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2016-04-03克里斯坦德比兹教授

上海视觉 2016年1期
关键词:工作坊学院交流

克里斯坦德比兹 教授

法国南锡国立高等艺术学院 法国 999019

“互联网时代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对西方社会,特别是今天欧洲的社会与现状来讲,工业化国家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越来越慢,有些经济学家甚至将它称之为长期停滞的状态。其中有某些结构方面的因素,例如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投资不足、公共债务超负荷的不平等状况。

有一位法国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从2012年起,包括Facebook、推特、谷歌,这些数字化带来很多新的创新发展,大大改善了用户的体验,但是对提高生产力来说没有任何作用,相反是破坏了很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公司创造新的职位非常少。因为欧洲正处在经济增长非常不景气,而全球大环境又是急速创新、技术推陈出新的时代,对很多分析家来说,这种发展有点破坏了心理和生态的平衡。所以在阐述这种比较理想的发展状况之前,还是要先回想一下原来所持有的一些价值观,要清楚地看到数字化也可能带来一些非常令人焦虑的状况,整个社会数字化过程并不一定具有非常好的前景。这是我想要说的一个核心问题。法国在2000年左右开始有一些比较聪明、有远见的法国人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21世纪应该如何改进这些比较有成就的系统,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包括艺术、设计、经济、管理、工程与科学,特别提到这些学生毕业以后的出路问题。所以,现在新工具的使用,包括数码、电脑、3D打印、互联网等等的使用,包括社交网络新型的交流空间的产生,新的经济发展认知资本、合作经济,新的语汇、新的概念出现,新型文化的渗入等等,对于教育来说,会打破与学生的关系,原来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强制性灌输,改变为垂直、全方位的渗入。所以,南锡在这方面有一些深入思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而非教与学的灌输。

我们有一个南锡学派,认为南锡新型创造力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历史传承。在1890—1910年时期,有一个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埃米莉嘎里,他自己是一个工业家、商人,他创立了南锡学派,研究新艺术的发展,是将艺术和工业完美结合起来的典范。那个时期是工业化超速发展的时期,如何将工业和技术、技巧结合起来,留在了艺术史中。现在,南锡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有一个三校联合项目,就是三个词语连在一起,ART艺术、Technique技术、Manage管理,即“ATM”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2000年开始的三校联合项目,三校是指南锡、国立高等艺术设计学院发起,联手南锡矿业学院、南锡工商管理学院,三个学校共同成立了ATM项目,宗旨是提供一种开放式、跨学科的教学管理理念。艺术与创新是艺术设计学院的优势,矿业工程是矿业学院的优势,管理经济是管理学院的优势,三个学校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借鉴。这是非常新型的概念,在欧洲是首创。其实是在面对一个新的不断变化的世界当中,一个新型的社会和制度的理解基础上,去回应的一个需求。是如何对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个人的应对,个人性格和个人专业的应对,以及就业形势等方面统筹考虑的计划。三校联合的新型合作想法是一种新型的理论系统,也是经过多方论证,建立在审核的理论基础上,她们企图建立艺术、政治、诗意的关系,厘清传播学、艺术学与传播领域的关系,与设计新空间、环境等方面的关系。这个三校联盟项目正在筹备当中。三个学校将来会统一在一个校区里面。新型院校会在2017年成立,最后形成服务、惠及学生,创新融合、交叉、跨学科的新型校园。将来这个学校会非常国际化,会与各种国际著名实验室、材料科学、艺术方面或其他各种领域开展合作,希望努力成为一个跨学科的交流场所,甚至是一个辩论的空间。

对于南锡艺术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进了学校以后的一星期当中,有一整天与管理学院、包括与工程学院的学生有互动,利用他们的六个工作坊参与其中,以及研究的工作坊,还有些创新的项目都可以参与其中,共同做项目。同样,艺术学院的学生可以同时接收到来自管理学院、设计学院、工程师学院、科学学院项目。工科、商科他们对艺术并不了解,但是这些学生有23个来自于其他院校的工作坊,他们可以到艺术学院参加项目进行交流。这些学校、工作坊充满各种研究的课题、充满各种交叉学科互动的观念。这些工作坊有很多,比如网页设计、电影、艺术、科学、商业、医学设计、环境可持续发展,甚至一些镜片的设计,还有机器人设计,都是由一些学科提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一起进行研究。互动项目、机器人项目,包括游戏当中的互动项目都是他们研究的一个领域。这些工作坊非常活跃,他们其中的组成团队、带领老师,由这三个学校最顶尖的带头人组成,有很多的工作坊已经涉及到原形的创作。

已经执行的项目中有一个欧洲很著名的“伊多”机器人,是由美术学院的学生和矿业学院的团队一起设计完成,这个项目正在卢森堡博物馆展出。这个想法最早由美院提出来、美院主导的创意项目,现在作为一个研究平台,三个学校都分担几个研究主题,包括工作行为,研究社会危机以及全球化的问题。我们出过一本小册子叫《奇怪的设计》,其中牵涉到奢侈品设计管理,这是和全球设计学院一起完成的项目。另外有一个互动游戏的项目,也是跟好几个学院合作的项目,最后共同分享成果。

我想介绍一下美院两个研究生阶段的项目。第一个是已经长期开展的研究叫自体研究,汇集了国际顶级的研究团队,在跨文化领域对自体研究做对话研究的项目。第二个是今天主要介绍的“离岸学院”,设立在上海的离岸学院,主要是研究创造力与全球化。这个项目很好地回应了“离岸学院”最初的设想,是创新、跨文化、跨领域、跨界的创新,现在在上海已经开办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坊、讲座、各种学校的交流,将中法两国的学生融汇在一起参加这个项目。特别感谢SIVA,我们落地在上海有SIVA这样一个合作伙伴,每年接待美国年轻的学者、艺术家、学生一起做这个项目,同时也提供给中国学生很好的互相交流机会,举办各种各样的讲座、工作坊,完成这样一个项目。

这里介绍一下ATM当中的一个南锡驻地项目。希望将一些年轻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汇聚在一起,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场地,让他们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驻地计划当中有两点构想:一是希望作为驻地场地,让艺术家有一个交流和短期住宿的地方,艺术家、科学家、经济学家都可以在这里进行短期交流,将各自的研究项目,在这里进行交流,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主要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融合各方面的人才,有些领域钻的比较深,但是希望其他人可以对你的项目进行互动交流,使跨领域合作成为现实。也希望这个驻地计划是一种孵化器。其实艺术家经常在社会当中充当先锋,或者是提出最先想法的人。艺术家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包括灵感的来源并不是空虚来凤。这种灵感并不是可以抓住的东西,但可以传承。包括创造力、适应力、创新力,如何将它进行传承,可作为一种技术,给公司的员工都会有一些启发,希望可以作为一个跨学科的交流。其实有一些好的商业模型可以借鉴,在纽约、伯克利的一些学校、时尚学院都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这些创新计划当中都可以看到,其实艺术家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个体,而是从艺术当中重新找到在现代社会当中的重要性,包括城市建设和经济领域。

在ATM当中有一种理念可以和大家分享,多引进一些材料、多媒体技术到传统设计当中来,把新技术传播开,包括社会责任以及环境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第二点是在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时代,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时代,艺术家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当代艺术,包括科学、商业都应该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多媒体发展的高速时代,包括互动、机器人等等最尖端的课题当中:创造力与全球化,法国艺术跟中国艺术进行交流,是非常珍贵的。

猜你喜欢

工作坊学院交流
初等教育学院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