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文化创意产业的反思

2016-04-03汪天云教授

上海视觉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创文化发展

汪天云 教授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上海 201620

一、国际竞争——中美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比

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有人认为历史与文化创意产业有关,历史悠久的国家必然是文化强国,因为它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一观点不够全面。以美国为例,它的文化全球战略,首先是在本国推行了自身的文化。原因是美国只有200多年历史,它的建立是以欧洲具有自由思想的、反传统的、非贵族的、贫穷的移民,他们带着欧洲开放的思想来到美洲大陆,开发、建设了美国。从这个意义上说,注定了美国尽管历史短,但发展相对比较快。同时他们在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带来了美洲大陆文化的繁荣。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的科技便走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前列。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开放性是与生俱来的,而开放的必然产物就是多元文化的交叉、复合与集成创新,优胜劣汰,同时利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有利地位获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以及世界各国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为其创新文化发展增添了极大的动力。而中国上海的发展也具备了这样的优势,上海的历史与浦东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就是上海大开放的产物,浦东因为开放成为今日上海新文化发展中心。 文化并不是仅通过历史的长短就可以衡量的,纵观世界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自近代后期在世界主流文化上的作用越来越小了。这是因为到了创意产业的年代,文化的需求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不是对一种文化特定的偏爱,而是它在世界文化发展上的特定贡献。

在这一点上,二战后美国文化体现在它用新技术带来的文化的发展就如硅谷的创新文化,它是美国高新技术的起源地与集中地。硅谷的创新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就像有人根据公司创业地点的不同,将硅谷文化概括为四种文化:车库文化、地下室文化、拖车文化、寝室文化。大凡企业新创,无力购置房产时,上述四个地方成了创业者的天堂。如惠普、苹果的创办地在车库,Cisco则是在地下室,Yahoo成立于拖车内,戴尔诞生于寝室。此外硅谷还代表了学术创新、大胆探索、竞争开放、平等合作的精神。

美国文化的影响力与美国的国策有关。二战以后,美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是使用大量的资金促使各界人才涌入。而美国自身的历史不足,以提供丰富的管理经验。因此美国当时将视线转向欧洲,向历史悠久的欧洲诸国学习。在向德国学习经验过程中,发现德国对历史的重视程度。如纳粹独裁结束后,释放德国民众被排挤压抑了近乎20年的对于历史的兴趣。因面对于灾难及罪责的意识,导致当时的德国人民,非常专注国家的重建。同时,二战后大量的重建经费都投入博物馆的建设,如今柏林大约有130个博物馆和陈列馆,这足以说明问题。

所以在美国200周年庆时,投入大量资金宣传了其文化的伟大以及兼容,尽管没有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但仍可以吸纳任何人才,这也说明兼容、开放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纵观全世界的体育竞技比赛,美国棒球、篮球、橄榄球、足球、中国的乒乓球运动的全民开展,都是由于其普遍性。美国的洛克公园是美国街头小子们追求自由梦想的天堂,纽约最好的街头篮球地点、全美街篮的圣殿。它不仅拥有着最好的名声、最棒的球员,还有着最新鲜的街头文化。与街头篮球赛联系在一起的还有hip-hop音乐,这是来源于黑人的音乐风格,也是如今全球最走红的音乐风格之一,并代表着街头文化。这便是由底层广泛群众发起,进而推广开来的文化的力量。美国的电影业是其第五大产业,与钢铁,汽车等并驾齐驱,并且不停对外输出。美国比较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除了内容的创意外,也包含商业模式的创新,他们也与其移民国家、文化融合的特色类似,以不同文化进行碰撞。

我们中国,有上下5000年的文化历史,文化元素、秦砖汉瓦遍地都是,特别是中国的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与瓷器一样,成为封建王朝富裕强盛的文明象征。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宣传载体。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表示两国友好。如西传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奇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

但由于我国在长时间内较为封闭,尤其是封建王朝持续时间长达二千多年,传统文化较闭塞,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后,引发了长期的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对传统文化的过度否定,会导致了当前文化的迷茫。这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不够发达,产业化程度不高有关。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的是经济、物质的发展这与国家的强盛和民生息息相关。因此在经济比较滞后的情况下,经费支持与人才培养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文化创意在当时不会发展得很快。

而美国不一样,他们在基础建设,经济发展较快,实力较为强大,在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企业正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这是他们与国家与民间力量的支持有关。这是美国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美国有较为丰富的产业化经验;社会普适性,强调核心价值理念。这与我国文化创意中的思想表达、艺术表现形式是有不同的价值观的,因此,中美两国文化发展的资源投入力度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我们认为:不管中国、美国,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新的视界蓬勃发展,必然需要资金的注入,重要的是企业的介入,企业介入说明资本对该文化产品的关注,两者相得益彰,才能够发挥功效。

二、京沪文化——中国创意产业的明珠

近年来,上海已陆续建成创意产业集聚区50家,建筑面积超过l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500家,从业人员达2万人,其中包括黄浦区的田子坊、八号桥,长宁区的时尚产业园,杨浦区的“海上海”以及浦东新区的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等。上海文创产业的发展以软件业、会展服务、旅游业为主,浦东率先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了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基地总规划面积30万平方米,依托张江高科技园区雄厚的信息技术资源,以动漫和网络游戏业为突破口,着重发展动漫和网络游戏、影视制作产业、多媒体内容产业。

