚氛围。

另一方面,要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使失信者受到严厉的惩罚。近年来,我国诚信缺失现象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失信行为惩戒不严,在客观上纵容了失信行为。因此,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对待失信案件时一定要严惩不贷,依法追究其行政或法律责任,加大对失信者的打击力度,匡正社会风气。此外,还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息共享体系,积极发布失信者黑名单,让失信者的信誉和名誉受损,形成一种“一次缺德,终身受累”的震慑效应[8],使失信者在社会上难以立足。只有强化社会诚信奖惩机制,才能惩恶扬善,保证社会诚信体系正常运转。

四、结语

我国社会的诚信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在宣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观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导向,同时也应积极借鉴、吸收西方文化中的有益成果,推进全景敞视主义的本土化,不断开拓我国社会诚信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 [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

[2]米歇尔·福柯.权利的眼睛:福柯访谈录 [M].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张艳芬.詹姆逊文化理论探析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Tatarkiewicz.Ahistoryofsixideas:anessayinaesthe-tics[M].Warszawa:PolishScientificPublishers,1980.

[5]萨特.存在与虚无 [M].陈宣良,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

[6]FredricJ.Theculturalturn:selectedwritingsonthepostmodern1983-1998 [M].LondonandNewYork:Verso,1998.

[7]魏建国.诚信建设与良法之治互动中的法治现代化 [M].北京:法律出社,2013.

[8]张国臣.社会诚信建设理论与实践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975-1982)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郭晓亮)

ConstructionofhonestyandtrustinChinesesocietyfromperspectiveofPanopticism

CHENRong-rong

(InstituteofMarxismResearch,Anhui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Abstract:Honesty and trust are the key content of socialist mo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practi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lack of honesty and trust affect th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seriously in China. The Panopticism of Foucault shows a unique method of discipline, by which the independent operation of power can be realized. Its influence has widely percolated into every corner of the current society. The Panopticism is analyz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honesty and trust in Chinese society, which can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onesty and trust concept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 words:Panopticism; Socialist Core Values; moral construction; honesty and trust construction; power operation mechanism; supervision mechanism

收稿日期:2016-01-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ZD04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X010)。

作者简介:陈蓉蓉(1989-),女,安徽淮南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等方面的研究。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6.03.17

中图分类号:B 56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16)03-0284-05

*本文已于2016-05-18 11∶40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60518.1140.018.html

猜你喜欢

道德建设监督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对策探索?
道德观建设在英语师范专业教学法课程中实施模式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加强员工道德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
完善我国人大选举监督机制的思路——以衡阳破坏选举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