目前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已占GDP的12.9%,这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动漫产业方面,北京与江苏对动画时间都进行按时补助,而上海则采取了完全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因而尚在成型期的动漫产业,在面临融资困难、创意产品销售渠道不顺等问题时,能积极在后世博园区的使用动漫的会展,并组织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创意活动。

北京则借助了悠久的文化历史并规划了六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并且每个文创中心都有其对应的特色,而政府的补助政策也落到实处,如长安街沿线注重文化的演出、展示;而大山子地区则是以艺术设计为主的艺术中心。近年来,上海对于大世界、石库门建筑群等采取保留、挖掘与改造;进一步加强城市15分钟公共文化圈打造,用各种文化服务的形式,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同时,在全新的文化服务内容上,丰富文化服务内涵,延伸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提高文化服务的重量和效能,形成有一定核心效应的上海文化服务品牌。如在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建立丰富视觉传达互动平台,使市民在参与服务中接受文化创意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收获。如让文博资料包、文博进课堂、乡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走进每个市民的家庭,并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创新建立《市民文化读本》,并通过多种形式,向市民推荐阅读,让市民融入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中去,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文化崛起——文化创意产业的广泛性。

受众面的“拓宽”是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的核心。以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两国历史、地域、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使我们思考身处文化底蕴“黄金屋”的上海,如何能体现它的“黄金”价值?首先,文化的传播需要广泛的受众群体。上海目前吸取其他城市和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做法,结合自己文化产业的精华,不断增加我们上海文化产业“内核的力量”。现在上海十分重视受众的参与面,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上海民众参与,如:建立列车的城市公共交通空间,将建筑艺术、公共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进地铁工程,让地铁充满了艺术化、人文化的氛围,使地铁公共文化成为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之一。如:陆续建成及完善人民广场站中央展台、出入口文化墙,形成了上海地铁公共文化的核心展示区。利用城市主要广场、绿地等人群集聚区域,多次举办上海城市广场音乐会,组织国内一流乐团表演,让广大爱好音乐的普通市民免费欣赏高雅艺术。探索出了一条舞台艺术户外广场演出的模式。由于受众群体的广泛性,决定了文创产业无处不在。对文创产业理解误区常把文化产业看成形而上的东西,但也应该包含形而下的内容。既有向高科技、新技术高端发展的必要,也需要向广义、泛文化的方向发展。

文化创意成为产业不是偶然、侥幸的,是必然性的结果。偶然因素中存在必然性。文化产业的崛起,是人类发展中精神层面的需求。普遍而广义的东西成为了产业,成为社会的需要,那就是普适性。当前如果将文化产业界定在一个很小的精英范围内,这是没有生命力的,不能贴上高大尚的标签,如高科技、上层阶层、精英人物,文化创意产业就能发展的。反观互联网的发展,微博、SNS社区的广泛用户,互联网文化已成为社会文化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年龄层跨度下至小学,上至老人,都向着知识化、年轻化、职业化、都市化的方向发展。但是高知识性与高科技是两个概念,科技强调的是技术,是一种手段或者载体;知识性是广度的问题,体现在内容上。文化产业需要有高知识性的内容,而未必是高科技的。要纠正文化产业纳入金字塔的顶层未必是尖端的,独创的。因此对文创产业应该有新的高度,它具有广度,甚至可以未必是纯文化的东西。自然与生态也可以成为文创产业的内容。如瑞典,自然中的荒凉也是一种风景,原生态,反应大自然的痕迹,从这点来看风景也是文创产业;生态文化,通过驱逐了一些现代化的破坏或影响,保护山水草木,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爱护。

文创产业的广泛性是个性与共性的,是在协调过程造成的必然,其背后是三个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是需求的分层:因为社会化分工,对人进行分层,根据知识水平、生活条件、消费能力的不同,精神层次也会有不同。既然存在差异,则需求也会产生差异,不同的群体代表了不同的需求层次。二是产业为满足需求,其产品、市场定位也要进行分层。从战略营销角度来说,产业的目的是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所以要对参与者的需求做全面的分析,根据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提供不同的文化创意产品,这便造成了层次间的差异性。三是差异性导致不同层次的人之间存在围城的现象。底层的人不会仅限于底层的文化生活方式,会向往上流社会的方式,特别希望看到不属于自己阶层的社会现象。这种围城现象,导致文化受众关注的对象是流动的,动态变化的。

由于文化受众在不同阶层有不同需求,导致了文化受众关注的文化创意产品必然是多样的、广泛的,于是文创产业为了满足其文化受众的需求,也必须是广泛的。但在广泛的文化创意产品中,还是存在着主流内容的引导。毕竟个性的差异不能否认共性的存在。在讨论文化产品因需求分层、需求差异化的同时,茶文化、酒文化、爱情文化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都具有共性的内容,不能否认,能被大多数人接受,是会备受欢迎的。如东西方不同的爱情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等,尽管背景不同,但都能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同。这就是具有共性的内容,所以往往持久性更强,这也是由于大家的认同便更具有广泛的群体基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应势而为,在新的起点上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跨界融合发展过程中会形成新优势。

猜你喜欢

文创文化发展
陶溪川文创街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